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团委

作品数:21 被引量:61H指数:5
相关作者:杨姿楚张广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数学与物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文化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9篇高校
  • 6篇教育
  • 3篇大学生
  • 3篇政治
  • 3篇政治教育
  • 3篇治教
  • 3篇思想政治
  • 3篇思想政治教育
  • 3篇科技创新能力
  • 3篇本科
  • 3篇本科生
  • 2篇信仰
  • 2篇学生思想政治...
  • 2篇学校思想政治...
  • 2篇思政
  • 2篇思政工作
  • 2篇主义
  • 2篇文化
  • 2篇校园
  • 2篇校园文化

机构

  • 20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4篇张广
  • 1篇张福新
  • 1篇杨韵
  • 1篇程波
  • 1篇杨姿楚
  • 1篇陈辉
  • 1篇王琪全
  • 1篇纪一鹏
  • 1篇方力
  • 1篇张广
  • 1篇肖洪
  • 1篇马杰
  • 1篇赵秋迪
  • 1篇吴惠
  • 1篇张所鹏
  • 1篇支媛媛

传媒

  • 8篇北京教育(高...
  • 1篇理论前沿
  • 1篇中国青年研究
  • 1篇学校党建与思...
  • 1篇中国青年
  • 1篇高等工程教育...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 1篇亚太经济
  • 1篇中国科技教育
  • 1篇艺术教育
  • 1篇中国共青团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199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低年级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9
2022年
提升低年级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建立低年级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模型,以问卷调查入手,探究学生自身特质、导师指导和学校组织保障对低年级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种因素均对低年级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具有正向影响,且三者间均存在双向正影响。据此,从丰富参与形式、加强师生互动、加大支持力度三个方面提出提升低年级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具体工作举措。
庄岩刘洋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低年级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
近10年中国青年研究的现实脉络与热点演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图谱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本文借助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使用关键词共现分析、前沿知识图谱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等方法考察近10年来中国青年研究领域的关键话题、前沿演进与引证关系。研究发现,近10年来中国青年研究领域的关键话题主要包括青年价值观、青年国家认同、共青团等;重点研究对象包括大学生、青年女性、农村青年等。我国青年研究的主流话题的持续性与时代性共存,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话题多有增加,理论建构逐步深化。未来的中国青年研究应立足时代发展,创新研究方法,重视理论思维,筑实理论根基,统筹学术资源,构建青年研究领域学术共同体,以推动我国青年研究水平持续提高。
庄岩刘洋
关键词:青年研究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文化认同理论视阈下一流高校校园文化的培养与传承被引量:4
2020年
基于文化认同理论,厘清校园文化认同过程,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阐述了校园文化在教学育人、高校建设中的作用,从深层内涵、外显效果、育人理念多个角度阐明了特色校园文化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的指导意义,以期为推进我国"双一流"建设提供些许积极启示。
杨姿楚刘润泽
关键词:校园文化文化认同
三螺旋模型的本科生创新体系探究被引量:6
2016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高校愈发重视对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提出了基于"高校-实验室-学生"三螺旋模型的本科生创新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影响该模型的主要因素,利用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检验,为高校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构建本科生创新体系提供参考和依据。
程波陈辉纪一鹏李洋颀张所鹏
关键词:三螺旋理论
论志愿服务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08年
近半个世纪来,志愿行动在推进社会文明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要进一步发挥志愿行动的积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张广
关键词:志愿服务和谐社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营暨航天专题营:航模飞行竞赛
2020年
2019年7月15—21日,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共同承办的2019年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营暨航天专题营举办,200多名全国各地优秀高中生体验了为期1周的航空航天科技之旅。本届科学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优势,为营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科技体验活动。学校总结8届科学营的承办经验,将7天的活动整体化设计为以航空航天学科基础知识学习为基本目的,包含“学习—考察—动手实践—自主思考—考核”5个环节的完整学习体系,具体包括聆听航空航天概论课、院士报告,参观航空航天博物馆、国家级实验室,参与航模飞行竞赛、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参加课程答辩和闭卷考试,考核优秀的营员获赠“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签名的奖品。基于航空航天专业的课程体系化设计,充分调动了营员的积极性和对航空航天知识的渴求,让营员在多种学习方式中,提升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吸收所学知识。其中,航模飞行竞赛最具专业特色,得到了营员的广泛好评。
刘洋
关键词:闭卷考试航空航天设计大赛分营
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高校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2024年
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已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深入实施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是我国加快培育卓越工程师队伍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硕博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本科阶段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过程。现阶段,在大力培养工程硕博士的新生态下,高校可以通过优化育人体系、强化实践参与、推进产教融合、探索本研贯通等方面进一步培养和提升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系统化育人体系,进一步提升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刘洋李思瑶
关键词: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
新时代航天精神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研究
2024年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引领,而航天精神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精神在政治维度、文化维度和价值维度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意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航天精神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阶段,高校可以通过夯实价值引力、淬炼实践能力、激发人才潜力等三个维度,将航天精神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赋能。
刘洋李思瑶
关键词:航天精神高校人才培养
加强团校建设,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团校教育问题上的探讨被引量:1
1999年
通过高校内业余团校的开办与建设,作者探索了高等教育综合过程中的各种有效方式。
方力王琪全
关键词:高等教育素质教育
挖掘高校学生会潜质 打造和发展人才培养基地被引量:4
2010年
高校学生会是培养优秀青年,为国家输送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阵地,其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方针和“学生之家,干部之校,师生之桥”的角色定位,无论是在丰富的校园课余生活,提升校园文化氛围,还是在维护学生切身利益,保持校园和谐稳定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深入挖掘高校学生会的发展潜质,切实提高学生会干部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打造和发展高校人才培养基地,有利于带动整个大学生群体素质的提高。
杨姿楚张福新
关键词:学生会干部高校潜质校园文化氛围优秀青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