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647 被引量:1,610H指数:16
相关作者:牛梅王华余春燕薛晋波申倩倩更多>>
相关机构:中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596篇期刊文章
  • 4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8篇一般工业技术
  • 181篇理学
  • 98篇化学工程
  • 96篇金属学及工艺
  • 71篇电子电信
  • 19篇电气工程
  • 1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3篇冶金工程
  • 13篇机械工程
  • 11篇医药卫生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7篇天文地球
  • 4篇矿业工程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5篇纳米
  • 85篇发光
  • 61篇合金
  • 45篇碳微球
  • 42篇镁合金
  • 39篇复合材料
  • 39篇复合材
  • 38篇力学性能
  • 38篇力学性
  • 32篇
  • 30篇性能研究
  • 30篇分子
  • 28篇阻燃
  • 26篇荧光
  • 25篇石墨
  • 25篇配合物
  • 24篇电化学
  • 24篇二极管
  • 23篇电池
  • 19篇电致发光

机构

  • 643篇太原理工大学
  • 26篇陕西科技大学
  • 26篇化工研究院
  • 17篇中国科学院
  • 14篇中北大学
  • 9篇山西医科大学
  • 8篇合肥工业大学
  • 7篇山西大同大学
  • 7篇浙江师范大学
  • 7篇山西医科大学...
  • 4篇南京邮电大学
  • 4篇北京工业大学
  • 4篇太原钢铁集团...
  • 3篇贵州财经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山西能源学院
  • 3篇山西白求恩医...
  • 3篇山西大医院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作者

  • 289篇许并社
  • 132篇刘旭光
  • 96篇杨永珍
  • 73篇王华
  • 46篇梁建
  • 43篇贾虎生
  • 38篇董海亮
  • 32篇魏丽乔
  • 31篇郝玉英
  • 30篇韩培德
  • 27篇王社斌
  • 26篇牛梅
  • 25篇贾伟
  • 24篇余春燕
  • 24篇章海霞
  • 23篇戴晋明
  • 23篇张竹霞
  • 21篇郭俊杰
  • 19篇马淑芳
  • 17篇张爱琴

传媒

  • 58篇太原理工大学...
  • 44篇人工晶体学报
  • 37篇发光学报
  • 36篇功能材料
  • 31篇材料导报
  • 28篇化工新型材料
  • 28篇新型炭材料
  • 27篇中国材料进展
  • 24篇稀有金属材料...
  • 15篇无机化学学报
  • 12篇材料热处理学...
  • 1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0篇材料工程
  • 9篇物理学报
  • 8篇铸造技术
  • 8篇电子显微学报
  • 8篇微纳电子技术
  • 7篇高等学校化学...
  • 7篇化工学报

年份

  • 8篇2024
  • 47篇2023
  • 37篇2022
  • 36篇2021
  • 37篇2020
  • 30篇2019
  • 28篇2018
  • 26篇2017
  • 29篇2016
  • 51篇2015
  • 51篇2014
  • 50篇2013
  • 34篇2012
  • 50篇2011
  • 46篇2010
  • 46篇2009
  • 18篇2008
  • 15篇2007
  • 4篇2006
6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粘土基陶粒的制备及其对Cd^(2+)的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以粘土为骨料,采用添加造孔剂法制备了多孔陶粒,将其作为吸附材料,研究了陶粒对Cd^(2+)的吸附能力、吸附动力学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粘土基多孔陶粒对Cd^(2+)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固液比较大时,得到的吸附量值较小,且随着固液比的增大,陶粒对Cd^(2+)的吸附效率和吸附速率均下降。吸附动力学模型研究表明,陶粒对Cd^(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颗粒内扩散模型确定吸附过程由2个或多个步骤控制。陶粒中的-OH、C-O基团参与对Cd^(2+)的吸附,形成了CdO新相,说明陶粒对Cd^(2+)的吸附包括化学吸附。
高仙马非田栋王淑花贾虎生
关键词:多孔陶粒CD^2+吸附动力学化学吸附
HCVD法生长InN纳米棒的可控制备及表征
2021年
实验通过自制的卤化物化学气相沉积(HCVD)装置在Si(111)衬底上实现了InN纳米棒的可控生长。系统研究了InCl_(3)源区温度、NH_(3)流量和N_(2)载气流量对InN纳米棒生长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对样品结构,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InCl_(3)源区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提高生长区InN纳米棒的形核率和生长速率;NH_(3)流量大小对InN纳米棒晶体质量有重要影响,适量NH_(3)流量会满足In源生长需要的Ⅴ/Ⅲ比,改善纳米棒晶体质量,当NH_(3)流量过大时,In空位缺陷的形成会使晶体质量变差;N_(2)载气流量大小会影响In源和N源的浓度和偏压,从而能有效调控InN纳米棒直径和生长速率。研究实现了InN纳米棒的可控生长,为开发高性能InN纳米棒器件奠定了基础。
朱佳岳明月李天保刘培植郭俊杰许并社
高质量氮化镓纳米线的结构表征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采用CVD法,以甩涂在衬底硅片上的Ga2O3薄膜和NH3作为原料,成功制备出大量GaN纳米线。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能量色散谱仪(EDS)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样品进行了成分和结构分析,并简单讨论了其生长机理。结果表明:产物为平直光滑的GaN纳米线,其直径为30nm^50nm,长度可达几十微米,纳米线为高质量的六方纤锌矿GaN晶体。
李春华刘光焕梁建王晓敏许并社
关键词:CVD氮化镓纳米线
NaCl担载Co催化合成内包Co的碳纳米颗粒
2010年
本文以乙炔为碳源,Co/NaCl作催化剂(Co含量为2wt.%),在420℃条件下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合成内包Co的碳纳米颗粒(CNPs)。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拉曼散射仪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420℃时合成了大量内包Co的CNPs,这些颗粒的石墨片层大部分呈层状堆积结构;将样品在浓盐酸中浸泡48h后,Co仍被碳壳层包覆,说明碳壳层对Co颗粒起到了保护作用,进一步将样品在900℃时进行热处理,其石墨化程度略有提高;并基于实验现象,探讨了内包Co的CNPs的生长机理,建立了本实验条件下内包Co的CNPs生长所遵循的气-固生长模型。
刘旭光任文芳杨永珍韩艳星郭明聪许并社
关键词:化学气相沉积法
HNO_3/H_2O_2氧化修饰碳球的表征与分析
2013年
为改善碳球在液相中的反应性能,采用HNO3/H2O2混合氧化剂氧化法对碳球表面进行改性,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法等手段分析了氧化处理条件对碳球微观结构和引入的官能团种类的影响,并采用酸碱滴定方法对氧化引入的官能团的数量进行测定,同时考察了改性后的碳球在水中的分散性。结果表明,当HNO3和H2O2体积比为1∶1时,随氧化剂浓度的增加,含氧官能团的量增加,尤以羰基最为明显;相同氧化条件下,引入的羟基量明显高于羧基和羰基;当体积比由1∶1变为1∶3时,羟基含量增大,羧基和羰基含量下降,由此得出结论:氧化性强的HNO3有利于羧基和羰基的引入,而氧化性弱的H2O2有利于羟基的引入;采用体积比为1∶1的浓HNO3和H2O2处理在碳球表面引入了尽可能多的含氧官能团,为2.164 mmol/g,其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氧化条件实现碳球表面的可控改性,为碳球的进一步功能化修饰和应用提供依据。
郭兴梅刘海星杨永珍刘旭光
关键词:表面修饰官能团
页岩中黏土矿物对CH_4吸附的分子模拟
2018年
为了探究页岩储层中3种黏土矿物对CH_4的吸附机理,运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分别对3种黏土矿物进行蒙特卡洛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3种黏土矿物对CH_4的吸附量大小顺序是蒙脱石>伊蒙混层>伊利石;吸附量随埋深的増加先增大后减小,且在3 km时达到最高;3种黏土矿物的吸附热均小于42 k J/mol,对CH_4的吸附为物理吸附。
孙淑昕房晓红曾凡桂
关键词:分子模拟黏土矿物CH4
银/碳微球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被引量:16
2009年
用强酸和二氯化锡对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碳微球(CMSs)进行活化之后,在含活化CMSs的悬浮液中顺序加入聚乙烯砒咯烷酮、硝酸银及水合肼,在加热条件下制备了银纳米颗粒/CMSs复合物。研究了反应过程中硝酸银溶液和水合肼溶液的用量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产物的形貌和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经过混酸及二氯化锡处理的CMSs在乙醇溶液中与硝酸银、水合肼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以在其表面沉积尺寸较小、分布均匀的银纳米颗粒。
许并社罗秋苹杨永珍郭明聪金琳刘旭光
关键词:碳微球化学气相沉积法还原法银纳米颗粒
In原子替位位置对新型正交GaN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023年
铟(In)原子替位位置对开发新型正交GaN的储氢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关于In原子替位位置对正交GaN材料的影响研究相对薄弱。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研究了不同In原子替位位置下InGaN材料的形成能、电子结构、弹性特性和力学稳定性。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间隔三个原子的In原子替位位置的形成能最小且该体系最易形成。在相同的掺杂情况下,该结构的InGaN材料也具有较大的带隙宽度以及较小的弹性模量、体积模量、剪切模量与弹性模量,这意味着其抗压能力、抗剪切应力的能力较弱,韧性以及硬度较低。此外,声子谱计算结果表明,间隔三个原子的InGaN材料在环境压力下也具有良好的力学稳定性。本研究为正交GaN的新型储氢超材料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单恒升单恒升李小亚梅云俭徐超明马淑芳许并社
关键词:形成能第一性原理储氢材料
碱处理对废旧涤纶织物/汉麻秆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研究
2024年
为解决汉麻秆粉末与疏水性聚合物基体间界面相容性差的问题,以8%(质量分数)NaOH溶液为改性剂对汉麻秆进行碱处理,再制备废旧涤纶织物/汉麻秆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测试,结合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等技术手段,对复合材料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汉麻秆进行碱处理后,汉麻秆粉末表面被刻蚀,粗糙度增加,非纤维素成分溶解,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增大。相较未经碱处理制备的废旧涤纶织物/汉麻秆复合材料,碱处理制备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提升了25.0%,内结合强度提升了29.7%;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结晶温度分别由71.2℃和216.5℃上升至79.1℃和220.7℃,界面相容性得以改善;结晶度减小。
卢梅婕李飞谢周强王子涵冯佳昕张继心牛梅
关键词:碱处理力学性能界面相容性
新型双极传输特性橙光铱(Ⅲ)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电致发光
2023年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作为新型固态照明器件的有力候选者,高性能橙光材料是实现高品质互补色白光OLEDs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工作中,将具有空穴传输特性的咔唑基团通过大扭转角连接方式引入2-苯基-4-甲基喹啉中形成新型双极性环金属配体,分别使用2,2,6,6-四甲基-3,5-庚二酮和吡啶-2-甲酸作为辅助配体,制备了两例新型咔唑功能化的双极传输特性橙光铱(Ⅲ)配合物(Ir1和Ir2).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认了新型环金属配体和配合物的分子结构,进一步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环金属配体和配合物Ir1的结构.配合物Ir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_(1)2_(1)2_(1),晶胞参数分别为α=β=γ=90°, a=1.271 nm, b=1.522 nm, c=3.161 nm.室温下,在除氧甲苯中, Ir1和Ir2显示强的宽谱带橙光发射,磷光峰值分别位于587和570nm,光致发光量子效率分别达到69%和74%,磷光寿命分别为1.50和1.62μs.重要的是,这两例橙光配合物不仅具有宽的发射半峰宽(83和88 nm),且具备双极传输特性.基于配合物Ir2的橙光器件的电致发光峰值位于569 nm,发射半峰宽达到86 nm,最高亮度为4826 cd/m^(2),峰值外量子效率、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达到15%、35.7 cd·A^(-1)和23.4 lm·W^(-1).结果表明:通过大扭转角连接方式引入空穴传输基团的分子设计策略可实现高性能双极传输特性的橙光铱(Ⅲ)配合物,将在互补色白光器件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陶鹏郑小康王国良盛星浩姜贺李文桃靳继彪王瑞鸿苗艳勤王华黄维扬
关键词:咔唑电致发光磷光
共6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