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太湖县种子公司

作品数:13 被引量:31H指数:3
相关作者:朱敦明周锐王浩东周继龙更多>>
相关机构:太湖县农业局安徽省太湖县刘羊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太湖县农业委员会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杂交
  • 4篇性状
  • 4篇生育
  • 3篇制种
  • 3篇生育特性
  • 3篇水稻
  • 3篇产量性状
  • 2篇杂交稻
  • 2篇杂交稻制种
  • 2篇杂交水稻
  • 2篇杂交中籼
  • 2篇中稻
  • 2篇生育期
  • 2篇试验初报
  • 2篇太湖
  • 2篇抛秧
  • 2篇品比
  • 2篇品种比较试验
  • 2篇中籼
  • 2篇晚稻

机构

  • 13篇太湖县种子公...
  • 2篇安徽省太湖县...
  • 2篇太湖县农业委...
  • 2篇太湖县农业局
  • 1篇太湖县晋熙镇...

作者

  • 5篇朱敦明
  • 2篇周锐
  • 2篇王浩东
  • 2篇陈英华
  • 1篇朱剑文
  • 1篇李秀峰
  • 1篇李明波
  • 1篇周继龙

传媒

  • 8篇安徽农学通报
  • 3篇杂交水稻
  • 1篇中国农技推广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容量喷雾技术的理论依据及其在植保上的应用被引量:15
1997年
本文介绍了喷雾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论述了低容量喷雾的优越性及其理论依据,并对大面积推广应用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以进一步加速这项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
孙炳林李世华
关键词:雾滴粒径植物保护
塑盘旱育抛秧技术在杂交稻制种上的应用被引量:1
1998年
水稻塑盘旱育抛秧技术具有省工、省种、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效应。我县自1995年引进该项技术在水稻生产上应用收到明显效果。为探讨该项技术在杂交稻制种上的应用前景,1996年我们试将塑盘旱育抛秧技术1134m2用于...
朱敦明吴邵成朱起民吴宗平
关键词:水稻杂交水稻抛秧
太湖县粮田多熟制高效栽培模式
2007年
本文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提出增加复种指数,利用粮田发展多熟制高效栽培的4种模式,以及栽培技术要点。
都昌华叶克明
关键词:粮田多熟制栽培模式
双季杂交晚稻新组合品比试验初报被引量:3
2005年
比较10个双晚杂交稻新组合,安两优青占、天丰120和优I120综合表现较好。
张运根殷耀来陈英华叶克明朱润球
关键词:品种比较试验经济性状
塑盘旱育抛秧技术在杂交稻制种上的应用被引量:1
1998年
太湖县在杂交稻制种母本上应用塑盘旱育抛秧技术,1996年平均单产2.76t/hm2,比对照常规制种增产10.64%;1997年平均单产3.31t/hm2,比常规制种增产15.8%。应用关键技术是培育健壮秧、抛足基本苗、合理安排播差期。
朱敦明朱起民吴邵成吴宗平
关键词:塑盘旱育秧抛秧杂交稻制种母本水稻
中稻新品种(组合)的比较
2003年
对10个品种(组合)的生育期、生育特性及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丰两优1号、扬两优6号试验产量均高于两优培九,应扩大示范;国豪2号、国豪3号、金优725略低两优培九,有必要进一步试验示范。其他组合综合表现不佳。
孙炳林朱起民王浩东朱敦明周玉根张运根
关键词:中稻生育期生育特性产量性状
双晚杂交组合对比试验被引量:1
2003年
比较6个双晚杂交稻新组合,培两优210和金优117综合表现较好,
王浩东朱起民孙炳林朱敦明都昌华
关键词:双季晚稻杂交组合品种比较试验生育期抗性
杂交中籼新组合品比试验被引量:5
2002年
鲁孟海何德松李明波刘学堂
关键词:杂交中籼秧苗素质
中稻新组合区试初报被引量:1
2005年
通过对9个品种(组合)的生育期、生育特性及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丰两优香1号,宜香优2292两个品种试验产量均高于两优培九,应扩大示范;泰优1号、吉优1号、农丰1号、皖稻149略低于两优培九,有必要进一步试验示范。其它组合综合表现不佳,停试。
张运根周锐赵福长朱剑文
关键词:中稻区试生育特性产量性状
香两优68在太湖县的种植表现及应用前景
2000年
介绍了香两优 6 8在太湖县的试验示范表现。
章德舟朱敦明
关键词:杂交早稻香两优68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