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学院人文学院
- 作品数:475 被引量:411H指数:6
- 相关作者:周兴涛孔德明郭鹏群李艳峰朱供罗更多>>
-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论口传《阿诗玛》的理想生境
- 2012年
- 口传文化的传承需要一个理想的生境。解放前,口传《阿诗玛》传承良好,主要缘于它有一个理想的生境。普通民众对原始宗教的信仰,普通撒尼人在日常生活中对它有广泛的需要,以及在撒尼社会中有它丰富的传承渠道,等等,是这个理想生境的主要内涵。
- 黄毅
- 关键词:阿诗玛口传传承撒尼人
- 明代云南府隐逸诗人及“平居陈郭”考被引量:2
- 2008年
- 孙秋克
- 关键词:隐逸诗人南府地域文学隐逸文学谢肇涮杨林
- 宋代武学实体与观念
- 2013年
- 宋代武学选址于文教中心,武庙陪祭的变化反映出宋王朝对军事人才的评价标准越来越强调忠义。武学建筑多依太学而设,在很多时候为各种'文教'活动让路,为之提供场所。在视学活动中,也是处于太学的从属地位。从这些细节,可以印证宋代武学是从属于'文治'的。
- 周兴涛
- 关键词:宋代武学建筑
- 天人之际:民国时期滇池区域的水利与生态
- 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耕地产出效益、扩大耕地面积。但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的是,水利的过度及大量兴修对生态还有着直接的和长远的不利影响:其一,水利工程设施的兴修导致自然水域发生改变,使其涨溢行洪空间受到严重压缩,使作为其过...
- 徐波
- 关键词:水利设施生态环境民国时期
-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在唐五代西北方音研究中的重要价值——以别字异文为例被引量:1
- 2020年
- 从2001年至今,《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已出版15卷,这套丛书录有大量公文、类书、历书、蒙书、医药、占卜、杂抄、题记等写卷。前人研究唐五代西北方音很少涉及到这些写卷中大量的别字异文。《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的出版使这些写卷中大量的别字异文材料得以披露,这对于唐五代西北方音的研究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本文以别字异文为例讨论了《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在唐五代西北方音研究中的重要价值:1.为已有的研究提供更多例证;2.为因材料不足而存疑的问题补充更多例证;3.完善已有的一些结论;4.新发现一些尚未被揭示的方音现象。
- 邓强
- 关键词:《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敦煌写卷唐五代
- 魏晋南北朝文论“依经立义”概览
- 2016年
- “依经立义”,即依托经典而建构意义、形成话语或理论。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汉武帝将《诗》《书》《礼》《易》《春秋》立于学官并置五经博士,五经从此成为儒家经典。儒家经典的确立是“依经立义”产生的前提,
- 朱供罗郭林红
-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文论儒家经典公元前
- 云南明代文学理论述要被引量:1
- 2018年
- 云南文学理论产生和形成于明代,从中可见对中国传统文论的继承、发扬和创新,对当时全国重要文学流派观点的呼应和批评。云南明代尚无文论专著问世而以诗文为主要论体,以诗文为批评对象,具有代表性者是明代前期的兰茂,明代中期的杨一清、杨士云、张含、王廷表、李元阳,明末至南明的担当、陈佐才。理论内容涉及作家作品论、诗文流变论、诗文艺术论。云南明代文论有其成就也有其不足,但无疑为清代文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孙秋克
- 关键词:明代文学理论别集
- “粗糠宝”传说的源与流
- 2013年
- 粗糠宝是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其传说版本多样,有汤池传说、老爷山彝族(撒梅人)传说、昆明传说、阳宗传说、草甸传说、官渡传说、呈贡传说、宜良传说和五华传说等,加之《南诏野史》的补充,呈现出民间、民族、传说、历史四者融合以及神性与人性交融的特点。其中,又以汤池传说传播甚广,情节较为完整,故事更生动,传奇性更强,影响最大,是传说的源。其他几种版本与汤池传说的关联性达到80%,为传说的流。
- 马克春
- 关键词:文化传播英雄情结地方文化
- “血缘”与“神源”:论宗族文化对鲁迅士大夫精神品格的影响
- 2013年
- 宗族文化是家族精神的彰显者和连接者,同一宗族的人不光有血缘关系,同时具有"神源"关系。鲁迅作为士大夫家族的长房长孙,士大夫文化背景对其文化品性和审美取向具有深远影响。士大夫宗族文化对鲁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士大夫精神的追求、宗族核心价值的传播,即藏书文化和宗族文化等几个方面。通过对鲁迅身世文化背景的挖掘,我们看到传统士大夫文化精神和人格理念对鲁迅文化品格和文字生涯的潜在影响和规范。
- 闫宁
- 关键词:宗族文化血缘关系文化品格
- 宇宙空间意识与现代主体的危机——创造社新诗再议被引量:1
- 2021年
- 20世纪20年代以郭沫若为中心的创造社新诗创作,形成了宇宙空域书写的普遍化。郭沫若基于死生经验所获得的宇宙意识,由于与其生命经验密切相关而成为了他贯穿始终的生死观和人生行动的指南,体现出个人同一性。新诗的空间意识扩大化除了受郭沫若的影响力之外,还有着深刻的社会思想动机。"五四"以来对科学精神的崇奉与自我主体地位的确立,使得20年代的新诗创作与郭沫若提倡"大力活用"的强烈生命意志相应和;新诗人激进地摆脱传统的束缚而将感情表达的强度投射在阔大的时空调度之中。社会现实的剧变造成现代主体创生过程中的自我矛盾与危机意识。创造社作家群则以政治意识的转变与明晰化来对这一危机进行缓释,在新诗文本创作方面则表现为由"宇宙"到"大地"所代表的空间意识转换。
- 陈琳
- 关键词:创造社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