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作品数:19 被引量:215H指数:9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9篇盆地
  • 9篇成藏
  • 8篇油气
  • 7篇松辽盆地
  • 5篇储层
  • 4篇油气成藏
  • 4篇气藏
  • 3篇低渗
  • 3篇地层
  • 3篇油田
  • 3篇松辽盆地北部
  • 3篇北部
  • 3篇层序
  • 3篇层序地层
  • 3篇成岩作用
  • 2篇低渗透
  • 2篇低渗透储层
  • 2篇地层格架
  • 2篇断块
  • 2篇岩性

机构

  • 19篇中国石油大学...
  • 8篇中国石油天然...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江苏油田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2篇柳少波
  • 2篇宋岩
  • 2篇张剑
  • 2篇郑桂英
  • 2篇汤良杰
  • 2篇吴河勇
  • 2篇李树青
  • 2篇王艳
  • 2篇鲁雪松
  • 2篇于轶星
  • 2篇魏立春
  • 1篇周心怀
  • 1篇庞雄奇
  • 1篇廖光明
  • 1篇渠冬芳
  • 1篇王祥
  • 1篇金之钧
  • 1篇张艳萍
  • 1篇陈祥
  • 1篇魏刚

传媒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中外能源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第五届油气成...

年份

  • 3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储层孔隙演化模式被引量:10
2006年
川西前陆盆地经历了晚三叠世周缘前陆盆地和白垩纪至第四纪的晚期前陆冲断演化阶段,多期强烈构造运动使其储层演化与前陆构造特征密切相关.不同前陆构造带的构造演化差异,决定了其储集砂体类型的差异和成岩作用的差异,从而影响其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的发育.该区发育有4个构造带:前陆冲断带储层类型为孔隙-裂缝型,以溶蚀孔和裂缝为主,见少量原生残余孔;前渊凹陷带储层类型为溶孔-裂缝型,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原生孔隙基本消失;前缘斜坡带储层类型为孔隙型,主要以残余原生孔及次生孔为主;前隆带储层类型为孔隙型,主要以原生孔及溶蚀扩大孔组成的混合孔为主.
王成林杜业波张剑
关键词: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成岩作用
松辽盆地昌德东CO_2气藏形成机制及成藏模式被引量:22
2009年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昌德东地区CO2气藏中天然气组分、天然气成因、气藏特征、断裂及火山岩相等研究,探讨昌德东地区CO2气藏的形成机制及成藏模式。研究表明,昌德东地区CO2为幔源成因,烃类气为油型气与无机烃类气混合成因;芳深9井—芳深701井区为CO2气藏,芳深6井—芳深7井区属高含CO2气藏,二者是两个互不连通的气藏系统。松辽盆地深层CO2气藏的形成机制可概括为:深部热流底辟体的顶部是CO2的储集库,基底大断裂向下收敛于拆离带并沟通CO2气源,CO2通过基底大断裂和古火山通道向上输导并在适当圈闭中聚集成藏。运聚通道组合类型的差异以及运移过程中天然气的重力分异作用是导致芳深9井—芳深701井区和芳深6井—芳深7井区气藏中CO2含量差异的根本原因。
魏立春鲁雪松宋岩柳少波
关键词:CO2气藏天然气成因成藏模式重力分异松辽盆地
中扬子区中二叠统层序地层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研究了中扬子区中二叠统层序界面和体系域特点,分析了层序样式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建立了中扬子区层序地层格架,共划分出1个二级层序、6个三级层序(PSQ2—PSQ7),平均延时约1.7myr。海侵体系域为向岸退积的复合体,颜色普遍较深;高位体系域为向海进积的复合体,颜色相对较浅。总体上以H型样式为主,T型样式和TH型样式数量相当,反映中二叠世快速海侵缓慢海退的沉积特点,并且海侵海退幅度不大,水体中等。二级层序体系域和三级层序体系域南北向差异性不明显。
周雁陈洪德王成善金之钧汤良杰王正元梁西文
关键词:层序地层层序样式二叠系中扬子区海相沉积
塔河油田奥陶系生物降解原油特征研究
本文通过对塔河油田46件原油样品的分子标志物,碳氢同位素和成熟度综合研究发现,塔河油田原油物理性质差异大,表现出“四高二低”的特征,即密度、粘度、非烃+沥青质、含硫量高,而含蜡量及凝固点低;但主体部位的原油具有化学组成的...
余秋华文志刚唐友军
关键词:塔河油田奥陶系物理性质
文献传递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沉积相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被引量:9
2005年
以安棚油田深层系岩心分析资料及大量测井、录井、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通过各类沉积相标志分析,研究了安棚油田深层系储集层的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相特征,认为该区深层系为近源扇三角洲沉积,并将其划分为上扇、中扇、下扇、扇缘,扇外为半深湖深湖,并建立了深层系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沉积相与油气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相带物性及含油气性差异明显,中扇物性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下扇、扇缘等微相相对较差。
明海会金振奎李清作曲延明陈祥
关键词:安棚油田深层系油气分布泌阳凹陷扇三角洲沉积相标志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断块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东营凹陷断块油气藏发育广泛,沙河街组是勘探开发的重点。对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断块油气藏基本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断块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从而指导油气勘探。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断块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中央背斜带、北部陡坡带和南部缓坡带,层位上分布在沙一段、沙二段和沙三上亚段。研究认为,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断块油气藏的聚集和分布受烃源岩、断层、异常压力和储层物性等因素的控制。沙四上亚段和沙三下亚段的优质烃源岩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异常压力为油气运移提供动力;断层不仅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还控制着圈闭的形成;储层物性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孔隙度大于15%,渗透率大于10×10-3μm2的储层有利于油气聚集。
于轶星庞雄奇陈冬霞贺玉婷
关键词:断块油气藏主控因素沙河街组东营凹陷
火山岩储集层岩性识别的研究及应用被引量:17
2006年
火山岩的岩性复杂,难以识别;矿物成分复杂,岩石骨架参数难以确定;储集空间一般为孔隙和裂缝的双重介质。在对辽河油田火山岩储层测井数据资料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火山岩储层的特征。结合多种测井方法,以地层元素测井(ECS)技术为主要手段,对火山岩进行了岩性识别研究,建立了一套火山岩储集层的岩性识别方法。
张剑谯晓容曹云安周京玲史东坡
关键词:火山岩油气藏测井解释岩性识别
松辽盆地向斜油藏特征及成藏机理探讨被引量:84
2007年
向斜区低-超低渗透油藏油水关系复杂,重力分异作用不明显,由坳陷中心向两侧表现为油藏-油水过渡带-正常油藏的特点.通过对松辽盆地低-超低渗透储层中油气水运移方式、动力学条件和非达西渗流状态三方面的探讨,认为滞留效应是石油在向斜低部位成藏的关键.油气在低-超低渗透储层中运移时,气、水以单个或几个分子结合的状态运移,能够自由通过喉道,而油珠的最小直径一般要大于喉道直径,必须通过变形才能通过,导致气、水优先运移,而油珠运移滞留,聚集成藏;流体压力差和浮力是石油运移的主要动力,毛细管力是石油运移的主要阻力.当动力小于阻力时,石油滞留成藏;向斜油藏内部浮力小于毛细管阻力,油水不能发生正常的重力分异.这种在向斜区成熟烃源岩范围内低-超低渗透储层中形成的油藏属于非常规油藏.
吴河勇梁晓东向才富王跃文
关键词:孔喉非达西渗流
松辽盆地北部白垩世晚期层序地层格架及油气成藏
根据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同时结合地震、钻井等基础资料,确定了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四方台组和明水组层序地层的划分方案,在T03和T02反射界面之间共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其中包括6个可识别的次级层序,其中三级层序...
李树青王英民王岩张顺赵波
关键词:松辽盆地晚白垩世层序地层格架油气成藏
向斜油藏油水倒置机理定量分析
向斜区低—超低渗储层中存在各种油水倒置现象,如下油中水上油型,下油上水型,下油上油水型,下油水上水型等。这些现象在松辽盆地北部向斜地区非常普遍。本文以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凹陷为例,从平面和剖面上对各种油水倒置关系进行了系统描...
王艳吴河勇郑桂英向才富周海超
关键词:成藏机理松辽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