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 作品数:16 被引量:27H指数:3
- 相关作者:孙文娟更多>>
-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英国语言文学系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斯坦贝克作品在中国的接受元素分析
- 2021年
- 在中国,斯坦贝克及其作品享有较高的文学声誉和研究热情,学者们对其作品的研究涉及许多不同的角度,特别是有关无产阶级的内容。然而,将斯坦贝克作品与中国相联系的论文成果却不常见。从与中国历史背景相关、与中国社会相关、与无产阶级精神相关的三大元素出发去分析斯坦贝克的作品,阐释其在中国久负盛名的原因,对进一步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有着重要意义。
- 欧雪刘珍玲戴晖
- 关键词:约翰·斯坦贝克无产阶级中国社会
- 中国英语研究述评被引量:3
- 2007年
- 文章就国内学术界对中国英语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评价。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中国英语的界定及其与中国式英语的区别;中国英语本土化问题;中国英语产生的原因。并就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 陈海燕
- 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国式英语语际语用学
- 《行动中的话语:语言能使我们做什么》评介
- 2021年
- 一、引言《行动中的话语:语言能使我们做什么》2020年由劳特利奇出版社发行,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Klaus Krippendorff教授及英国利兹大学的Nour Halabi博士共同编辑而成。本书围绕话语和行动的辩证关系展开,这也是当今话语研究的热点之一。
- 戴晖
- 关键词:话语研究辩证关系语言
- 对《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文本基准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出现颠覆并重构了传统的男女关系、主仆关系、结婚还是单身的关系,同时,萨拉所表现出的对自由的渴望以及为此做出的奋斗及结果,与作者所处的时代即 20世纪60年代相呼应。通过对萨拉这一形象的再解读,便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及其所蕴涵的时代意义。
- 潘敏芳
- 关键词:《法国中尉的女人》元小说
- 以幽默承载痛苦——《普宁》中的“黑色幽默”艺术手法探析
- 2008年
- 本文在分析<普宁>文本的基础上,结合黑色幽默小说的艺术特征及主题特征,从叙事手法、"反英雄"人物塑造、存在主义哲学主题的思考等三个方面着手,展示小说的黑色幽默艺术魅力.
- 林莎萍
- 关键词:纳博科夫《普宁》黑色幽默
- 关联视角下的中国古诗意象英译被引量:1
- 2007年
- 意象是中国古诗的重要元素,是中诗英译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Gutt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翻译,认为翻译是一种言语间的阐释行为,追求最佳关联原则,即译文必须确保读者花费适当的努力可以获得原文作者的隐含意义。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了中国古诗意象翻译过程的本质,提出译者应比较原文与译文读者的语境差异,遵循最佳关联,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尽量保持意象意义的开放性。
- 廖顺珠
- 关键词:翻译策略
- 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互文性被引量:3
- 2005年
- 约翰·福尔斯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著作《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元小说,体现了小说与当时的历史社会文化生活背景之间、与其他文本之间、以及同传统小说创作方法的互文性关系,同时,正是因为有对传统文本的思考,才使该作品具有了超时代的吸引力。
- 潘敏芳
- 关键词:《法国中尉的女人》元小说互文性
- 迷失与探索——评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被引量:4
- 2007年
- 文章从《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和克劳蒂亚不同命运的对比出发,对文化传承和社区责任感两方面进行分析,力图揭示莫里森心目中黑人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文章进一步指出:在美国黑人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莫里森代表着一种从抗议转向自我探索的变化。
- 孙文娟
-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文化传承
- 中国英语的顺应性阐释被引量:2
- 2007年
- 本文首先对以往关于中国英语及其形成原因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英语是中国英语使用者在交际中因为缺乏表达中国特有事物的英语结构但为了达到交际目的而顺应汉语文化心理、思维方式、语言结构的结果。从顺应的角度探讨中国英语的形成原因可以让我们看到中国英语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及其为何能为英语母语者接受和理解,并达到交际目的的原因。
- 陈海燕崔玉梅
- 关键词:中国英语思维方式语言结构
- 论翻译的不确定性被引量:3
- 2008年
- 奎因等从哲学的角度提出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指称的不可测知性导致翻译的不确定性。翻译的不确定性不仅限于言语行为上。结合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以及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理论,翻译的过程就是一个关联-顺应的过程。因而,翻译的不确定性因素尤其表现在译者解读文本时的认知层面上和译出文本时的目标语选择过程中:译者认知假设的差异、意义生成的动态性、语言的固有特性和语言选择的不确定性等。对翻译不确定因素的探讨使我们对翻译活动的本质有更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从事翻译活动。
- 陈海燕胡莹
- 关键词:翻译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