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医学科学院
- 作品数:56 被引量:129H指数:7
- 相关作者:尤列·皮尔曼维克多·科罗索夫陈阔更多>>
- 相关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海南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俄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神经营养因子NGF和BDNF的二肽模拟物
- 发明涉及化合物,其具有神经营养素NGF和BDNF的或者激动剂或拮抗剂活性且呈现为是接近或在相应环的β-转角的这些神经营养素的环1或环4区的暴露的部分的类似物的单体或二聚体取代的二肽。这些二肽的N-酰化的取代基是神经营养素...
- S·B·谢列坚金T·A·古达舍瓦
- 文献传递
- 白细胞介素-13结合小肽的筛选及其对气道上皮细胞分泌黏蛋白5AC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筛选与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具有较强结合能力的功能小肽,并检测其对气道上皮细胞HBE16分泌黏蛋白(mucin,MUC)5AC的影响。方法以重组人IL-13为靶蛋白,采用固相包被法对噬菌体随机展示十二肽库进行亲和筛选,并进行测序;将获得的与IL-13具有高亲和力的小肽偶联到嗜孔蓝蛋白(keyhole limpethemocyanin,KLH)载体上,制备KLH偶联肽K1、K3、K4,通过夹心ELISA法检测3种偶联肽对IL-13的封闭作用;通过细胞试验检测3种偶联肽对HBE16细胞分泌MUC5AC的影响。结果经6轮亲和富集筛选,获得了3个与IL-13具有较高亲和力的噬菌体克隆,插入的十二肽编号依次为P1、P3、P4;3种偶联肽K1、K3、K4对IL-13均具有明显的封闭作用;经K1+IL-13、K3+IL-13和K4+IL-13处理的HBE16细胞中MUC5AC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IL-13对照组(P<0.01)。结论经偶联肽封闭后,可减少IL-13刺激的气道上皮细胞HBE16中MUC5AC的分泌,为慢性气道炎症黏液高分泌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 温建立李琪周向东尤列.皮尔曼维克.多克罗索夫刘胜华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3黏蛋白5AC
- Elafin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胞质内对黏蛋白5AC生成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Elafin在胞质内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黏蛋白(MUC)5AC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将已构建好的pEGFP-N1-Elafin载体通过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到16HBE细胞中,以转染空质粒载体的16HBE细胞作为对照,均给予外源性EGF作为刺激物共同孵育。以RT-PCR和ELISA分别检测细胞内黏蛋白(MUC)5AC mRNA水平和MUC5AC含量。间接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核中核因子(NF)-κB的活性。免疫共沉淀法结合Western blot检测SUMO-1-p-IκBα含量。结果转染重组质粒的细胞中MUC5ACmRNA水平、MUC5AC的含量(0.36±0.09)以及NF-κB的活性显著低于转染空载体的对照组细胞(MUC5AC的含量0.55±0.07)(P<0.01),而SUMO-1-p-IκBα的含量则显著高于后者(P<0.01)。结论 Elafin能够通过促进p-IκBα的类泛素化阻止NF-κB的活化,从而下调MUC5AC的生成。
- 魏华生尤列.皮尔曼维克多.科罗索夫周向东
- 关键词:ELAFIN核因子-ΚB黏蛋白5AC
- 供心绞痛病人服用的“复方丹参滴丸”抗心脏病、抗心肌缺血效果及安全性
- <正>目前,作为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占主导地位的仍旧是硝酸盐类制剂(!-5),但众所周知,这类制剂引起头痛的缺点非常明显。因此,新的抗心脏病,抗心肌缺血的用于治疗和预防心绞痛的药物应排除这方面的缺点。由中国天津天士力制药集...
- 奥莉宾斯卡娅.L.玛洛扎娃.T.
- 文献传递
- MARCKS磷酸化对冷刺激诱导人气道上皮细胞MUC5AC分泌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构建豆蔻酰化富丙氨酸激酶C底物(MARCKS)磷酸化位点(PSD)突变体,并探讨瞬时受体电位M8离子通道(TRPM8)及MARCKS在冷刺激诱导黏蛋白(MUC)5AC合成及胞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利用PCR克隆全编码MARCKS目的基因,并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将PSD的4个丝氨酸突变为天冬氨酸编码基因。将野生型及突变体cDNA亚克隆至pcDNA3.0载体后用酶切及DNA测序鉴定。以TRPM8特异性阻断剂BCTC、重组突变质粒转染人气道上皮16HBE细胞为干预手段,用免疫荧光及ELISA检测二者对冷空气刺激诱导的16HBE细胞合成及分泌MUC5AC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pcDNA3.0-MARCKS重组质粒及pcDNA3.0-MARCKS-PSD突变体。冷刺激组胞内合成及分泌MUC5AC水平显著高于未刺激对照组(P<0.05)。与冷刺激组比较,BCTC可显著抑制由冷刺激诱导的MUC5AC合成及分泌(P<0.05);与冷刺激组比较,转染MARCKS-PSD突变cDNA可显著下调由冷刺激诱导的MUC5AC高分泌水平(P<0.05),同时胞内的MUC5A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呈现显著升高状态(P<0.01),而转染载体及野生型MARCKS对冷刺激诱导的MUC5AC胞内合成及胞外分泌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TRPM8及MARCKS-PSD的磷酸化过程介导了冷刺激诱导气道上皮细胞内MUC5AC的胞吐过程。
- 李敏超尤列.皮尔曼周向东
- 关键词:黏蛋白类
- 皮层肌动结合蛋白不同位点磷酸化对人气道上皮细胞黏蛋白5AC分泌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了解皮层肌动结合蛋白(cortical actin-binding protein,又称cortactin)在人气道上皮细胞黏蛋白(mucin,MUC)5AC分泌中的作用及不同磷酸化位点对其的影响。方法:培养人气道上皮细胞HBE16,以皮层肌动结合蛋白不同磷酸化位点突变载体转染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剪应力刺激组、剪应力+增强绿色荧光蛋白质粒(enhanced greenfluorescentproteinplasmid,p EGFP)-N1组、剪应力+p EGFP-N1-cortactin(Cort)组、剪应力+p EGFP-N1-Cort-Y421A组、剪应力+p EGFP-N1-Cort-Y470A组及剪应力+p EGFP-N1-Cort-Y486A组,剪应力设定为4 dynes/cm^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real-time PCR法测定转染前后各组细胞及培养上清中MUC5AC蛋白和m RNA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皮层肌动结合蛋白及磷酸化皮层肌动结合蛋白含量;异硫氰酸荧光素(fl 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观察丝状肌动蛋白(fi lamentous actin,F-actin)的分布情况。结果:4 dynes/cm^2剪应力刺激30 min后,细胞中磷酸化皮层肌动结合蛋白表达增加,在2 h时表达水平最高;剪应力刺激2 h后,MUC5AC m RNA表达增强,细胞及培养上清中MUC5AC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组均显著增加(均P<0.05);与剪应力刺激组相比,剪应力+p EGFP-N1-cortactin(Cort)组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UC5AC蛋白含量显著增加,F-actin在胞膜的分布也明显增多(均P<0.05),而胞质内MUC5AC蛋白及MUC5AC m RNA水平变化不大。与剪应力+p EGFP-N1-Cort组相比,剪应力+p EGFP-N1-Cort-Y421A组、剪应力+p EGFP-N1-Cort-Y470A组培养上清液中的MUC5AC蛋白含量有明显降低,F-actin在胞膜的聚集也有所减少(均P<0.05),而剪应力+p EGFP-N1-Cort-Y486A组中MUC5AC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皮层肌动结合蛋白参与了剪应力诱导产生的人气道上皮细胞MUC5AC蛋白分泌,Tyr421和Tyr470位点磷酸化在其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 李琪周向东曾曼钟有清维克多.科罗索夫尤列.皮尔曼
- 关键词:黏蛋白类分泌
- 沙棘制剂对移植肿瘤生长与转移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张哲民邱德明李永海O.H.科诺瓦洛娃
- 关键词:肿瘤生长沙棘细胞生长抗肿瘤生长剂
- 机械牵张对人气道黏膜上皮细胞黏蛋白5AC表达的影响及其信号通路机制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观察机械牵张对人气道黏膜上皮细胞黏蛋白(MUC)表达的影响,并对其信号转导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多功能小型生物撞击机构建体外培养的人气道黏膜上皮细胞牵张模型,分别给予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三条主要通路抑制剂:JNK抑制剂(SP600125)、p38蛋白激酶抑制剂(SB203580)及ERK1/2抑制剂(U0126)(浓度均为30μmol/L),并设未进行机械牵张的对照组和单纯机械牵张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牵张前后胞内游离Ca2+荧光强度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胞内游离Ca2+的分布情况,并分别采用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MUC5AC 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量。结果牵张能显著升高人气道黏膜上皮细胞胞内Ca2+浓度、MUC5AC mRNA和蛋白表达(均P<0.01)。U0126和SB203580能抑制牵张所致MUC5AC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均P<0.01)。结论机械牵张能升高人气道黏膜上皮细胞黏蛋白表达,其机制可能与胞内Ca2+浓度的升高以及ERK1/2、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 钟甜尤列.皮尔曼维克多.科罗索夫周向东
- 关键词:机械牵张游离钙离子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黏蛋白5AC
- 渗透压反应增强子结合蛋白对高渗下人气道上皮细胞黏液分泌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高渗刺激下渗透压反应增强子结合蛋白(OREBP)对热休克蛋白(HSP)70的转录调控及对黏液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人气道上皮细胞HBE16为实验对象,分时程施加高渗条件,Western印迹检测OREBP和HSP70—2蛋白水平,ELISA检测培养上清黏蛋白(MUC)5AC分泌;进一步构建系列截短和定点突变的HSP70-2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将其与OREBP的小片段干扰RNA(siRNA)共转染HBE16细胞,求证渗透压反应增强子(ORE)在HSP70-2基因启动子上游的结合位点及对MUC5AC分泌的影响。结果600mOsm/L高渗盐水培养HBE16细胞3h后,OREBP、HSP70-2和培养上清MUC5AC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0.54±0.07,0.20±0.08,0.17±0.04),与对照组(0.21±0.05,0.15±0.06,0.13±0.04)相比显著增加到2.57、1.33和1.31倍(均P〈0.05),且随高渗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6h时分别增加到2.81、3.07、3.77倍(均P〈0.01),9h时分别增加到3.57、5.13、4.00倍(均P〈0.01),12h时分别增加到4.24、5.33、4.54倍(均P〈0.01);siRNA抑制OREBP表达48h后,高渗刺激下的OREBP、HSP704和上清MUC5AC蛋白相对含量为(0.36±0.08,0.33±0.08,0.24±0.05),和对照组(0.95±0.27,0.75±0.22,0.58±0.22)相比显著减少(蛋白抑制率分别为62%、56%和59%)(P〈0.05,P〈0.01,P〈0.05);荧光素酶测定表明HSP70—2启动子上游-353至-66区域存在一个关键的ORE位点;定点突变失活-93区域的ORE位点可引起高渗诱导条件下HSP70-2启动子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高渗盐水诱导OREBP通过与HSP704启动子上-93位ORE结合而激活HSP70—2转录并促进HBE16细胞MUC5AC高分泌。
- 涂静尤列·皮尔曼维克多·科罗索夫周向东
- 关键词:渗透压载体蛋白质类黏蛋白类
- 中西医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及诊断
- 随着免疫现状的实验室评定方法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关于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学说也得到了相应发展。研究工作表明,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及它们附属体的功能活动能力下降,非特异性保护因素减少,还有本身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原因,都促使病症...
- B.C.舍林斯基B.г.纳恰托伊B.A.加兹洛夫A.г.帕尔哈缅柯И.B.舍林斯基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病理学免疫功能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