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作品数:40 被引量:80H指数:5
相关作者:小野顺子陈璇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西安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西安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文学
  • 7篇文化科学
  • 5篇艺术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文学
  • 5篇文化
  • 4篇红楼
  • 4篇红楼梦
  • 4篇《红楼梦》
  • 3篇新闻
  • 3篇后四十回
  • 2篇代文
  • 2篇电视
  • 2篇新闻栏目
  • 2篇续作
  • 2篇影视
  • 2篇社会
  • 2篇他者
  • 2篇女性
  • 2篇嬗变
  • 2篇文艺
  • 2篇小说
  • 2篇镜子
  • 2篇高校

机构

  • 38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国家粮食储备...

作者

  • 10篇胡友笋
  • 8篇黎荔
  • 4篇焦垣生
  • 3篇汤玲
  • 3篇张蓉
  • 3篇陈继征
  • 2篇李明德
  • 2篇赵建华
  • 2篇刘彦彦
  • 1篇张行勇
  • 1篇吴小侠
  • 1篇陈璇
  • 1篇党静萍
  • 1篇小野顺子
  • 1篇吉康敏
  • 1篇赵新利
  • 1篇郑娟
  • 1篇师会芳
  • 1篇相宁
  • 1篇王锋

传媒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人文杂志
  • 2篇新闻知识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作家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江淮论坛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电视
  • 1篇中国医学伦理...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电影评介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科技与出版
  • 1篇船山学刊
  • 1篇民族论坛
  • 1篇新闻大学
  • 1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南方电视学刊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8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1998
  • 3篇1997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未完成的叙事状态的魅力——析《扶桑》叙事当中的第二人称被引量:4
2008年
旨在分析严歌苓小说《扶桑》一文中第二人称采用的意义,以进一步拓宽"第二人称"叙述效果的研究,通过集中分析第二人称"你"在《扶桑》一文中的主要存在形态和由此构成的关于扶桑故事的三个文本,指出由第二人称构成的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对话实质上是一种元小说技巧,由此形成一种处于对话状态的"未完成的叙事",极具现代意识,并直接指涉文学文本的未完成性。
翟杨莉
关键词:《扶桑》严歌苓第二人称
不“泛”不“粘”:宋代咏物诗的病忌与追求
2021年
宋代咏物诗论要求咏物诗的语言要精切描摹物象的独特特征,不能移用到其他物象之上,因此宋人的一个病忌观念是咏物"不可泛泛"。这也体现在宋代十分流行的"中的"论和"着题"论中。但如果咏物太过"着题",往往不能超脱于事物的形相,缺少神韵和寄托,陷入"粘皮骨"之病。因此宋代咏物诗论的另一个病忌观念在于反对"太着题"即"粘皮骨",追求超脱形相的表现方式,"禁体物诗"的出现正是这种观念的表现。由此,宋人的咏物诗论发现了不"泛"不"粘"、不即不离的艺术辩证法。但从创作实践来看,宋代咏物诗整体上还是偏于"着题",因此被后人诟病。
李明刘彦彦刘靓
关键词:宋诗咏物诗
《九歌》悲壮美感谈
2005年
对《九歌》的美感论述,一般多囿于作品中的恋爱意象而阐述其优美特征。但深入到作品内部分析,《九歌》在刚健遒劲与悲痛壮烈的强烈对比中,更奔突着一股悲壮的美感激流。
胡友笋
关键词:《九歌》美感文学评论
陕北民歌研究:问题意识与文化视野被引量:5
2010年
民歌作为民间口头文艺形式之一,作为文学艺术发展的基础,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生动的艺术特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地域居民特有的思维逻辑、心理图式和精神旨趣等个性特征,体现着地域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以至于在很大程度上,被研究者视为研究特定地域居民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文化观的重要标本。
胡友笋
关键词:民歌研究文化视野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文化文艺形式艺术发展
《封神演义》殷郊形象考论被引量:1
2008年
殷郊在《封神演义》中虽然是个次要角色,但其形象却有着特殊的价值,他所承载的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内容是相当多的。因此对这个形象进行阐释分析,对于理解这部作品以及理解小说与民俗之间的关系有着特殊的价值。
刘彦彦
关键词:禁忌
镜子与他者被引量:4
2007年
对唐传奇《古镜记》的阅读理解一直以来是在单一的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进行的,“器”与“道”的二元结构使得镜与道在话语中获得一种契合,镜子作为器的象征之物出现在两种话语之中:政治话语、亚宗教话语。当置身于拉康“镜像阶段”理论下阅读时,则凸显出镜像对主体形成规范、召唤、揪斗,直至最后的决裂。本文将文本置于东西方不同文化体系,解读因维度不同而导致的主体地位、主体形成及成长的方式、他者介入的方式等不同,来探讨主体与他者的关系,通过对这一关系的演绎得出他者之缺失的结论,并揭示出现行阅读理论的不足,呼吁对理论的完善。
赵建华
关键词:语境他者
新时期的电视法制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嬗变被引量:4
2007年
20世纪80年代,电视法制新闻开始出现在电视荧屏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电视法制新闻成为电视收视的一大热点。一大批优秀的法制新闻栏目涌现出来。回顾电视法制新闻事业在这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管窥电视法制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怎样的改革和创新,以期对法制新闻从业者有所启示。
李明德相宁
关键词:法制新闻电视嬗变新闻从业者法治进程新闻栏目
文学阐释的实践存在论观照——兼及文学与政治关系重构的可能理路被引量:2
2014年
文学本质阐释固守认识论思维模式,无论是对文学基础理论的建构还是对文学实践的指导,都面临着难以将问题向纵深处进一步推进的尴尬。从实践存在论视域观照文学艺术和审美活动,则文艺审美活动既非对现实的单纯模仿,也非抽象的语符功能显现,而是一种精神性的实践活动。以此为基础重审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不仅有助于将文学从服膺于政治的"从属论"或去政治化的"审美自治论"中解放出来,而且也能够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存在本体论的人文关怀向度出发,赋予文学以必然与应然的政治审美想象和超越维度。
胡友笋
关键词:实践存在论文学本质
现代文学中的城墙
2010年
城墙是我们民族一直传承的文化及生活的固有韵味。审视老舍、林语堂、沈从文、废名、朱自清等现代作家笔下的城墙,不论作者把城墙看作东方古韵、历史沧桑的源泉,还是看作稳定、封闭、衰落、腐朽的结合体,都反映了作者从现代视野对于古老城墙所承载的传统生活及价值体系的态度。他们描写城墙时运用的感觉、体验、观念、话语修辞等,让人玩味再三。
黎荔
关键词:现代文学城墙记忆
从“真实”走向“非真实”——关于电视剧《民工》的“真实性”的评介被引量:1
2005年
关于'真实'命题的讨论,通常涉及'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两个范畴.生活真实指的是经验的真实,即现实存在着或发生过的并为人们所实际经历的现象和事实,也包括具有科学真理和普遍规律性的真实.
汤玲胡友笋
关键词:电视剧《民工》影视评论主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