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作品数:6,905 被引量:19,921 H指数:45 相关作者: 俞吾金 陈学明 邹诗鹏 杨泽波 余源培 更多>> 相关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哲学宗教 政治法律 文化科学 经济管理 更多>>
如何修改休谟法则 2023年 休谟法则断言事实命题无法推出规范命题,这一断言却遭遇了一众逻辑上的反例。吉莉安·罗素从逻辑的角度给出了一个语义模型,并提供了一个限制版休谟法则,回应了现有的反例。然而,罗素不恰当地总结了反例的共性,使得限制版休谟法则平凡为真。本文介绍罗素的逻辑框架,并试图澄清罗素的失误,指出规范性并非命题本身,而是命题在具体模型中的性质。认识到这一点,便可以在罗素的框架之下提出一个非平凡的限制版休谟法则。 尹健朗关键词:休谟法则 规范性 新冠疫情下的生命政治哲学与制度化生活 被引量:1 2021年 当新冠疫情成为了一个愈演愈烈的全球性事件,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采取形单影只的封闭/隔离式生活方式。在埃斯波西托看来,人类有两次诞生,其一是生理意义上的肉身,其二是制度性社会中的社区身份,我们不仅需要保护物质性肉身,同时还应捍卫社会性的生命。新冠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加深了自我和他者之间的边界,并将这两种生命推到了十字交叉路口,然而,由于人类切入社会的方式离不开与他人在言行层面上的制度交往,因此,即使疫情期间为保卫第一种生命而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第二种生命,也不能让生命沦为孑然孤立的、荒芜的自我保卫系统。 牛小雪(译)关键词:第二生命 康德实践理性中的兴趣问题 <正> 康德的实践理性的根本问题,就是要说明纯粹理性可以有其实践的运用,纯粹理性可以成为纯粹实践理性。康德把这表述为,道德法则直接决定意志。这是康德的实践理性的基本立足点。道德法则必然成为意志的决定根据,但是,这仅仅表达... 林晖关键词:实践哲学 文献传递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从与后现代主义对立的视角看 <正> “西方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体系?它对当代人有着怎样的意义?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流入到我们国内已多年,尽管我国学术界自其流入后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对它的研究,但对此一直见仁见智,没有一个明确的、较为统一... 陈学明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 后现代主义 文献传递 卡尔·马克思:未完成性的无尽魅力 过去的几年间,国际学者再次出现对卡尔.马克思这一被误解的作者的兴趣。他的思想虽然显得老派,然而,对理解人们当前时刻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实际上,它最终也回到了知识空间之中。在终于摆脱了 马塞罗·穆斯托 汪行福文献传递 论环境正义--从罗尔斯《正义论》关于动物和正义的思想说起 被引量:6 2008年 环境正义讨论的是人对环境行为的正义问题,其核心在于环境的位格化。有四种环境正义的显现:报复的正义、回馈的正义、同情的正义和反观的正义。从位格契约论出发,可以得出环境正义的两个正义原则:实存、进取权利的原则和不能暴殄天物的原则。贯彻于人类的行为中就是作为德性的正义,它是生之积极、死之达观和节约自制三种原则的平衡。 李薇薇 胡志刚关键词:环境正义 格林的福利思想探析 2006年 19世纪是古典自由主义向现代自由主义过渡的时期,格林倡导的新自由主义从公共福利的视角出发,试图化解传统自由主义的内在矛盾,从而保证既不损害个人的自由权利,又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王东海 袁芳英关键词:自由主义 公共福利 社会和谐 休谟经济哲学的人性之维与制度之维 2006年 休谟的经济哲学思想是在当时启蒙主义的语境中所形成的,反映了在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人的自私本性以及有限的慷慨的一面,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三个基本的正义原则:稳定占有财物的法则,根据同意转移所有物的法则,履行许诺的法则。休谟的这些思想对于近代市民社会的形成与发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韩升 谢丽威关键词:休谟 人性 自私 财产权 许诺 论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思想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 被引量:1 2018年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关于'哲学基本问题'所展开的讨论,与黑格尔哲学有着密切关系。为了表达他对唯物主义问题的理解,恩格斯借用了黑格尔哲学的术语和讨论形式,但由于他坚持近代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原则,因而尽管他试图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引入对于存在和自然界的思考中,仍然事实上站在了黑格尔所批评的思想立场上。 吴猛 龙姣关键词:恩格斯 哲学基本问题 黑格尔 唯物主义 超越与虚无 被引量:17 2019年 "超越"是最为重要的哲学概念之一,其意义之根本性决定了它的不可或缺性。超越有内在与外在之分,但外在超越才合"超越"一词的本义。超越首先意味着他者的绝对性和自我的有限性。这也是哲学得以可能的前提。可是,近代以来,西方哲学逐渐以内在超越代替外在超越,尤其是自从康德把形而上学重新规定为反思经验知识的可能性之条件后,传统的与内在相对的超越概念就不再有立身之地了。超越现在成了理性内在的属性,而非超越理性本身的东西。现在,如果说还有超越的话,那么只能是在人的经验意识内的超越,也就是"内在超越"。胡塞尔的现象学继续了这条内在超越的路线并将它彻底化。从此,超越变得只能是内在超越了。海德格尔极为重视超越问题,对超越作了全新的论述。超越是指此在超越自己的日常实存状态而进入存在层面。存在及其历史对于人来说具有绝对的超越性。列维纳斯是当代西方哲学家中少数几个断然肯定超越和超越者的哲学家之一。在他看来,西方哲学的传统最终导致超越名存实亡,必须重申超越的绝对意义。所以他不是通过恢复西方形而上学和存在论的传统,而是通过批判和颠覆这个传统来主张一个新的超越者——大写的他者及其相异性(无限),即上帝。这个超越者不仅超越了意识,甚至也超越了存在,与存在有别(otherwise than being)。通过分析超越概念近代以来的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对外在超越的否定最终导致虚无主义。而要克服虚无主义,必须重新审视超越问题。 张汝伦关键词:内在性 列维纳斯 虚无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