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节水农业研究院

作品数:43 被引量:535H指数:15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5篇水利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土壤
  • 8篇滴灌
  • 8篇利用效率
  • 6篇水分
  • 5篇水分利用
  • 5篇水分利用效率
  • 5篇灌区
  • 4篇氮素
  • 4篇玉米
  • 4篇水足迹
  • 4篇小麦
  • 4篇马铃薯
  • 4篇灌水
  • 3篇氮肥
  • 3篇地下水
  • 3篇冬小麦
  • 3篇遥感
  • 3篇施肥
  • 3篇土壤水
  • 3篇农田

机构

  • 43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石家庄经济学...
  • 3篇陕西省泾惠渠...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陕西省水利电...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 1篇三门峡黄河明...
  • 1篇陕西省土地工...

作者

  • 10篇张富仓
  • 6篇蔡焕杰
  • 6篇向友珍
  • 6篇吴普特
  • 4篇范军亮
  • 4篇赵西宁
  • 4篇王玉宝
  • 3篇陈俊英
  • 3篇孙世坤
  • 3篇李志军
  • 3篇代锋刚
  • 3篇邹海洋
  • 2篇梁宏伟
  • 2篇蔡耀辉
  • 2篇韩文霆
  • 2篇刘璇
  • 2篇王海东
  • 2篇张立元
  • 2篇陈东峰
  • 2篇刘畅

传媒

  • 7篇农业工程学报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农业机械学报
  • 3篇排灌机械工程...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学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节水灌溉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大豆科学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中国环境管理
  • 1篇高校实验室科...
  • 1篇木材科学与技...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10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肥调控对滴灌马铃薯生长、品质及水肥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1
2020年
研究生育期土壤水分下限调控和施肥对陕北榆林地区滴灌马铃薯生长、品质和水肥利用的影响,以期探寻马铃薯优质高产的水肥调控模式。以马铃薯紫花白为材料,分别在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成熟期设置3个土壤水分调控下限水平:W1(55%、60%、65%、55%、55%)、W2(65%、70%、75%、65%、65%)、W3(75%、80%、85%、75%、75%),4个施肥水平N-P 2 O 5-K 2 O(kg·hm^-2)分别为F1(100-40-150 kg·hm^-2)、F2(150-60-225 kg·hm^-2)、F3(200-80-300 kg·hm^-2)、F4(250-100-375 kg·hm^-2),共12个处理,在生育期内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等指标进行观测,分析马铃薯各指标对水肥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在同一施肥水平下,W2灌水处理的马铃薯生长、产量、品质、水肥利用效率(WUE)均显著高于W1和W3处理。W2处理的平均产量为43187.15 kg·hm^-2,比W1和W3分别增加了24.59%和5.26%,淀粉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了15.32%和6.37%,8.04%和4.66%,WUE分别增加了15.53%和7.54%,肥料偏生产力(PFP)分别增加了21.65%和4.41%。(2)在同一灌水水平下,F3施肥处理的马铃薯生长、产量、WUE均显著高于F1、F2和F4处理,淀粉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在F2处理最高。F3处理的平均产量为44691.32 kg·hm^-2,比F1、F2和F4处理分别增加了41.79%、10.98%和6.34%。WUE随施肥量的增加均呈抛物线变化趋势,PFP随施肥量增加呈减小趋势,F1处理的PFP平均为108.69 kg·kg^-1,比F2、F3和F4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17.41%、41.06%和87.50%。(3)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马铃薯品质表明,F3W2处理排名第一,是榆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的最优水肥组合。
毕丽霏张富仓王海东王海东吴悠向友珍吴悠
关键词:马铃薯滴灌水肥调控块茎品质水肥利用效率
干旱胁迫状态下植物电信号特征分析与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植物电信号反映植物本身的生长情况和环境变化,了解植物电信号有助于了解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由于植物电信号随机性强且受噪声影响比较大,在植物进行自身调节时会表现出复杂的时变特性,所以对信号的采集、降噪和分析处理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从生物电技术角度出发,分析植物在不同水胁迫下的电位特征,通过先进的信号处理和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植物电信号在时域、频域和时频域的特征,解译植物电信号特点,实现植物电信号的特征分析和信号解译。
周敏姑剧飞儿孙振豪许景辉
关键词:系统开发
加气灌溉对番茄根区土壤环境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探明加气灌溉对番茄根区土壤环境及番茄生物量、果实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加气灌溉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番茄品种"金鹏10号"为供试材料,通过温室小区试验,设计了加气和不加气(对照)地下滴灌2种处理方式,每个处理3次重复,加气灌溉采用Mazzei287型文丘里加气设备,定期测定并比较2种灌溉方式下的土壤含水量、氧气含量、呼吸速率、温度及番茄生物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与对照相比,加气灌溉使得10cm土层内土壤体积含水量降低了1.61%,根区土壤氧气含量增加了0.89%,土壤呼吸速率增加了26.76%,但土壤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加气灌溉下番茄的果实干鲜质量、叶干质量、茎干鲜质量和地上部干鲜质量均显著增大,但根干鲜质量和叶鲜质量无显著变化;同时,加气灌溉下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23.12%,单株产量提高了23.12%,单果质量增大了29.84%。【结论】加气地下滴灌在改善根区土壤环境、提高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朱艳蔡焕杰侯会静宋利兵
关键词:土壤呼吸番茄
垄膜沟秸秆种植方式对夏玉米水热效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针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降水短缺且时空分配不均,严重地制约了半干旱区农业发展的现状,通过研究垄膜沟秸秆种植方式下夏玉米水热效应,揭示其保水调温和作物增产的机理。试验于2014—2015年在陕西杨凌设置了露地处理(CK)与垄膜沟秸秆处理(RMFS)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垄膜沟覆秸秆种植方式可以提高表层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主要表现出"高温低调,低温高调"的现象;缩短作物生育历时及调节作物耗水量以改善水分的供需平衡,显著地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和积温利用效率,2a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和积温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39.85%,43.34%。垄上覆膜沟内覆秸秆处理通过改善土壤水热交互状态,提升作物产量,是一种适宜有效的覆盖集雨措施。
陈光杰冯浩吴淑芳郭慧莉张彬彬胡亚瑾
关键词:水热效应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基于熵权法和TOPSIS法优化马铃薯钾肥种类和滴灌量组合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探寻滴灌施肥条件下实现沙土马铃薯高产优质和水肥高效的管理方式,为陕北马铃薯滴灌水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于2020年马铃薯生长季,在陕北榆林风沙区设置W1 (60%ET_(c),198.4 mm,ET_(c)为作物需水量)、W2 (80%ET_(c),246.2 mm)和W3 (100%ET_(c),294 mm) 3个灌水水平及不施钾肥(K0)、KCl、K_(2)SO_(4)和KNO_(3)4种钾肥处理,调查了马铃薯的生长状况、产量、品质,计算了水分利用效率(WUE)和肥料偏生产力(PFP)。【结果】钾肥种类与滴灌量及其交互作用对马铃薯产量及其构成要素、WUE和PFP有显著影响。相同钾肥处理下,W3灌溉水平的马铃薯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净收益平均分别比W1水平提高了19.8%、3.8%、33.9%,分别比W2水平提高了8.1%、1.6%、15.8%。不同灌水量下,不同钾肥的增产效果不同。W1水平下,KCl处理的马铃薯干物质累积量、产量显著低于K_(2)SO_(4)和KNO_(3)处理;W2和W3水平下,KNO_(3)处理的马铃薯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商品薯重和净收益显著高于KCl和K_(2)SO_(4)处理,而K2SO4和KCl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就水钾交互而言,W3+KNO_(3)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9.2%~55.0%;W3+K_(2)SO_(4)处理的淀粉含量最高,还原糖含量最低;W3+KCl处理的产投比最大,W1+KNO3处理的WUE最大。基于熵权法和TOPSIS分析得出各处理优劣顺序为W3+KNO_(3)>W3+KCl>W2+KNO3>W3+K2SO4>W2+K_(2)SO_(4)>W3K0>W2+KCl>W1+KNO3>W1+K_(2)SO_(4)>W1+KCl>W2K0>W1K0。【结论】基于熵权法和TOPSIS分析,在陕北沙土马铃薯种植系统中兼顾高产、优质和水肥高效的组合为硝酸钾肥配合100%作物需水量。
孙鑫张富仓杨玲张少辉王海东强生才郭金金
关键词:马铃薯
基于CiteSpace的农业节水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被引量:10
2015年
借助Cite Space可视化软件,对无形的科学知识进行了可视化计量研究。利用共引共词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绘制了农业节水研究领域的科技文献共引网络图谱、高被引文献的热点词图谱以及前沿进展时区图谱。分析可知国内外有关农业节水的高被引文献多数是关于实验方法和技术应用,目前国内比较侧重于节水灌溉、水资源、节水型社会、农业节水技术方面的研究;国外有关农业节水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灌溉水利用效率、灌溉水资源、虚拟水、农业产量及种植结构等。国内在基于作物水分高效利用的遗传育种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相对薄弱,作物抗旱及水分高效利用机理、水分养分耦合及高产协调机理等生物节水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多种农业节水技术联合运用方面研究有待加强;农业节水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方面研究是未来农业节水研究的发展趋势。
代锋刚蔡焕杰
关键词:节水农业科学知识图谱SPACE信息可视化
播期和水氮互作对滴灌施肥春玉米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河西地区石羊河流域的农业生产中水资源短缺,光热资源利用率和水肥利用效率低。通过调整播期协调光热资源与水肥供应,研究提高春玉米生长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可能性。【方法】大田滴灌试验于2018年在甘肃省中国农业大学石羊河流域农业与生态节水试验站进行。设置3个播种日期,即4月10日(S1)、4月20日(S2)、4月30日(S3);2个灌水量水平,即80%ETc(I80)、100%ETc(I100)(ETc为作物蒸发蒸腾量);4个施氮量水平,即N 0、120、180、240 kg/hm^2,分别表示为N0、N120、N180、N240。在玉米生长关键期,测定植株生长状况和水分利用指标,收获期测产。【结果】播期对春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持续时间影响显著,生育期天数随着播期的推迟呈缩减趋势,合理播期应避免灌浆期的高温辐射和降雨量过多。除耗水量外,施氮量对其它各指标影响显著。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随施氮量增加而上升,产量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S1I100N180处理产量最大,为16830 kg/hm^2,比S2I100N240处理增产7.35%、节肥14.29%,比S3I100N180处理增产12.55%。水分利用效率随施氮量增大而增加,随灌水量增大而升高。S1I100N180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为3.1 kg/m^3,比S1I80N240处理高12.32%。氮肥偏生产力随施氮量增大而减小,S1I100N180处理氮肥偏生产力为93.5 kg/kg,比S1I100N120处理降低4.9%,但增产42.65%。【结论】综合产量和节水节肥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适时早播(4月10日)有助于充分发挥水肥资源的潜力。在早播和充分灌水条件下,施用较低的氮肥量(N 180 kg/hm^2)即可获得最高的产量。
孟晓琛张富仓刘蓝骄陆军胜何平如肖超
关键词:春玉米播期水氮互作水分利用效率
基于天气预报的参照作物腾发量中短期预报模型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以新乡市1970—2011年逐日实测气象资料代入FAO 56 Penman-Monteith(PM)方法算得的ET0作为基准值,对HG、P-T、M-K、M-C模型进行参数修正,将新乡市2012—2014年冬小麦生育期间预见期为1、3、5、7、10d的天气预报数据代入修正后的模型进行ET01~10 d的中短期预报,并以2012—2014年冬小麦生育期间逐日实测气象资料由PM公式算得的ET0为基准值,对天气预报的精度及ET0的预报精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过参数修正后HG、P-T、M-K、M-C模型的精度均有提高;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风速、日照时数的预报精度均随预见期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最低气温预报的精度稍高于最高气温;不同预见期的ET0预报模型中,P-T模型预报的ET0平均准确率在众模型中较高(95.06%),其次为HG-M模型(94.66%)、PMT1模型(94.34%)、M-K模型(93.89%),且P-T、HGM两种模型计算程序较简单,因此优选P-T、HG-M模型进行ET0的中短期预报。
张倩段爱旺王广帅Jha K.Shiva申孝军蔡焕杰
关键词:PENMAN-MONTEITH公式
不同滴头流量和灌水量下农田土壤湿润体特征及其估算模型
为了准确估算滴灌条件下农田土壤湿润体,利用亮蓝染色剂示踪技术分别在陕西杨凌(粘壤土)、甘肃武威(沙壤土)和宁夏盐池(沙土)3个试验站点开展了农田滴灌试验.试验设不同灌水量和滴头流量,研究不同土壤质地条件下灌水量和滴头流量...
陆军胜张富仓范军亮邹海洋严富来闫世程胡田田
关键词:土壤湿润体灌水量滴头流量土壤质地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多光谱反演被引量:17
2019年
以杨凌地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使用六旋翼无人机搭载RedEdge多光谱相机进行叶绿素监测试验。共选取65个样本,每个样本为1 m×1 m的样地,在样地内选取小麦冠层的7片叶片,测量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取平均值作为实测值,GPS记录位置信息。地面数据测量与无人机飞行测量同步进行。用Pix4D mapper软件对无人机多光谱影像进行拼接处理,得到4个波段下小麦冠层叶片反射率光谱图像,并利用ENVI 5.1软件提取光谱反射率数据。选取8种常用光谱参数,其中与小麦SPAD相关性较高的有SAVI、EVI2、DVI、RVI、NDVI、EVI和ARVI共7种,相关系数均在0.67以上。用7种光谱参数和小麦SPAD实测值,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构建反演模型并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一元线性回归法构建的SPAD-SAVI模型精度最佳,决定系数(R^2)为0.866,均方根误差RMSE为0.245,可作为无人机遥感快速、无损监测冬小麦叶绿素的技术手段。
周敏姑周敏姑张立元刘治开张立元
关键词:冬小麦叶绿素相对含量无人机遥感反演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