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北京市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64 被引量:713H指数:14
相关作者:徐洪安方斌王青云卿建喜张随征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唐山学院机电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6篇期刊文章
  • 3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1篇机械工程
  • 4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0篇金属学及工艺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医药卫生
  • 4篇冶金工程
  • 4篇电子电信
  • 3篇理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38篇故障诊断
  • 30篇轴承
  • 20篇信号
  • 20篇小波
  • 19篇齿轮
  • 18篇滚动轴承
  • 12篇网络
  • 11篇轧机
  • 11篇振动
  • 10篇轧辊
  • 9篇神经网
  • 9篇神经网络
  • 9篇齿轮箱
  • 8篇轴承故障
  • 7篇有限元
  • 7篇啮合
  • 7篇解调
  • 7篇钢轧辊
  • 7篇差分
  • 7篇传动

机构

  • 164篇北京工业大学
  • 5篇北京科技大学
  • 5篇武汉钢铁股份...
  • 5篇中国科学院自...
  • 4篇唐山学院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内蒙古科技大...
  • 4篇唐山钢铁集团...
  • 3篇河北理工大学
  • 3篇北京大学口腔...
  • 2篇北京联合大学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武汉钢铁(集...
  • 1篇北京物资学院
  • 1篇河北建筑工程...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69篇高立新
  • 50篇张建宇
  • 39篇崔玲丽
  • 33篇胥永刚
  • 18篇费仁元
  • 17篇李剑锋
  • 15篇王民
  • 9篇昝涛
  • 9篇冯明时
  • 9篇李彦生
  • 8篇马海龙
  • 7篇马朝永
  • 7篇丁芳
  • 6篇蔡力钢
  • 6篇初红艳
  • 6篇董新蕊
  • 5篇张随征
  • 5篇王国栋
  • 5篇肖志权
  • 4篇杨建鸣

传媒

  • 29篇北京工业大学...
  • 21篇机械设计与制...
  • 9篇现代制造工程
  • 7篇包装工程
  • 7篇2012年全...
  • 6篇振动与冲击
  • 6篇2010年全...
  • 5篇机械工程学报
  • 5篇冶金设备
  • 4篇电子测量技术
  • 4篇中国设备工程
  • 4篇噪声与振动控...
  • 4篇2014年全...
  • 3篇机械科学与技...
  • 2篇振动.测试与...
  • 2篇设备管理与维...
  • 2篇金属热处理
  • 2篇轴承
  • 2篇中国机械工程
  • 2篇机床与液压

年份

  • 6篇2018
  • 6篇2016
  • 3篇2015
  • 12篇2014
  • 3篇2013
  • 20篇2012
  • 13篇2011
  • 18篇2010
  • 8篇2009
  • 15篇2008
  • 28篇2007
  • 13篇2006
  • 16篇2005
  • 3篇2003
1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磁力作用下平板变形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通过平板件的电磁无底凹模成形、有底凹模成形的实验研究 ,发现不同形式的压边圈可以导致不同的工件变形高度。有底凹模成形时 ,在设备能量足以使工件变形达到凹模底部的情况下 ,工件的最大变形高度小于凹模深度 ,并且电压越大 ,工件的变形高度越小 ,而且在较大电压的情况下 ,工件底部还会出现反向变形。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 ,认为不同形式的压边圈 ,板料所受径向拉深力不同 ,导致不同的工件变形高度 ;板料受撞击产生的反向运动是导致工件最大变形高度小于凹模深度的主要原因。
初红艳费仁元陆辛杨鲁义
关键词:电磁成形
基于不同多小波重构方式的复合故障特征分离
机电设备中故障往往以复合故障形式出现,并且故障特征互相融合在一起,使得故障诊断更加困难.多小波由于具有多尺度函数和小波函数,能更好的匹配不同的故障特征,因此,常用在复合故障特征提取中.为了将不同故障特征从复合故障信号中分...
张随征张建宇杨洋高立新胥永刚
关键词: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信号处理
文献传递
基于轴承故障信号特征的自适应冲击字典匹配追踪方法及应用被引量:12
2014年
针对滚动轴承故障特征,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冲击字典匹配追踪方法。根据轴承故障信号的产生机理,将轴承的转速、尺寸等因素引入到字典中,建立了一种基于故障信号特征的新型字典模型。依据字典模型中各个关键参数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确定冲击位置信息为首要模型参数,提出了逐次改变特性参数的方法建立自适应字典,使得字典中的每一个原子都与被分析信号有很好的相似度,降低了字典的冗余程度,提高了字典的使用效率。同时结合匹配追踪原理建立了自适应冲击字典匹配追踪的方法。仿真信号,实验信号和工程信号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冲击字典匹配追踪方法可以对轴承不同位置的故障进行有效诊断。将该方法与遗传算法匹配追踪进行比较,表明该方法的处理效果更佳。
崔玲丽王婧邬娜高立新
关键词:轴承故障诊断遗传算法
粗糙集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2012年
对滚动轴承几种常见点蚀故障的振动信号特征值进行分析,使用粗糙集基于熵的离散化算法进行属性离散化,并采用基于属性重要度的启发式约简算法进行属性约简,然后选用径向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将经过属性约简的特征向量输入支持向量机训练,建立支持向量机模型并进行故障识别与诊断。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粗糙集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混合智能诊断方法,将粗糙集作为支持向量机的前置系统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粗糙集可以减少信息表达的属性数量和故障诊断决策系统的规则数,使支持向量机输入端数据量大大减少,提高系统的处理速度,对于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的故障模式识别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从而验证了粗糙集理论对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有效性以及其应用价值。
冯子豪周火青高立新陈志新
关键词: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粗糙集支持向量机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在机械设备早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概述被引量:7
2012年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Metal Magnetic Memory Testing)是一种利用金属磁记忆效应来检测部件应力集中部位的无损检测方法。它能够对铁磁金属构件内部的应力集中区,即微观缺陷、早期失效和损伤等进行诊断,防止突发性的疲劳损伤。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是迄今为止对金属部件进行早期诊断唯一行之有效的一种无损检测新方法。选择适当的特征值对磁记忆信号进行分析,可以准确可靠地探测出被测对象上以应力集中区为特征的危险部位。介绍了金属磁记忆技术理论,并总结了用于机械设备早期故障诊断的特征值。
张慧高立新
关键词:金属磁记忆特征值
基于DS1990A的智能诊断仪电子标签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
2007年
介绍了iButton DS1990A的性能特点,以及以AT89S52为主控芯片、DS1990A为从机的电子标签模块的硬件、软件设计方法。该模块通过RS232通讯协议与智能诊断仪进行数据传输。该模块硬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已成功应用于智能诊断仪中。
李民肖方乔文生高立新崔玲丽胥永刚
关键词:IBUTTON单总线单片机电子标签
凸轮激波摆动活齿传动的结构及齿形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对一种凸轮激波二齿差摆动活齿传动装置的传动原理、结构和特性进行了分析,推导了其中心内齿轮的理论及工作齿形方程,给出了齿形的曲率计算方法并对曲率沿齿形分布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齿形进行了MATLAB仿真,并分析了相关参数对齿形几何性质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对于中心内齿轮的进一步分析与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董新蕊李剑锋隋琰王青云杨帆王新华刘志峰
关键词:摆动活齿传动凸轮激波齿形方程
高强栓接结构对分段式重载横梁动态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针对高强栓接连接的超跨距分段式横梁与整体式横梁,以某机床厂生产的重型龙门数控机床三段式栓接重载横梁为研究对象,在横梁3种安装方式下分别对其进行动力学实验,并且利用三维建模软件与有限元软件对相应的整体式横梁进行了建模与分析.通过对照测试结果与分析结果,探究了栓接结合部对横梁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段式横梁在3种情况下的动力学特性与整体式横梁并无显著差别,横梁栓接结合部对横梁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较小.
刘志峰宋斌郭铁能蔡力钢郭东亮王锋
基于胶印输墨系统结构的油墨传递路线建模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向输墨系统建模模块输入墨辊信息,建立了墨辊、接触点和墨辊墨区的数学模型,并得到输墨系统的结构;提出利用图论APSP知识解决下墨路径长度问题,并利用floyd算法求得各接触点下墨路径长度;根据传递路线的长度,得到输墨系统的油墨传递路线。以便于对输墨系统性能进行快速有效分析和墨路的设计。
康建山初红艳蔡力钢
关键词:输墨系统
基于ANSYS的国产数控机床高速电主轴的仿真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为了研究国产数控机床高速电主轴的静、动态性能,通过ANSYS分析软件建立了电主轴的简化有限元模型,对电主轴的静、动态特性参数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并采用实验模态测试技术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主轴支撑跨距对电主轴动态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电主轴跨距的最优范围.结果表明,有限元仿真与实验模态测试结合,能有效分析电主轴的动态性能,并实现结构的优化.
王民张新云昝涛张晋欣王海龙赵钦志张维
关键词:电主轴ANSYS动态特性模态分析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