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808 被引量:5,723H指数:32
相关作者:王光发邬伟魁贺娅李芳涂明珠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9篇期刊文章
  • 13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53篇医药卫生
  • 21篇化学工程
  • 15篇理学
  • 6篇生物学
  • 6篇农业科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艺术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6篇中药
  • 63篇色谱
  • 61篇相色谱
  • 57篇液相色谱
  • 55篇高效液相
  • 51篇高效液相色谱
  • 49篇细胞
  • 43篇药理
  • 41篇学成
  • 41篇化学成分
  • 39篇色谱法
  • 38篇提取物
  • 37篇活性
  • 34篇液相色谱法
  • 33篇雷公藤
  • 33篇高效液相色谱...
  • 32篇黄酮
  • 31篇液相
  • 30篇制剂
  • 26篇正交

机构

  • 804篇江西中医药大...
  • 192篇成都中医药大...
  • 39篇西南交通大学
  • 28篇南昌大学
  • 28篇江西中医学院
  • 24篇解放军第30...
  • 22篇成都医学院
  • 20篇中国药科大学
  • 17篇四川大学
  • 13篇湖南中医药大...
  • 12篇江西省中医院
  • 1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0篇北京中医药大...
  • 9篇陕西中医药大...
  • 8篇国家工程研究...
  • 7篇上海中医药大...
  • 7篇中国中医科学...
  • 7篇赣州市人民医...
  • 7篇江西科技师范...
  • 6篇萍乡高等专科...

作者

  • 281篇杨明
  • 93篇郑琴
  • 88篇廖正根
  • 72篇徐国良
  • 72篇刘荣华
  • 68篇朱卫丰
  • 65篇刘红宁
  • 64篇梁新丽
  • 63篇张海燕
  • 59篇杨武亮
  • 55篇赵国巍
  • 48篇胡鹏翼
  • 48篇邵峰
  • 48篇岳鹏飞
  • 47篇张启云
  • 45篇陈海芳
  • 44篇陈丽华
  • 42篇谢小梅
  • 41篇王森
  • 39篇伍振峰

传媒

  • 127篇中国实验方剂...
  • 51篇江西中医学院...
  • 46篇中成药
  • 45篇中草药
  • 44篇时珍国医国药
  • 31篇中国中药杂志
  • 27篇中药材
  • 17篇中国药学杂志
  • 13篇药学学报
  • 13篇中国药房
  • 13篇中国新药杂志
  • 13篇中药药理与临...
  • 12篇中国医院药学...
  • 12篇江西中医药
  • 1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0篇药物分析杂志
  • 10篇中药新药与临...
  • 9篇2008年江...
  • 8篇世界科学技术...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6
  • 5篇2015
  • 16篇2014
  • 105篇2013
  • 146篇2012
  • 160篇2011
  • 148篇2010
  • 90篇2009
  • 59篇2008
  • 55篇2007
  • 11篇2006
80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用注射剂增溶性辅料的安全现状被引量:7
2011年
药用辅料是现代药物制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药物的安全性、稳定性与有效性不可或缺的角色。常用注射剂药用辅料有:增溶剂、助溶剂、助悬剂、乳化剂、抗氧剂(防止主药氧化)、抑菌剂、pH调节剂、止痛剂(减少疼痛与刺激)、填充剂(常在冷冻干燥注射剂中使用,起固体支持作用)和渗透压调节剂等。药用辅料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注射剂的临床安全应用,其中渗透压调节剂、pH调节剂、止痛剂等可增加机体生理适应性,较少见不良反应;增溶剂、助溶剂等以增加药物的体外溶解度为目的,其与主药有无配伍禁忌,在有效的浓度范围内对机体有无毒性,是否影响主药的性质、疗效和药剂的质量检测等都是在选用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调研,总结了3种常用注射剂增溶性辅料(吐温80、羟丙基倍他环糊精、泊洛沙姆188)的安全性研究进展,以期为其今后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海燕邬伟魁韦迎春芦乾宋伟刘昊杨明
关键词:注射剂
高效液相法测定葡萄内酯分散片的溶出度
目的:建立HPLC测定方法,考察葡萄内酯分散片的溶出度.方法:以0.5%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 r/min,取样时间为30 min,采用转篮法测定葡萄内酯分散片的溶出度.结果:葡萄内酯对照品在24.8 μ...
陈海芳虞金宝李才堂李晶文萍袁金斌杨武亮
关键词:溶出度高效液相法药品鉴定
文献传递
热证大鼠脂肪代谢及解耦联蛋白1 mRNA表达的相关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片所致热证大鼠脂肪代谢及解耦联蛋白1(UCP1)mRNA表达。方法:甲状腺素片灌胃大鼠30天,测定①大鼠的体重和体温;②血脂相关指标;③血清T3、T4、TSH;④棕色脂肪UCP1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热证大鼠:①体温升高,体重增加缓慢;②血清TC和LDL-C显著降低,FFA含量以及LDL与HL酶活性显著升高;③FT3和FT4水平显著降低;④UCP1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结论:甲状腺片所致热证动物的能量代谢加快,产热增加。
黄丽萍彭淑红蒙晓芳胡强陈凯峰余日跃刘红宁孙建宁
关键词:甲状腺片能量代谢
国内外菝葜科植物药效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2年
菝葜科(Smilacacea)植物,全世界共有370种左右,我国菝葜科资源有71种和一些变种。迄今为止,我国作为药用植物使用的共有47种,世界其他各国共有18种作为民间用药。本文主要描述近6年菝葜科植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从不同方面对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为菝葜科植物药理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黄慧莲刘科兰刘荣华邵峰任刚张寿文刘丽莎林涛叶耀辉
关键词:药理作用
HPLC-RID测定布洛芬口服溶液中甘油含量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HPLC-RID)测定布洛芬口服液中甘油含量的方法。方法:WatersSpherisorb NH2氨基柱(4.6 mm×250 mm,5.0μm),流动相乙腈-水(85∶15),流速1 mL.min-1,柱温30℃,RID温度35℃。结果:甘油能被有效分离,线性范围0.881 2~88.12μg,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1.05,110.05 ng,加样回收率102.8%(RSD1.4%)。结论:该方法灵敏、简便、重复性好,为布洛芬口服溶液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黎艳刚骆利平杨武亮郭丽蓉程飞王真
关键词:甘油
琥珀酸对原代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3年
本研究采用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复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考察琥珀酸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LDH漏出率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考察琥珀酸对心肌细胞凋亡,cleaved caspase-3及p-Akt的影响,探讨琥珀酸对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发现:①琥珀酸31.25~500 mgL-1对原代心肌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琥珀酸400,200,100,50 mgL-1均可显著降低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LDH漏出率(P〈0.01或P〈0.05);②琥珀酸400,200 mgL-1可显著降低缺氧复氧损伤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百分数(P〈0.05),抑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所致的cleaved caspase-3 蛋白表达增加(P〈0.05);③琥珀酸400 mgL-1可显著增加心肌细胞的p-Akt蛋白表达(P〈0.05),而琥珀酸200 mgL-1对p-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因此,本研究认为琥珀酸可通过激活Akt的磷酸化而抑制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所致的坏死和凋亡。
汤喜兰刘建勋李澎董伟李磊郑咏秋侯金才
关键词:琥珀酸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坏死
三七总皂苷微孔渗透泵控释片包衣对体外释药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考察包衣处方对三七总皂苷微孔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药性质的影响,并优选最佳包衣处方。方法根据不同时间的累积释放度,考察药物的释放情况,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包衣处方。结果增塑剂、包衣膜厚度、致孔剂对三七总皂苷微孔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药速率的影响均较大,并能通过正交设计得到控制12 h内稳定释药的包衣处方。结论通过对包衣处方的调整,可稳定地控释三七总皂苷微孔渗透泵控释片。
胡鹏翼陈青阳郑琴岳鹏飞杨明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正交设计
雷公藤配伍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雷公藤是国内外公认具有肯定疗效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功能亢进性疾病的中药,但是其毒副作用大大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雷公藤的减毒增效研究已成为目前雷公藤研究热点。本文对雷公藤配伍减毒增效方面的有关文献进行归类分析加以综述,揭示雷公藤配伍减毒增效的机制,为提高雷公藤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刘建群任晓静舒积成张锐潘景行
关键词:雷公藤配伍减毒增效
乌头全植株各组织部位粗多糖含量的动态差异性考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乌头不同组织部位中粗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粗多糖的含量,比较不同采收期乌头母根、子根、须根、茎、叶的粗多糖含量。结果:乌头全植株各组织部位粗多糖含量顺序为子根>母根>须根>叶>茎,地下部分含量>地上部分,6月4日子根粗多糖含量最高,6月18日茎、叶、须根粗多糖含量较其他采收期高,6月18日与7月3日母根粗多糖含量接近。结论:该研究初步探索了乌头各组织部位粗多糖的动态变化,为乌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欧水平王森郑琴胡鹏翼陈振华杨明
关键词:乌头粗多糖子根母根须根
中药大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7年
陈凯云罗小泉陈海芳杨武亮赖学文
关键词:大蓟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共8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