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作品数:5,353 被引量:19,947H指数:59
- 相关作者:黄凤洪李培武张奇邓乾春张文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湖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长江流域油稻轮作中直播早熟油菜的产量形成特点及其对周年产量的影响
- 、油稻稻轮作是长江流域一年两熟到三熟地区最典型的大田种植模式.本研究在湖南省长沙市和江西省宜春市设置油稻二熟、农民传统油稻稻三熟和现代油稻稻三熟三个综合种植模式处理.采用直播早熟油菜的现代油稻稻三熟处理的油菜产量与油稻二...
- 陈畅马霓李俊刘丽欣张利艳张春雷
- 关键词:油菜直播技术
- 杂交瘤细胞株AFG1G6、其单克隆抗体及黄曲霉毒素G1免疫层析试纸条
- 本发明涉及杂交瘤细胞株AFG1G6、其产生的抗黄曲霉毒素G1单克隆抗体及黄曲霉毒素G1免疫层析试纸条。杂交瘤细胞株AFG1G6,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编号为CCTCC NO.C201021。其分...
- 李培武张兆威张奇丁小霞张文
- 文献传递
- 非食用油脂资源生物柴油转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黄凤洪郭萍梅黄庆德李昌珠齐玉堂刘志祥
- 项目围绕非食用油脂资源生物柴油转化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在资源收集和加工、生物柴油高效转化、产品精制和质量稳态化控制等方面形成授权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获展览会奖2项,鉴定成果2项。其主要内容和特点如下:研...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物柴油生产工艺
- 四川丘陵紫色土花生品种耐缺铁性鉴定与评价被引量:10
- 2013年
- 为筛选耐缺铁花生种质,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石灰性紫色土上,对19个花生品种的耐缺铁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花生在不同生育时期的耐缺铁性差异较大,结荚期表现最为明显;2)花生品种间耐缺铁性差异显著,ICGV86031无缺铁性黄叶及矮化株,SPAD值最高;3)品种间的耐缺铁性变异和丰产性变异表现为极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或简单直线相关;4)ICGV86031极耐缺铁、但丰产性差,ICGV97228、ICGV97229和ICGV97232为铁敏感材料,在缺铁性土壤上产量损失严重,天府24较耐缺铁且产量高。
- 夏友霖廖伯寿毛金雄曾彦漆燕廖俊华敬昱霖崔富华任正隆
- 关键词:花生
- 菜籽低聚肽的生理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8年
- 油菜籽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植物油原料之一,其加工副产物菜籽饼粕是宝贵的植物蛋白资源。介绍了菜籽低聚肽的组成、结构,以及其降血压、抗氧化、抗肿瘤、增强免疫等功能特性,以期为深入研究和开发菜籽低聚肽产品提供参考。
- 韩领张珍夏晓洋向霞
- 关键词:菜籽蛋白生理功能
- 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对春油菜区主要害虫发生数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对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品种、受体及当地常规品种在春油菜区主要害虫种群的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几种主要害虫的发生数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转基因抗除草剂品种与受体品种之间的差异,而与当地的常规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
- 王满囷张志春方小平张国安叶大卫
- 关键词:转基因油菜抗除草剂害虫
- 中双2号油菜氮磷营养及其合理施肥的研究被引量:2
- 1991年
- 以二元二次多项式为中双2号油菜苗期氮磷营养回归方程及其施肥数学模型,F检验值均达到1%显著水准。经三年研究,中双2号氮磷肥经济施用量,其结果是近似的,氮素为18.05—18.53公斤/亩,五氧化二磷为4.92—6.10公斤/亩,菜籽产量亦很相近(212.8—223.1公斤/亩),最大相差仅10.3公斤/亩。
- 涂运昌谢立华廖星李金树
- 关键词:油菜氮磷营养施肥
- 基于衍生化技术的甘油磷脂分析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8年
- 磷脂是所有生物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在许多生命活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但由于生物样本中的磷脂种类繁多,含量极低,存在基质抑制效应,且结构中缺少易电离的官能团,从而导致对磷脂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较困难。利用化学衍生化技术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可以提高离子化效率、改善色谱分离度且提高质谱(MS)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MS与衍生化方法结合已被广泛用于蛋白组学、糖组学、代谢物等的分析。近年来,这一策略逐渐被应用于脂质组学的分析研究。该文综述了国内外近10年基于衍生化技术的甘油磷脂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以激发衍生化技术在脂质组学分析中的应用潜能。
- 马会芳魏芳董绪燕陈洪黄凤洪
- 关键词:质谱
- 甘蓝型油菜BnLEC1.A07基因启动子在不同含油量品系中的克隆与活性分析
- 2021年
- 为了进一步研究BnLEC1基因对油脂生物合成的影响,以高油品系61616和低油品系51070为材料,进行了转录组和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BnLEC1.A07基因在61616品系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51070品系。对启动子P_(LEC1)61616(1829 bp)和P_(LEC1)51070(1824 bp)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两个启动子之间存在大量的SNP和InDel,其中以单碱基SNP最为丰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P_(LEC1)61616比P_(LEC1)51070多1个CAAT-box和2个茉莉酸反应元件,缺少1个细胞周期调控元件和2个非生物胁迫反应元件。随后我们构建了包含该启动子的GUS融合载体和LUC融合载体。烟草叶片瞬时转化后的GUS染色、LUC荧光显像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显示,P_(LEC1)61616的活性高于P_(LEC1)51070。综合结果表明,BnLEC1.A07基因在不同品系中的表达水平与其含油量呈正相关,P_(LEC1)61616比P_(LEC1)51070具有更强的启动子活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脂肪合成基因BnLEC1.A07在不同油菜品系中的调控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王延甲范世航刘静郑明华玮
- 关键词:启动子活性GUS
- 炒籽温度对压榨亚麻籽油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9年
- 采用不同温度对亚麻籽进行炒籽并压榨制油,对压榨亚麻籽油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及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炒籽温度对压榨亚麻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炒籽温度的升高,压榨亚麻籽油的气味从坚果芳香过渡到严重焦糊味,色泽加深,在195℃炒籽45 min时形成热榨亚麻籽油特有的浓香型风味;营养成分如VE、总酚以及甾醇含量随炒籽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少,在255℃炒籽45 min时,3种营养成分的损失率分别为75. 7%、76. 5%和88. 9%;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K232值、K270值随炒籽温度升高而增加,且炒籽温度对压榨亚麻籽油中主要脂肪酸含量有显著影响;适当炒籽对压榨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是有利的;高温炒籽压榨亚麻籽油中的营养成分含量与其理化指标密切相关,进而共同影响压榨亚麻籽油的品质。
- 余盖文史训旺洪梦佳黄庆德周鑫
- 关键词:亚麻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