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学院化学生物系 作品数:12 被引量:42 H指数:3 相关机构: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理学 化学工程 更多>>
微波促进有机反应原理及微波有机合成仪 被引量:9 2005年 论述了微波促进有机反应的原理和微波加热的特点。对目前使用的家用微波炉和专用微波有机合成仪的性能进行了评价。指出微波促进有机反应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我国应加强对该领域的研究。 李永红关键词:微波 热效应 微波促进 家用微波炉 微波加热 山地麻蜥繁殖季节内脂肪的动用 研究了安徽宿州地区成体山地麻蜥繁殖季节体内脂肪的动用。蜥蜴于2002年3-8月逐月自宿州乾山捕捉带回滁州师专实验室,经测量、鉴定性别后解剖分离成躯干(包括尾)、肝脏和腹脂肪体三组分。所有样品在65℃恒温箱干燥至恒重,用索... 欧永跃 许雪峰关键词:繁殖 山地麻蜥 蜥蜴科 文献传递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有机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05年 超临界水氧化是新兴的、有效的有机废物处理技术。介绍了超临界水的特性和超临界水氧化的基本原理与优点,综述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各种有机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指出了为实现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工业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李永红关键词: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有机污染物处理 废物处理技术 工业化 蝘蜓和蓝尾石龙子幼体食物同化的热依赖性 2004年 用采自安徽滁州琅琊山的蜓 (Sphenomorphusindicus,头体长 4 2 8~ 5 4 4mm ,n =12 )和蓝尾石龙子 (Eumeceselegans ,头体长 4 3 9~ 5 7 3mm ,n =10 )幼体 ,研究温度 (2 4~ 32℃ )对蜓和蓝尾石龙子幼体食物通过时间、摄食量、表观消化系数 (ADC)、同化效率 (AE)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 ,2 4~ 30℃范围内 ,蜓和蓝尾石龙子幼体的食物通过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超过 30℃则基本不变。蜓幼体 :30和 32℃摄食量和生长小于 2 4~ 2 8℃ ;2 4~ 30℃ADC、AE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但 32℃时又升高。蓝尾石龙子幼体 :2 4~ 2 6℃摄食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2 6℃后随温度升高显著下降 ;2 4~ 2 8℃ADC、AE大于 30和 32℃ ,呈现出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趋势 ;2 6℃生长最快。结果表明 ,蜓和蓝尾石龙子幼体的摄食和同化能力均低于相应的成体。 许雪峰 张建龙关键词:爬行动物 蓝尾石龙子 幼体 温度 食物同化 安徽琅琊山种子植物区系科属地理成分分析 被引量:16 2005年 安徽琅琊山种子植物区系组成丰富,有种子植物132 科、522 属、925 种,其中裸子植物8 科、21 属、39种,被子植物124科、501属、886种。分析表明,琅琊山种子植物地理成分复杂,过渡性明显。区内132 科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5种分布型,522 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5 种分布型、14 个变型,区系表现为温带性质。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区植物区系与安徽清凉峰、马鬃岭、福建龙栖山、浙江古田山关系密切,与安徽皇藏峪和山东沂山有一定差异。 郑朝贵 朱诚 汪美英 黄润 朱永恒关键词: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化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 2005年 为克服我国目前普遍实施的传统化学课程体系存在的“教学内容低水平重复,学科间缺乏逻辑关联和部分内容陈旧落后”的不足,比较了教育部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新版讨论稿教学内容和98年版《理科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分析了美、英等国世界著名大学的课程体系和我国尝试实施的三种新课程体系现状,提出了“高等数学GeneralChemistry大学物理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化工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具有有助于学生把学得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功能。 葛秀涛 沈玲 李永红 侯长平关键词:教学内容 新课程体系 温湿度对山地麻蜥孵化卵、孵化成功率及孵出幼体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2005年 用 6种温湿度条件孵化安徽宿州乾山山地麻蜥 (Eremiasbrenchleyi)卵 ,观测孵化卵质量变化、胚胎利用卵内物质和能量以及孵出幼体特征。卵在产出后 1h内收集 ,共设置 3× 2种温湿度处理 (温度分别为2 7、 30和 33℃ ;湿度分别为 - 2 2 0、 0kPa)。每隔 5d称卵重 ,直至幼体孵出。幼体经测量、称重后 ,解剖、分离为躯干、剩余卵黄和脂肪体三组分 ,用于成分测试。卵从环境中吸水导致质量增加 ,孵化温、湿度及其相互作用显著影响孵化卵的质量变化 :同一温度下 ,高湿度 (0kPa)孵化卵的终末质量大于低湿度 (- 2 2 0kPa)孵化卵 ;同一湿度下 ,低温 (2 7和 30℃ )孵化卵的终末质量大于高温 (33℃ )孵化卵。温度显著影响孵化期 ,随温度的升高孵化期缩短 ;湿度及其与温度的相互作用对孵化期无显著影响。孵化温湿度对孵化成功率无显著影响。温度显著影响胚胎对卵内物质的动用、幼体大小、质量以及剩余卵黄质量 ;除剩余卵黄外 ,湿度及其与温度的相互作用不影响山地麻蜥孵出幼体几乎所有的被检测特征。 33℃孵出幼体的大小和质量均显著小于 2 7和 30℃ ,并特征性地具有较大的剩余卵黄。因此 ,33℃不适宜孵化山地麻蜥卵。 2 7℃和 30℃中孵出幼体躯干发育良好 ,各项被测定的特征指标极其相似。 许雪峰 吴义莲 张建龙关键词:山地麻蜥 孵化率 幼体 孵化期 琅琊山三种蜥蜴贮能部位水分含量和能值的研究 被引量:1 2005年 研究了安徽滁州琅琊山北草蜥(Takydrom us septentrionalis)、蓝尾石龙子(Eum eces elegans)和蜓(Sphenom orphus indicus)主要贮能部位水分含量和能值。研究结果显示:三种蜥蜴成、幼体肝脏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北草蜥、蜓幼体躯干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成体;蓝尾石龙子躯干水分含量在成、幼体间无显著的差异。幼体躯干水分含量大小顺序为北草蜥、蜓、蓝尾石龙子;成体躯干的水分含量表现为北草蜥显著高于蜓和蓝尾石龙子。北草蜥成体躯干、脱脂躯干能值显著高于幼体;肝脏能值、脱脂肝脏能值不存在显著的差异;蓝尾石龙子成幼体的躯干能值、脱脂躯干能值、肝脏能值、脱脂肝脏能值均无显著差异;蜓成体的脱脂躯干能值显著高于幼体,但成幼体的躯干能值、肝脏能值、脱脂肝脏能值均无显著差异。北草蜥成体腹脂肪体的能值显著高于幼体。 许雪峰关键词:北草蜥 蓝尾石龙子 贮能部位 能值 濒危植物黄山梅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发育观察 被引量:2 2005年 黄山梅(Kirengeshom a palm ate Yatabe)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基本正常。孢原细胞一造孢细胞一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四分孢子—小孢子—(经有丝分裂)—2-细胞花粉—成熟花粉粒。雄花具15枚花药,每个花药具四个花粉囊。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为同时型,产生正四面体型的四分体。小孢子经有丝分裂形成2-细胞型雄配子体。花粉囊壁由表皮、药室内壁层和绒毡层组成,其发育类型为双子叶型。本文报道其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的观察结果,为探讨其分布范围狭小的原因及其生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张彬关键词: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发育 综合利用动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被引量:1 2004年 在实验动物的综合利用中阐述,应当通过整合动物学和动物生理学的有关实验内容,来节约实验材料经费的投入,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吴义莲关键词:动物学 动物生理学 实验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