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作品数:187 被引量:368H指数:9
相关作者:陈山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8篇哲学宗教
  • 43篇文化科学
  • 33篇政治法律
  • 23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社会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4篇文化
  • 22篇道德
  • 20篇价值观
  • 19篇主义
  • 17篇哲学
  • 14篇伦理
  • 11篇情感
  • 10篇社会
  • 10篇社会主义
  • 10篇教育
  • 10篇核心价值观
  • 7篇传统文化
  • 6篇主流文化
  • 5篇政治
  • 5篇中国文化
  • 5篇社会主义核心
  • 5篇社会主义核心...
  • 5篇社会主义核心...
  • 5篇马克思主义
  • 5篇国文

机构

  • 183篇湖北大学
  • 13篇华中师范大学
  • 7篇浙江大学
  • 6篇武汉大学
  • 3篇贵州师范大学
  • 3篇中南财经政法...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湖北交通职业...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31篇江畅
  • 12篇李家莲
  • 11篇强以华
  • 10篇戴茂堂
  • 7篇吴成国
  • 6篇徐弢
  • 5篇徐瑾
  • 5篇舒红跃
  • 5篇陈俊
  • 5篇陈荣卓
  • 4篇周海春
  • 3篇伍志燕
  • 3篇杨海军
  • 2篇贺祥林
  • 2篇赵红梅
  • 2篇段凡
  • 2篇聂运伟
  • 2篇倪霞
  • 2篇阮航
  • 2篇柳丹飞

传媒

  • 43篇文化发展论丛
  • 21篇价值论与伦理...
  • 9篇湖北大学学报...
  • 6篇乡镇论坛
  • 6篇德国哲学
  • 6篇通识教育研究
  • 5篇道德与文明
  • 5篇武汉科技大学...
  • 5篇伦理学研究
  • 4篇马克思主义与...
  • 4篇中原文化研究
  • 3篇哲学动态
  • 3篇江汉论坛
  • 3篇湖北社会科学
  • 2篇河北学刊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求索
  • 2篇理论月刊
  • 2篇中国德育
  • 2篇科学社会主义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16篇2020
  • 18篇2019
  • 17篇2018
  • 20篇2017
  • 32篇2016
  • 17篇2015
  • 34篇2014
  • 16篇2013
1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方德性思想研究的新跨越——《西方德性思想史》出版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6年
《西方德性思想史》是江畅教授三十年如一日,厚积薄发,在研读数百部西方原著并详加考证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和撰著的又一部力作。该著在国内首次系统阐释西方德性思想史,填补了此项研究空白,为我国西方德性思想史和德性论的深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8月12日,人民出版社和湖北大学共同举办了《西方德性思想史》一书的出版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人民出版社编审张伟珍女士,美国迈阿密大学迈克尔·斯洛特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朱莉亚·德莱弗教授,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国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龚群教授,《道德与文明》杂志主编杨义芹研究员,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主编李义天研究员,湖北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戴茂堂教授,《湖北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陈道德教授。各位专家学者在座谈会上各抒己见,对江畅教授的《西方德性思想史》予以了中肯的评价。这里我们摘登了部分专家的发言,以帮助读者理解江畅教授的新著。
蔡梦雪蔡利平
关键词:出版座谈会德性思想思想史
礼仪与好生活的关系及其后现代重构被引量:2
2016年
礼仪是要求人们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表达对他者的以友善为前提的尊重态度的道德规范。礼仪可以而且应当转化为人们的内在信念和内在品质,成为人格的组成部分,因而与人的作为整体的好生活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属于好生活的值得钦佩或道德高尚的层面。无论在西方传统社会还是在中国传统社会,礼仪都甚至被看作是好生活的内在规定性和外在标志。然而,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斩断了礼仪以及道德规范与好生活的内在关联,并导致了许多严重后果。在人类社会从现代转向后现代的今天,需要重构礼仪与好生活的关系,以使以礼仪为标志的道德重新回到人类生活之中,成为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畅蔡梦雪
关键词:礼仪
把核心价值观贯穿法治各环节
2018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8月24日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要推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这就指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鲜明特色和本质内涵,是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如何理解并具体落实这一创新?本刊特邀军内外专家学者展开探讨和交流,敬请读者关注。
江畅
关键词:依法治国价值观法制建设专家学者
价值文化及其构建的理论探索与现实关怀——访江畅教授
2018年
记者:您是我国价值哲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一直致力于从价值论的角度研究价值和道德问题,具有纵贯中西的国际视野,融通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高度,紧跟时代发展的前沿意识,为国内价值哲学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国价值哲学研究40年,中国的价值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中国价值文化研究40年的亲历者,在新时代条件下,您如何看待中国价值文化研究的现状?
本刊记者
关键词:价值体系价值哲学创新性发展道德价值
国家的现代性理解被引量:1
2016年
理解国家的现代性本质,在于提升国民对国家的认同,增强国家意识。古代中国对国家合法性的认同,不是建立在政治理性的基础上。西方传统政治思想对国家的认识异于传统中国。无论是传统中国还是西方,对国家的理解都不太可能站在现代的立场和角度。现代西方学者对国家的理解回避了国家的阶级性。但仅说明国家的阶级性,还不足以理解国家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价值坐标和治理指向。就国家的现代性而言,国家建立的基础是人民主权,法治化是国家现代性的表达,依法治权将权力和法治进行了现代性对接,公民个体权利具有了国家现代性意蕴,常态性的反腐不断地增加国家治理的现代性因素。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现代性内质的外在彰显。没有现代性的国家理解、认同和意识,无法真正有效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段凡
关键词:国家认同
迈向共享治理:新时代社区教育创新实践与发展路向被引量:7
2020年
共享治理是我国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中国社区教育转型过程中的发展与创新、现实与冲突提供了更为本土的解释视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在数量增长、区域扩大、领域拓展、适应外部需求等外延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初步形成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广泛开展、中西部地区逐步推进的发展格局。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整体上我国社区教育还处在无法有效满足社区治理和民生保障需要的初级发展阶段,社区教育实践中的主动性与被动性、一体化与碎片化、多元性与主导性、普惠性与局部性也在同时延展。新时代的社区教育,要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引下,通过"改革发展创新"全面提升"社会发展质量",通过共享治理进一步以行政性规划与居民需求双向融合作为逻辑起点、以党建引领下社区教育融入社区治理作为重要内容、以协商共治和社会化竞争作为发展机制、以本土资源挖掘和区域资源整合共享作为发展旨归,不断推进和实现社区教育共享发展。
陈荣卓刘亚楠
关键词:社区教育社会治理
人际关系中移情的跨文化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雅盖隆学院的哈布·沃伊切赫·古林博士在本文中认为,缺乏移情的当今世界造就了国际冲突、跨文化冲突或种族冲突等一系列相对悲观的图景,而移情则是目前科学家们最为热衷研究的解决答案。移情目前并没有普遍的定义,但它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由其引起的人类行为的可能性是无法想象的。科学家们试图在人际关系和跨文化关系背景中定义移情,移情的发展通过文化尤其是文明的作用可以展现出重要性,高水准的移情推进了社会群体发挥亲社会功能。就移情而言,要使他人了解自己的精神状态和经验,同时也愿意接受源于他人的类似信息,就需要在交流中进行,通过移情交流,可以有效化解个人、社会、全球层面的矛盾和冲突。研究认为,移情以日常人类生活的形式创造发现了科学及实践的新领域,它在改善人类生存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及价值。
哈布·沃伊切赫·古林李家莲(译)李家莲
关键词:移情人际关系
人文视野下哲学本科教材的学科定位
2013年
哲学究竟是定位为科学还是定位为人学?科学和人学究竟又该是什么意义上的科学和人学?这成了当前哲学本科教材建设的节点。长期以来,由于对哲学自身的身份不明或定位不清,哲学本科教材总是可怕地以一种非哲学的方式叙说着哲学的问题,并直接导致大学哲学教育的自我遮蔽、自我解构和事与愿违。从人文视野出发,哲学本科教材的学科定位应该立足于两个基本立场:一是哲学不是一般意义的科学;二是哲学是最高意义的人学。
戴茂堂
关键词:人文视野哲学本科教材人学
雾霾治理成本的分担原则
2017年
作为一个伦理政治问题,雾霾治理问题的核心议题是:在面对共同的环境危机和个人利益诉求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遵循什么样的正义原则来界定各种环境参与者所应承担的治理义务,并决定不同的环境治理参与者应当承担多少治理成本或受到多大程度上的权利限制。虽然迄今人们试图运用历史责任、污染者付费和获利者付费和人均平等责任等原则来决定谁该承担治理成本,但这些原则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缺陷。基于机会成本的平等家务负担原则应该成为分配雾霾治理成本的一个新方案。
陈俊
马克思自由与法的关系思想及其当代启示被引量:4
2020年
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也是每个人的应有权利。自由具有历史性、阶级性,与人的社会属性密不可分。自由的实现依赖于法律的保障,但是自由并非无所约束,法律保护自由但也是自由的界限。马克思认为,只有在消灭了阶级对立的社会主义社会中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马克思关于自由与法的思想对于当代法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即人民自由权利的实现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阶级性的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法治建设是不断发展完善的长期过程。
余卫东柳明
关键词:法治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