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相关作者:党戈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电离层
  • 2篇极区
  • 2篇极区电离层
  • 2篇磁暴
  • 2篇磁暴期间
  • 1篇等温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星际
  • 1篇星际磁场
  • 1篇行星
  • 1篇行星际
  • 1篇行星际磁场
  • 1篇亚暴
  • 1篇数值模拟
  • 1篇平静期
  • 1篇重力波
  • 1篇重力波波包
  • 1篇卫星观测
  • 1篇力学模型
  • 1篇极光

机构

  • 5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电...

作者

  • 4篇马淑英
  • 3篇周云良
  • 3篇党戈
  • 2篇王慧
  • 1篇岳显昌
  • 1篇易帆
  • 1篇李芳
  • 1篇霍亮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极地研究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极区顶部电离层离子上行—DMSP卫星观测被引量:7
2006年
本文利用DMSP卫星离子漂移速度测量数据,对高纬顶部电离层离子整体上行进行研究,主要考察平静时和磁暴期间离子上行强度与发生率随MLT(晨昏两侧)分布规律的变化;以及磁暴期间强的离子上行与等离子体对流及其剪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磁暴期间强上行事件的发生率比平静期高近2倍,发生率的晨昏不对称性出现逆转,由平静时昏侧发生率较大变为磁暴期间晨侧发生率较大;磁暴期间晨侧离子上行速度的分布向速度高端加权,平均速度大于昏侧,最大上行速度远大于昏侧;强的离子上行往往与强对流剪切或强对流本身相伴随。
霍亮马淑英周云良党戈
关键词:极区电离层
极区电离层O^+上行的时空分布:平静期FAST卫星观测被引量:4
2007年
分析FAST卫星能量离子测量数据,首次得到2000~4200km高度范围平静期电离层O+上行的时空分布图像.结果表明,磁正午前的极尖/极隙区是低能O+上行发生最频繁的区域;黎明前等离子体对流的低纬边界区域是高能O+上行发生率最高区.无论能量高低,在平静极光椭圆边界之外的较低纬度宽阔时区上存在较频繁的O+上行.午夜前21:00~22:00MLT极光椭圆带的上行O+携有较强的能通量,其中高能O+在靠近极盖边界处上行能通量特别强.在所分析的2000~4200km高度范围,上行O+离子锥发生率显著高于离子束;离子束在3000km高度以下极少出现,而离子锥较均匀地在各高度都有发生.
党戈马淑英周云良
关键词:极区电离层卫星观测
磁暴期间亚极光区极化流(SAPS)的DMSP观测与RAM模拟的比较研究
2009年
亚极光区极化流(Subauroral Polarization Streams,SAPS)为快速流动的西向等离子体流,位于昏侧-子夜前亚极光区,是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的重要过程之一.本文利用密西根大学的RAM(Ring current-AtmosphereInteraction Model)模型对一次典型磁暴期间发生的SAPS事件进行了模拟,并与DMSP卫星观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拟结果能大致反映观测现象;模拟得到的SAPS峰值速度所在纬度随磁暴时间的变化与观测值有较大差别;SAPS速度观测值在约18:00 UT和约20:00 UT左右出现两个峰值,而模拟值只有一个峰值,出现在约18:00 UT,主要原因是模型对亚暴过程的模拟存在不足.
王慧马淑英A.J.Ridley
关键词:磁暴亚暴
有限振幅重力波波包在等温可压大气中的非线性传播
2005年
采用交替方向隐格式(ADI)建立了二维可压大气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模拟了不同初始振幅的重力波波包的非线性传播.模拟结果表明非线性效应是与波振幅相关的;强非线性效应将严重阻碍波振幅的增长,使波数谱明显变化,同时减小了波包的能量传输速度.在传播过程中,强非线性效应将显著加速平均流,其结果与非线性饱和理论的预测接近.
岳显昌易帆李芳
关键词:非线性重力波数值模拟动力学模型
强磁暴期间场向电流分布及其对行星际条件的响应:CHAMP卫星观测被引量:5
2006年
利用CHAMP卫星磁场测量数据,研究2003年11月超强磁暴期间顶部电离层全球大尺度场向电流分布特征及行星际条件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磁暴期间场向电流密度比平静期大大增强,昼与夜及冬与夏半球不对称;(2)发现沿纬度积分的场向电流密度主要受太阳风动力学压强而不是行星际磁场的控制;(3)磁暴期间场向电流低纬边界向赤道扩展,最低可达45°MLat;向阳侧此扩展直接受南向行星际磁场Bz的控制,相应的行星际-磁层-电离层作用时间尺度约25min;当南向IMFBz小于?30nT时,场向电流朝赤道的扩展出现非线性饱和;而在背阳侧,这一扩展及恢复,比行星际参数的变化滞后约3h,但与表征磁层环电流的Sym-H指数几乎同步变化;(4)磁暴主相期间,背阳侧强场向电流纬度分布范围达25°以上,并出现多达10片以上的多电流片结构.
王慧马淑英H.Luehr周云良党戈
关键词:磁暴场向电流行星际磁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