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南方地区高效灌排与农业水土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222 被引量:1,652H指数:24
- 相关作者:王梅曹睿哲刘冬冬孙涛方茜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新型粉煤灰陶粒固定化有效微生物群落对模拟水产养殖废水净化效果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以粉煤灰与池塘底泥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固定化有效微生物群落(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的方式制备具有高效去氮除磷的生物陶粒,用于处理污染的养殖水体。【方法】利用等温吸附试验确定最佳粉煤灰陶粒的配比,将粉煤灰陶粒与EM固定,在氨氮、总氮、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为50、55、20 mg·L^-1的模拟水产养殖废水中处理6 d。【结果】在预热温度300℃,烧制温度1 100℃条件下,当粉煤灰陶粒中质量比为m(粉煤灰)∶m(活性底泥)∶m(石灰石粉末)∶m(铁粉)=50∶40∶5∶5时,改性粉煤灰陶粒固定化EM对模拟水产养殖污水中氮磷的净化效果最好。6 d后,氨氮、总氮和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8.67%、93.80%和45.35%。【结论】粉煤灰陶粒本身具有一定氮磷吸附净化能力,EM固定化陶粒可强化净水效果。图5表4参24。
- 陈爽王良恺文涛毛欣宇许明许明
- 关键词:固定化微生物粉煤灰陶粒水产养殖废水水质净化
- 水稻沟田协同控制灌排模式的节水减污效应被引量:20
- 2016年
- 南方地区水稻生长期暴雨较多,高施肥量下的稻田易使大量氮磷随排水流失,导致水体环境恶化。该文提出稻作区沟田协同控制灌排技术的概念,即在农田蓄雨控排的基础上,利用农沟对农田排水再次拦截,并滞蓄农沟控制区内沟渠、道路以及农田侧渗排水,利用农沟和农田的湿地效应,减少排水量及氮磷浓度,降低污染物负荷。2013年采用大田试验,测试农田和农沟尺度上的灌排水量、灌排次数和氮磷流失量,对上述模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农田尺度上,蓄雨控排模式较对照处理(浅水勤灌)需水量和耗水量减少18.8%和15.3%,灌溉定额和地面排水量分别减少28.0%和60.6%,氮、磷负荷分别减少58.6%和58.8%,灌水次数减少4次,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处理间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农沟尺度上,沟田协同控制灌排技术较非控排模式排水量减少55.9%,总氮和总磷负荷分别减少59.7%和66.7%;降雨初期农田和农沟水中氮磷浓度高且随滞留时间衰减较快,控制排水能有效减少氮磷负荷;渗漏水量中氮磷浓度较低。沟渠、道路等非农田的地面排水量占沟道总排水量的31.3%~38.7%,也是重要的氮磷负荷来源。结果表明沟田协同控制灌排技术具有较好的节水、省工和减排、控污效果,对南方稻作区灌排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 朱成立郭相平刘敏昊汤树海
- 关键词:排水氮磷水稻田
-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土壤矿质氮空间变异性被引量:18
- 2010年
- 为探明小流域土壤养分特性空间变异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非均匀取样方法测定了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土壤表层(0~10、10~20、20~40cm)的硝态氮和铵态氮,采用经典统计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异结构。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空间配置成混合利用结构拦截和减少径流侵蚀,形成了土壤矿质氮坡面斑块镶嵌格局。小流域内硝态氮和铵态氮呈中等的空间变异和自相关性,其变异性由土壤系统内部因素包括土壤质地、矿物、成土过程、地形特征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外部因素包括施肥和耕作等共同控制。建立了土壤矿质氮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各回归模型的自变量不同,表明不同土层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变异受不同环境因子控制。分析认为合理配置土地利用形成斑块状结构和增加养分投入可以改善研究区土壤质量。
- 佘冬立邵明安俞双恩
- 关键词:氮土地利用地统计
- 水分胁迫对烤烟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0年
- 从水分胁迫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对烤烟产量与质量的影响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水分胁迫对烤烟影响的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杨红邵孝侯汪耀富袁仕豪王宇
- 关键词:烤烟水分胁迫生长发育
- 饮用水源地底栖生物抗氧化预警系统研究
- 通过调查南京市饮用水源地中山水库及入库河道水质指标变化,分析底栖生物野生螺蛳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差异,并探讨螺蛳抗氧化系统与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库及周边入库河道不同监测点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变化具有...
- 王为木姚玲霞刘慧姬先
- 关键词:螺蛳生物标志物水质指标水质评价
- 文献传递
- 1996~2015年江苏农作物播种水足迹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计算了1996~2015年江苏省农作物播种水足迹,在分析水足迹及其组成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借助通径分析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省年均农作物播种水足迹为702.7亿m^3,其中蓝水、绿水和灰水足迹分别为83.5亿m^3、477.5亿m^3及141.3亿m^3;水足迹总量及其各组成成分均呈先减小后增大最终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各组成占总水足迹的比例基本保持不变;稻谷、小麦、水果、棉花等作物水足迹随时间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而豆类、花生等作物未出现明显的变化特征。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种植结构能直接影响区域作物播种水足迹,其中控制高耗水作物比重和耕地灌溉率是对其进行调控的有效手段。
- 龚严马彦彬赵梳坍秦杰陈丹
- 关键词:农业生产通径分析
- 旱涝交替胁迫对稻田地表及地下水总磷的影响
- 2017年
- 通过蒸渗测坑对水稻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2个重要生育期进行水位调控试验,研究单个生育阶段旱涝交替胁迫及2个生育阶段连续旱涝交替胁迫的稻田地表水、地下水总磷(TP)质量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旱涝交替胁迫对稻田地表水、地下水TP质量浓度变化影响显著,先旱后涝处理地表水的平均TP质量浓度比先涝后旱处理地表水TP质量浓度高,且P释放量下降速率快;地下水各处理受涝阶段的平均TP质量浓度比受旱阶段高,旱涝急转后TP质量浓度显著增加;与单个生育期进行旱涝交替胁迫处理相比,连续2个生育期进行旱涝交替胁迫处理时抽穗开花期TP质量浓度变化规律相似,但地表水平均TP质量浓度偏低,地下水平均TP质量浓度偏高。
- 王梅周伟高世凯郭蓉俞双恩
- DRAINMOD模型在农田排水中的应用
- 2018年
- 为验证DRAINMOD模型的准确性,该文采用泗阳县运南灌区4次降雨后农田短系列排水过程实测数据与模拟数据进行评价分析,两系列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具有较好的相关性;Nash系数均在0.9以上,模型模拟效率较高,实用性较强。
- 王宁俞双恩
- 关键词:DRAINMOD
- 土壤容重对海涂垦区粉砂土水分垂直入渗特征的影响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为探明土壤容重变异对海涂围垦区粉砂土水分入渗性能及变化过程的影响,该文通过室内土柱一维垂直入渗试验,比较分析了围垦区粉砂土和南京菜地黄棕壤不同容重下土壤水分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及湿润锋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容重对2种试验土壤入渗过程有较大影响,表征土壤入渗能力的稳定入渗速率、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深度均随容重增大递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模拟2种土壤入渗过程的考斯加科夫模型中,表征初始入渗速率的参数K值随容重增大递减,而表征入渗能力衰减速度的参数α随容重增大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简略的Philip入渗方程的幂级数解可以很好地拟合2种土壤湿润锋深度随时间变化过程,拟合的参数λ和x变化规律表明随着容重的增大,基质势梯度、重力作用都呈逐渐减弱的趋势。采用一维代数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粉砂土入渗剖面含水率分布规律,土壤容重越高,模型的理论值越准确。
- 佘冬立刘营营刘冬冬徐翠兰曲欣陈友林邓凌云俞双恩
- 关键词:土壤容重土壤水分
- 黄土高原典型植被覆盖下SPAC系统水量平衡模拟被引量:24
- 2011年
- 应用土壤-水-大气-植物整合模型(SWAP),在野外观测试验基础上对坡耕地(豆地)、长芒草地和苜蓿草地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的水循环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储水量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长芒草地水分收支基本平衡,苜蓿草地的水分支出是坡耕地(豆地)的1.38倍,其中苜蓿的蒸腾耗水量是坡耕地(豆地)的3.88倍,这是引起苜蓿草地群落过度消耗土壤储水而呈现负补偿的主要原因。农地退耕还林还草后会增加SPAC系统水分支出,如果植被群落耗水过大很可能使土壤干化。
- 佘冬立邵明安俞双恩
- 关键词:苜蓿草地水量平衡SWAP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