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省食药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品数:23 被引量:170H指数:8
相关作者:王乃嘉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农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广西大学农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数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内生真菌
  • 4篇栽培
  • 4篇生物学
  • 3篇多样性
  • 3篇植物
  • 3篇生物学特性
  • 3篇天麻
  • 3篇猪苓
  • 3篇萌发
  • 3篇虎杖
  • 3篇活性
  • 2篇药用
  • 2篇牛肝菌
  • 2篇群落
  • 2篇种子
  • 2篇紫杉
  • 2篇紫杉醇
  • 2篇菌根
  • 2篇菌根真菌
  • 2篇活性研究

机构

  • 23篇陕西理工大学
  • 3篇西安文理学院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渭南职业技术...
  • 1篇汉中市产品质...

作者

  • 20篇邓百万
  • 15篇陈文强
  • 13篇解修超
  • 11篇彭浩
  • 9篇刘开辉
  • 7篇丁小维
  • 4篇兰阿峰
  • 3篇徐玲玲
  • 2篇张焱
  • 2篇李娟花
  • 1篇党小利
  • 1篇许静
  • 1篇张晓伟
  • 1篇张曼
  • 1篇徐晖
  • 1篇李菁
  • 1篇王乃嘉
  • 1篇乔艳明
  • 1篇李肖肖

传媒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中国食用菌
  • 2篇食用菌学报
  • 2篇陕西理工学院...
  • 2篇菌物学报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辽宁农业科学
  • 1篇中药材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 1篇陕西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21
  • 5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味牛肝菌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展望被引量:21
2012年
系统阐述了美味牛肝菌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生物学特性、分类、栽培驯化、营养及食药用价值,并对其未来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邓百万陈文强刘开辉彭浩解修超丁小维兰阿峰
关键词:美味牛肝菌生物学特性栽培驯化
秦岭地区野生细鳞鲑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产酶活性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为探究秦岭地区野生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肠道细菌组成多样性,筛选出产胞外酶菌株,利用传统分离培养并分子鉴定的方法和基于16S r RNA基因克隆的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测定秦岭野生细鳞鲑肠道细菌菌群多样性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利用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及脂肪酶4种胞外酶筛选培养基筛选出产上述酶的细菌。细菌传统分离培养并分子鉴定法从细鳞鲑肠道获得18个属的细菌类群,分别归属于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其中,气单胞菌属(Aeromonas)为优势菌群。基于16S r RNA基因克隆的现代分子方法获得22个属的细菌类群,分别归属于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其中,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monas)为优势菌群。4种胞外酶筛选获得53株细菌产胞外酶,其中21株可在低温(10℃)环境下产胞外酶。结果表明,传统分离培养法与基于16S r RNA基因克隆的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能够更有效全面地分析细鳞鲑鱼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并且细鳞鲑肠道微生物具有一定的产酶活性。
黄曼曼邓百万谢修超武晓雨李艳丽
关键词:细鳞鲑
两种不同形态猪苓菌核液体发酵生产胞外多糖的分析
2014年
对2种不同形态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菌核液体发酵生产胞外多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苓菌核液体发酵生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是温度28℃,pH 4.8~5.5,振荡速度110 r/min,通气量4L/min,罐压0.090 0 MPa,发酵7d,每12h取样测其胞外多糖的含量,在72 h和60h时猪苓(FrCM2)和猪苓(FrCM3)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含量分别为1.783和0.044 mg/mL,猪苓(FrCM2)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含量明显高于猪苓(FrCM3).
党小利陈文强彭浩邓百万解修超
关键词:液体发酵胞外多糖
陕南10种黑木耳主要栽培种酯酶同工酶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以陕南10种主栽黑木耳品种的营养菌丝为材料进行酯酶(EST)同工酶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黑木耳菌株酶带数为3~5条,且相对迁移率为0.615和0.510处的2条酶带10个菌株都具有,其相似性在0.375~1.000之间。应用NTSYS-pc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耳91和耳268、耳238和耳913的相似性系数为1.000,表明其亲缘较近;耳801和耳238、耳913、国兴1号的相似性系数仅为0.375,表明耳801与其他3株菌种的亲缘性关系均较远。研究结果为陕南黑木耳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育种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彭浩陈文强邓百万解修超高哲
关键词:黑木耳栽培种酯酶同工酶
中国红豆杉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紫杉醇的特性被引量:3
2013年
为筛选出微生物工业化发酵生产紫杉醇类药物的优良菌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液质联用(HPLC-MS)等方法,对秦巴山区中国红豆杉进行了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紫杉醇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分离到1株内生真菌(H-21),为极细孢枝孢霉(Cladosporium tenuissimum);其代谢产物中存在紫杉醇,含量为163.5μg/L。
丁小维邓百万陈文强刘开辉
关键词:红豆杉内生真菌紫杉醇
药用植物虎杖内生菌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展望被引量:4
2014年
系统阐述了药用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内生菌的多样性、抑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及生物转化等,并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研究过于集中、研究方法较为单一、代谢产物尚待明确等。
彭浩陈文强邓百万解修超
关键词:虎杖内生菌多样性次生代谢产物
两株牛肝菌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活性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从牛肝菌中分离内生真菌,并对其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从秦巴山区牛肝菌子实体中分离内生真菌,基于形态特征及ITS系统发育分析对内生真菌进行鉴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检测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并对其绿豆芽的抑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分离获得2株内生真菌L3和L5,L3和黄瘤孢菌(Hypompces chrysosperums)序列同源性为99%;L5和毛霉属序列同源性为100%;两株菌的形态学特征分别与黄瘤孢菌和毛霉属形态特征一致。结论内生真菌L3和L5,分别鉴定为黄孢瘤菌和毛霉属;这两株菌发酵液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绿豆芽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
丁小维刘开辉邓百万陈文强
关键词:牛肝菌内生真菌活性研究
1株产白藜芦醇及白藜芦醇苷虎杖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被引量:4
2012年
对秦岭山区虎杖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及摇瓶发酵,通过对其发酵液及菌丝的乙酸乙酯萃取液进行HPLC分析,获得1株既产白藜芦醇又产白藜芦醇苷的菌株,产量均在4 mg/L以上。根据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及菌丝ITS序列分析,将该株菌确定为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丛梗孢科青霉属(Penicillium sp.)真菌。
彭浩陈文强邓百万刘开辉兰阿峰解修超
关键词: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虎杖内生真菌青霉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内生真菌生物合成紫杉醇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Metarhizium anisopliae Tax-27产紫杉醇的影响,采用HPLC法检测。结果表明,赤霉素(GA3)质量浓度为4mg/L、茉莉酸甲酯(MeJA)质量浓度为60umol/L、矮壮素(CCC)质量浓度为25mg/L、6-苄氨基嘌呤(6-BA)质量浓度为4mg/L、萘乙酸(NAA)质量浓度为4 mg/L时该菌产紫杉醇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70.49、838.11、942.57、455.72、450.48、953.35μg/L。但GA3、MeJA和CCC对M.anisopliae Tax-27菌丝体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6-BA和NAA对菌丝体的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李娟花陈文强邓百万刘开辉解修超彭浩张晓伟张曼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内生真菌生物合成紫杉醇
不同海拔的三种杓兰属植物与菌根真菌群落组成相关性被引量:6
2019年
本研究采集了四川黄龙沟沿海拔梯度3170–3400m上4个不同杓兰居群中3种杓兰植物根,利用克隆文库方法获得菌根真菌ITS序列,研究同一栖息地(黄龙沟)不同海拔梯度和不同杓兰对菌根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共得到18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14个OTU隶属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为优势类群(99.6%);2个OTU隶属腊壳菌科Sebacinaceae,2个OTU隶属亡革菌科Thelephoraceae。随着海拔升高,西藏杓兰菌根真菌多样性减少,而黄花杓兰和无苞杓兰没有明显变化;海拔对3种杓兰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均无显著影响。3种杓兰之间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且指示物种互不相同,说明在同一栖息地,杓兰对菌根真菌的偏好性显著影响其菌根真菌群落结构。这些研究结果利于了解环境变化对杓兰属植物菌根真菌区系组成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菌根真菌与杓兰属植物的互作机制奠定基础。
徐玲玲赵明阳李菁李书琪高丽君张焱许静
关键词:海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