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诗研究所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哲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合作机构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道德
  • 1篇休斯
  • 1篇意象
  • 1篇诗歌
  • 1篇自然观
  • 1篇文化
  • 1篇文化传统
  • 1篇无声
  • 1篇无意
  • 1篇无意识
  • 1篇凯尔特
  • 1篇黑暗
  • 1篇艾丽丝·默多...
  • 1篇爱默生
  • 1篇背离
  • 1篇存在主义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篇罗斌
  • 1篇许健
  • 1篇区鉷
  • 1篇李子丹
  • 1篇肖小军

传媒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中山大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于无声处觅弦音--从《沙堡》看艾丽丝·默多克的另一种自由被引量:2
2010年
只有对艾丽丝·默多克的哲学有较深入的了解,才能发现藏匿在她小说故事背后的细微却深刻之处。本文以少人问津的《沙堡》为解读对象,从中辨析默多克道德哲学的重要概念——自由。默多克所说的"自由"并非人们日常生活中通常以为的自由,而是将个人主体性与现实世界融为一体的、始终与"道德"相关的另一种自由,具有先验性、现实性和道德性。这种主张"克己去我"的自由观正是《沙堡》的真正价值所在。
许健
关键词:艾丽丝·默多克存在主义道德
弗罗斯特对爱默生自然观的继承和背离被引量:4
2006年
弗罗斯特和爱默生是很有渊源的两位诗人,尤其在自然观上。爱默生的自然是精神化的自然,主张自然的法则和人心灵的法则一致。弗罗斯特的自然也是精神化的自然,但是并不主张自然的法则和人心灵的法则一致。他后期的自然观更多地关注自然的阴暗面。同时,弗罗斯特的诗歌主要以阴暗为基调,这跟爱默生后期的自然思考接近。
罗斌
关键词:爱默生
诗歌·意象·无意识:“深层意象”阐释被引量:11
2007年
作为文学术语,“深层意象”既指代崛起于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歌流派,又表示诗歌创作中用来表现诗人情感与意义内涵的意象,它还代表一种具有独特审美方式以及创作方式的诗学观。它有别于英美“意象派”的意象观。它认为,诗歌是通过意象刹那间渗透到无意识中去的艺术。“深层意象”来自深邃黑暗的无意识心理;其诗歌往往表现独特的主题:反映“孤独、黑暗”的深层心理。它要求诗歌关注人的心灵世界。
区鉷肖小军
关键词:意象黑暗无意识
泰德·休斯与凯尔特文化传统被引量:5
2007年
本文从英国桂冠诗人泰德·休斯的西约克郡渊源入手,从三个方面论述探究休斯对凯尔特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休斯认为诗人是能够医治人类心灵疾病的萨满;休斯从凯尔特文化中寻找活力;休斯呼吁人类与自然的再度亲近。
李子丹
关键词:休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