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泽医科大学

作品数:82 被引量:253H指数:9
相关作者:竹上勉平井圭一水迎波松本正幸山下公一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中日友好医院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细胞
  • 12篇病毒
  • 9篇蛋白
  • 9篇肿瘤
  • 8篇淋巴
  • 6篇清除率
  • 6篇胃癌
  • 5篇动脉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脑炎
  • 5篇乙型脑炎病毒
  • 5篇早期胃癌
  • 5篇淋巴结
  • 5篇流行性
  • 5篇流行性乙型脑...
  • 5篇脑炎
  • 5篇基因
  • 5篇病理
  • 5篇病理学
  • 4篇心肌

机构

  • 79篇金泽医科大学
  • 18篇中国医科大学
  • 17篇中日友好医院
  • 10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牡丹江医学院
  • 2篇青海大学
  • 2篇中日友好临床...
  • 1篇北京市耳鼻咽...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燕山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谷秀
  • 8篇李胜岐
  • 6篇平井圭一
  • 6篇竹上勉
  • 5篇李旭东
  • 5篇冯国和
  • 4篇吴开力
  • 4篇鲁瑶
  • 4篇陈俊抛
  • 4篇焦劲松
  • 4篇赵立
  • 4篇水迎波
  • 4篇刘卉
  • 3篇潘瑞芹
  • 3篇周雷
  • 3篇王占英
  • 3篇张晓晔
  • 3篇贾振庚
  • 3篇刘宏博
  • 3篇王文跃

传媒

  • 6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中日友好医院...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眼科研究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2篇中国冶金工业...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新生儿科杂志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胃肠病学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9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2
  • 7篇2001
  • 10篇1999
  • 3篇1998
  • 4篇1997
  • 1篇1996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患者腋窝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及孤立癌细胞的评价
2008年
目的评价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技术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探讨微转移和孤立癌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腋窝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用^99mTc—SC和异硫蓝联合法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所有SLN和非SLN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78例(97.5%)成功检出SLN,其中76.5%的SLN同位素和染料检查均为阳性。32例(41%)SLN转移阳性,其中13例(40.6%)为微转移。共有14例(43.8%)患者SLN是惟一阳性的淋巴结。SLN预测腋窝状态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9%,100%和98.7%。SLN转移的患者,其SLN之外的转移率明显高于仅有微转移的患者(78.9%vs.23.1%)。结论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技术是乳腺癌SLN转移诊断的敏感方法。仅有SLN微转移患者的SLN之外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低,但其预后意义及对手术方案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周雷宋新鲁瑶刘治滨李启东王文跃王正康贾振庚高岛茂树
关键词: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肿瘤转移
氯氮平对家兔海马齿状回突触传递及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给予氯氮平前后齿状回反应及细胞外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15只成年家兔,将刺激用微电极置于海马穿通纤维处,记录用微电极和收集神经递质的引导插管置于同侧齿状回处,经10d康复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强直刺激组(T组)和无强直刺激组(N组),每组各5只。整个实验180min,分3阶段(60min/阶段)。全程给予齿状回单极方脉冲电刺激,60min时分别腹腔注射20mg/kg氯氮平溶液(T组和N组)或空白溶剂(C组),120min时给予强直刺激(C组和T组)。实验中,每隔2min记录一次齿状回反应,每隔5min检测一次齿状回细胞外DA和5-HT的水平。结果:齿状回反应:C组1、2阶段无改变(P>0.05),3阶段较1、2阶段增强(P=0.02),产生长时程增强(LTP);T组2阶段较1阶段增强(氯氮平增强)(P=0.004),3阶段较2阶段进一步增强(P=0.02),产生LTP;N组2阶段较1阶段增强(氯氮平增强)(P=0.004),3阶段同2阶段(P>0.05)。细胞外DA和5-HT的水平:C组的DA水平在3个阶段均无改变(P>0.05);T组2、3阶段DA水平较1阶段明显升高(P<0.01),但3阶段的DA水平却没有因LTP的产生而出现相应的改变;N组2、3阶段DA水平较1阶段明显升高(P<0.01);3组在全部实验中的5-HT水平均无改变(P>0.05)。结论:氯氮平可在齿状回同步产生氯氮平增强和细胞外DA水平的增加。
王曼马慧地引逸龟窐田孝石川晓川村友美
关键词:5-羟色胺长时程增强
麻黄汤防治小鼠病毒性心肌炎的给药时间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麻黄汤不同给药时间抗小鼠心肌炎病毒的作用,明确该药的最佳给药时机。方法选择8周龄C3H鼠116只,取29只为正常空白组,其余腹腔注射0.01%的心肌炎病毒(EMBV)0.1 mL后随机分为3组(n=29):模型组0-4 d给予生理盐水0.2 mL灌胃;麻黄汤1组在0-4 d灌服麻黄汤0.2 mL(500 mg/kg.d);麻黄汤2组在2-6 d灌服麻黄汤0.2 mL。各组随机取11只观察生存时间,其余在2、4、6、14 d分别观察胸腺指数、心脏指数、肺脏指数、脾脏指数,心脏常规HE染色后观察心肌坏死情况。结果模型组和麻黄汤1组的7 d生存率均为18.18%,麻黄汤2组为63.64%,模型组和麻黄汤1组的14 d生存率为0%,麻黄汤2组为36.36%(P〈0.05)。模型组和麻黄汤1组的体重在6 d明显低于麻黄汤2组,模型组心脏重量在4 d明显上升,其心脏指数与麻黄汤1组、麻黄汤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至6 d,麻黄汤2组的心脏重量和心脏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麻黄汤2组的心脏指数在4 d和6 d均低于麻黄汤1组(P〈0.01),麻黄汤1组、麻黄汤2组肺脏指数在4、6 d低于模型组,麻黄汤2组肺脏指数在4 d低于麻黄汤1组,麻黄汤1组的脾脏指数在2 d高于模型组(P〈0.01),麻黄汤2组的脾脏指数在6 d高于模型组(P〈0.05)。心脏病理也显示病毒感染后2 d给麻黄汤心肌坏死明显减轻。结论心肌炎病毒感染后2 d给麻黄汤疗效优于同时给药;提示感染后2 d给麻黄汤,小鼠胸腺、脾脏及心脏能产生适度的免疫反应。
朱世杰贾立群李佩文高桥孝神田享勉
关键词:麻黄汤抗病毒小鼠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DNA结合区的测定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阐明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的DNA结合特性及其意义。方法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融合HCV核心蛋白不同长度片段,并进行纯化。经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后,通过更换缓冲液的方法将这些蛋白片段相对固定在凝胶中,用r-32P[4667-00091]ATP标记人工合成的DNA进行2次电泳,通过放射自显影检测核心蛋白的DNA结合区。结果 HCV核心蛋白N端第10~16位氨基酸残基和第46~70位氨基酸残基可独立地结合DNA,核心蛋白既能和单链DNA结合又能和双链DNA结合,对单双链DNA的结合域相同。对所结合的DNA序列无选择性。结论 HCV核心蛋白的N端含有两个DNA结合区,结合区序列与核内转移信号的部分重迭以及对结合靶DNA序列的非选择性可能是HCV核心蛋白具有多功能的基础。
关德玉伊达孝保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DNA结合蛋白病毒核心蛋白
超声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观察超声内镜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范围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超声内镜在早期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56例经内镜活检真实为早期胃癌患者,术前均进行超声内镜检查并与内镜粘膜切除标本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超...
刘俊伊藤透
关键词:早期胃癌超声内镜
文献传递
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端或远端阻塞时超声心动图上室间隔运动的观察
1989年
报告对30例穿壁性 AMI 患者行冠脉造影,于超声心动图上观察到:收缩期室间隔偏移减弱或低平,诊断出 LAD 近端损害的 AMI 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100%;PW/IVS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93%。提示:此二项指标结合,对于诊断 LAD 近端损害的 AMI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梁国芬村上英二竹越襄松井忍YeoHe三岛一纪
关键词:冠状动脉心肌梗塞超声心动图
6Gyγ射线诱发成骨细胞衰老的改变被引量:2
1996年
应用6Gy137Cs-γ射线照射培养第3天的成骨细胞,结果表明照射后继续培养至第7天时,成骨细胞ALP活性被抑制28%,继代培养的增殖率明显下降,第7天时下降33.8%。形态出现明显退行性变,与自然衰老细胞的改变类似。在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研究中,该方法可应用于延缓成骨细胞衰老的药物的研究。
王洪复金慰芳朱文菁闡本博
关键词:成骨细胞退行性变ALP
用二次电泳法研究核酸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
1999年
研究蛋白质与核酸的结合常遇到的问题是对蛋白质等电点及可溶度等要求较高,或难以同时处理大量标本。为克服此缺点,将待检蛋白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通过洗涤去除凝胶中的SDS,使蛋白质相对固定于凝胶中,改电泳液为TAE或TBE,继之用同位素标记寡核苷酸进行二次电泳,通过放射自显影直观地显现出蛋白结合核酸的结果。该法敏感,特异,对蛋白质等电点及可溶性要求低,可同时检测多个样本,值得推广使用。
关德玉伊达孝保
关键词:寡核苷酸电泳
白介素22在皮肤黑素瘤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索白介素(IL)-22和IL-22相关的细胞因子受体在皮肤黑素瘤细胞中的生物学活性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方法:通过荧光素酶试验对信号转导子和催化子3(STAT3)活性的分析,观察IL-22与其受体(IL-22R)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和PCR检测,分析IL-22与IL-22R结合蛋白(IL-22BP)的相互关系。结果:IL-22与IL-10R、IL-22R结合后能够诱导信号转导子和STAT3活化。基因转染实验显示IL-22BP具有抑制IL-22活性的功能。结论:IL-22、IL-10R、IL-22R和IL-22BP在黑素瘤细胞中具有相互调节的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在皮肤黑素瘤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姜培红元雄良治
关键词:黑素瘤皮肤白介素-2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癌胚抗原与大肠癌的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通过检测大肠癌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蛋白表达及患者术前血清CEA值 ,探讨它们与大肠癌的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方法 ,对 78例手术切除大肠癌标本的癌灶、癌旁及正常大肠组织进行血管标记和染色 ,并进行定位观察 ,检测其VEGF表达 ,同时回顾分析血清CEA值变化。结果 :78例大肠癌患者中 ,4 8例患者 ( 6 1.2 % )VEGF蛋白表达阳性 ,CEA阳性患者 35例 ( 4 4.7% )。它们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血行转移及Dukes分期呈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而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生长方式无关 (P >0 .0 5 )。而且VEGF阳性组与阴性组 5a生存率分别为 6 6 .8%、86 .7% ,差异显著 (P <0 .0 5 ) ;CEA阳性组与阴性组 5a生存率亦有明显区别 (P <0 .0 5 ) ;VEGF + /CEA +组 5a生存率最低。结论 :VEGF和CEA与大肠癌浸润转移 ,分期及生存率呈明显相关性 ,VEGF和CEA联合检测 ,对大肠癌预后的判断更具有实际意义。
鲁瑶原田英也高岛茂树潘瑞芹贾振庚
关键词:大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癌胚抗原预后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