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工业大学材料工程与科学学院金属材料与加工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72 被引量:258H指数:7
相关作者:邹强刘顺凯陈铃杨连金刘家阔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先进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0篇电子电信
  • 7篇理学
  • 5篇电气工程
  • 4篇冶金工程
  • 4篇机械工程
  • 3篇化学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纳米
  • 9篇合金
  • 8篇有限元
  • 7篇纳米线
  • 6篇拉深
  • 5篇电池
  • 5篇数值模拟
  • 5篇水热
  • 5篇镁合金
  • 5篇值模拟
  • 4篇有限元模拟
  • 4篇燃料电池
  • 4篇AZ91D镁...
  • 3篇氧化铝模板
  • 3篇氧化物
  • 3篇氧化物燃料电...
  • 3篇熔覆
  • 3篇水热法
  • 3篇热法
  • 3篇线阵列

机构

  • 72篇安徽工业大学
  • 7篇马鞍山钢铁股...
  • 3篇安徽华菱汽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中国重型汽车...
  • 2篇汉高华威电子...
  • 1篇东北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北京有色金属...
  • 1篇大连交通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潍柴职业学院
  • 1篇韩国昌原国立...
  • 1篇安徽华菱汽车...

作者

  • 16篇裴立宅
  • 12篇钱健清
  • 9篇白凤梅
  • 9篇郑光文
  • 8篇晋传贵
  • 7篇俞海云
  • 7篇朱伟长
  • 6篇包全合
  • 5篇赵昆
  • 5篇谢玲玲
  • 4篇邹强
  • 4篇黄贞益
  • 4篇冒爱琴
  • 4篇郑翠红
  • 4篇王萍
  • 4篇赵海生
  • 3篇闫勇
  • 3篇陈铃
  • 3篇陈昌华
  • 3篇陈继平

传媒

  • 9篇热加工工艺
  • 8篇安徽工业大学...
  • 6篇锻压技术
  • 4篇稀有金属与硬...
  • 3篇物理测试
  • 3篇铜业工程
  • 2篇金属学报
  • 2篇重型机械
  • 2篇功能材料
  • 2篇稀有金属
  • 2篇热处理
  • 1篇腐蚀与防护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学通报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理化检验(物...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模具工业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11篇2011
  • 13篇2010
  • 8篇2009
  • 8篇2008
  • 12篇2007
  • 1篇2006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a_(0.8)M_(0.2)CrO_3(M=Ca,Mg,Sr)对硫—氧燃料电池催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得到La_(0.8)M_(0.2)CrO_3(M=Ca,Mg,Sr)作为阳极催化剂,分别以钇稳定氧化锆(YSZ)粉体和La_(0.6)Sr_(0.4)Co_(0.2)Fe_(0.8)O_(3-δ)(LSCF)粉体作为硫—氧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材料和阴极材料。发现在700~800℃时,La_(0.8)Ca_(0.2)CrO_3对硫—氧燃料电池具有明显的催化效果,测得800℃时单电池开路电压为560 mV。La_(0.8)M_(0.2)CrO_3(M=Ca,Mg,Sr)作为硫—氧燃料电池的阳极催化剂,催化效果为:La_(0.8)Ca_(0.2)CrO_3>La_(0.8)Mg_(0.2)CrO_3>La_(0.8)Sr_(0.2)CrO_3。
朱伟长孙颜刚俞海云郑翠红闫勇卢异飞
关键词:铬酸镧
锗纳米线的制备与生长机理被引量:3
2007年
介绍了锗纳米线在制备技术、生长机理方面的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主要对溶剂热合成法、化学气相沉积(CVD)法、模板法和激光烧蚀法等制备方法和金属催化气-液-固(VLS)生长机理、氧化物辅助生长机理等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裴立宅赵海生
关键词:半导体材料纳米电子器件
原料对硅氧化物纳米球形成的影响
2008年
以硅、二氧化硅为硅源探讨了水热沉积条件下原料对硅氧化物纳米球形成的影响。实验表明,硅、二氧化硅的混合物在水热沉积硅氧化物纳米球时效果最好,所得纳米球直径小、分布较均匀;仅以硅为原料时所得球状结构尺寸大,直径分布范围宽;仅以二氧化硅为原料时则得不到球状结构。二氧化硅对于硅氧化物纳米球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裴立宅
关键词:二氧化硅
纳米镍粉的制备及其电磁屏蔽效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采用水合肼为还原剂,氯化镍为原料,在水和乙醇混合介质中,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单分散性的金属镍纳米粉。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是纯镍纳米粉,没有杂相存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的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的粒径均匀。纳米镍粉及纳米镍粉与微米镍粉混合的电磁屏蔽涂料的电磁屏蔽效能测量结果表明,纳米镍粉的加入,虽然会降低电磁屏蔽效能,但却能提高吸收损耗,原因是增大了磁损耗角正切,减少了电磁波对环境、设备造成的破坏及人类健康的危害。
晋传贵段好伟朱国辉
关键词:水合肼化学还原法电磁屏蔽效能
钢管斜轧穿孔过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及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本文以某厂狄舍尔(D iescher)穿孔机为研究对象,应用DEFORM-3D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实心圆坯二辊斜轧穿孔过程进行了三维热力耦合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圆坯的应力应变场和温度场及顶头穿孔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特征,得出管坯最大应力、应变、温度最高处位于管坯与轧辊、导盘接触区。顶头轴向温度梯度明显,头部温度最高。为改善顶头的工作环境和提高其使用寿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谢玲玲黄贞益王萍
关键词:斜轧顶头应力应变场温度场数值模拟
铁素体区轧制Ti和Ti+Nb超低碳BH钢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进行了Ti和Ti+Nb超低碳BH钢的铁素体区热轧以及冷轧、退火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超低碳BH钢铁素体区热轧后纵截面晶粒均明显拉长成纤维状,接近冷轧态组织,只有少量等轴晶粒。经后续冷轧和高温盐浴连续退火后均发生了再结晶,形成了等轴铁素体晶粒。两种超低碳BH钢的热轧、冷轧和退火织构均在{111}<121>和{111}<112>处具有峰值,Ti-ULC-BH钢退火板纤维织构组分在{111}<112>处强度最大为16,Ti+Nb-ULC-BH钢退火板纤维织构组分在{111}<121>处强度最大为11,这与反映深冲性能的r值高低相一致。EBSD微观取向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超低碳BH钢退火板的铁素体晶粒间微观取向主要是以大角度晶界(>15°)为主,晶界取向差均主要分布在25°~60°;Ti-ULC-BH钢退火板织构中<111>织构占到了75.7%;Ti+Nb-ULC-BH钢退火板织构中<111>织构占60.5%。
陈继平康永林钱健清李胜祗
关键词:超低碳烘烤硬化钢铁素体区轧制
三元铜铁硫晶体的合成及光学性能
2012年
分别以氯化铜、氯化铁为铜源和铁源,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为硫源,乙醇为溶剂,合成了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铁前驱体,通过水热分解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铁前驱体得到了三元铜铁硫晶体。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选区电子衍射结果显示所得三元铜铁硫晶体为单晶立方Cu1.1Fe1.1S2结构,由平均尺寸小于500 nm的无规则颗粒及直径低于100 nm的纳米棒构成。紫外吸收光谱显示样品在287 nm和528 nm处有较宽广的紫外吸收峰,光致发光光谱显示样品在459.2 nm、494.2 nm和600 nm位置处分别存在较强的蓝光及绿光发射峰。
裴立宅王季芬汪尚兵
关键词: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光致发光光谱
汽车发动机顶盖模具轻量化的结构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本文基于ANSYS强大的求解器和前、后处理功能,并应用其参数化建模、结构分析和优化设计等模块功能对汽车发动机盖凹模的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揭示了冲压模具应力—应变和弹性变形的分布情况。本文根据静力分析结果对模具的一些筋板结构进行了尺寸优化以实现模具结构轻量化的目的,为模具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郭飞郑光文白凤梅谢玲玲陈铃
关键词:ANSYS有限元应力-应变
涡旋盘背压成形模具结构分析与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涡旋盘的挤压成形是接近模具强度极限的精密塑性加工成形,模具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因而对模具精度、强度、刚度以及寿命有更高的要求。根据涡旋盘产品的形状特点,设计出采用背压成形原理的模具结构,在凹模的外层增加了外层模套,以改善模具的受力状态。并利用Deform软件分析了所设计的组合凹模的应力与位移。从模拟结果发现,外层模套的增加显著地降低了凹模内部的应力大小,并使得各向位移量也有所减小,从而提高了凹模的强度和使用寿命。
陈铃郑光文张雷白凤梅
关键词:涡轮盘组合凹模应力分析
“反应失稳”复合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轻金属化学氢化物及配位氢化物因具有较高的含氢量而成为当前储氢研究的热点,然而热稳定性高和可逆性差制约了其应用。氢化物"反应失稳"概念的提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途径。概述氢化物"反应失稳"的概念、体系构建及其纳米调制,以明确"反应失稳"体系储氢材料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及发展趋势。
丁晓丽庞刚
关键词:储氢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