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

作品数:261 被引量:312H指数:9
相关作者:汪长明茅艳雯徐娜车兰郭娅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02篇期刊文章
  • 4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4篇文化科学
  • 94篇历史地理
  • 38篇政治法律
  • 16篇经济管理
  • 13篇自然科学总论
  • 9篇社会学
  • 6篇航空宇航科学...
  • 5篇哲学宗教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建筑科学
  • 4篇军事
  • 4篇文学
  • 4篇艺术
  • 4篇兵器科学与技...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8篇教育
  • 26篇博物
  • 26篇博物馆
  • 16篇社会
  • 16篇科学家
  • 14篇文化
  • 12篇主义
  • 11篇图书
  • 11篇图书馆
  • 9篇档案
  • 9篇导言
  • 9篇回国
  • 9篇航天
  • 9篇高校
  • 8篇教育思想
  • 7篇社会主义
  • 7篇克什米尔问题
  • 6篇火箭
  • 5篇人民科学家
  • 5篇社会教育

机构

  • 246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湘潭大学
  • 5篇上海大学
  • 5篇上海外国语大...
  • 3篇复旦大学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日照职业技术...
  • 2篇加州理工学院
  • 2篇上海图书馆
  • 1篇北京教育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央音乐学院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60篇汪长明
  • 18篇荣正通
  • 17篇张现民
  • 9篇吕成冬
  • 7篇孙逊
  • 3篇于英香
  • 3篇傅菊辉
  • 3篇徐娜
  • 2篇高延坤
  • 2篇孙安
  • 2篇彭树涛
  • 1篇万丽君
  • 1篇胡涵锦
  • 1篇檀俊
  • 1篇黄枬森
  • 1篇朱庆华
  • 1篇杨亮
  • 1篇赵宇翔
  • 1篇刘炜
  • 1篇卢新华

传媒

  • 21篇钱学森研究
  • 10篇北京档案
  • 7篇百年潮
  • 7篇中小学校长
  • 6篇中国人才
  • 5篇博物馆研究
  • 5篇科学教育与博...
  • 4篇榆林学院学报
  • 4篇辽东学院学报...
  • 3篇文史杂志
  • 3篇基础教育研究
  • 3篇教育界(高等...
  • 2篇自然辩证法通...
  • 2篇图书馆杂志
  • 2篇当代青年研究
  • 2篇民主与科学
  • 2篇学校管理
  • 2篇学术探索
  • 2篇上海党史与党...
  • 2篇文史天地

年份

  • 4篇2024
  • 5篇2023
  • 9篇2022
  • 13篇2021
  • 7篇2020
  • 15篇2019
  • 15篇2018
  • 45篇2017
  • 31篇2016
  • 16篇2015
  • 14篇2014
  • 26篇2013
  • 12篇2012
  • 13篇2011
  • 11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2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高校博物馆评估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2
2017年
要发挥好高校博物馆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必须进一步加强高校博物馆的内涵建设。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对公共资源投入的考核要求日渐增强,以及公共博物馆2008年以来开展的评估定级工作,我们认为高校博物馆也可以进一步加强专业评估,以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发展方向,促进内涵建设。本文从高校博物馆的特点出发,借鉴公共博物馆近年来开展定级评估的经验,提出了高校博物馆评估的指标体系,并介绍了上海开展高校博物馆评估的做法。最后,文章还对如何认识高校博物馆的功能与定位,以及进一步完善高校博物馆评估工作等提出了意见。
张凯
关键词:高校博物馆
特别报道:纪念钱学森诞辰110周年
2021年
总有那样一些事,让我们常常魂牵梦绕,因为那些是用灵魂谱写的芳华,是用信仰铸就的丰碑。总有那样一些人,让我们久久难以忘却,因为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做青春理想,什么叫做爱国奋斗。他们如同夜空中高远而深邃的繁星,仿佛近在咫尺,又看似遥不可及。他们当中就有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思想家钱学森。2021年12月11日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诞辰110周年,虽然他已离开我们十二载,但历史不会忘却他的丰功,人民不会忘记他的伟绩。时代风云,缘才相济,大爱如火,他是中国科技界脊梁,他的名字将与日月同辉。
钱永刚
关键词:生命诠释中国航天事业
关于高校博物馆的重要参考:《解密高校博物馆——全国高校博物馆文化育人发展研究报告》
2017年
2012年,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在上海交通大学成立,正式提出了“高校博物馆文化育人”的概念.“文化育人”这-概念最初主要针对高等教育,但就整个教育系统而言具有普遍意义.博物馆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环节,同样需要实行文化育人.高校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拥有扎实的学术底蕴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校博物馆植根于大学文化的深厚土壤,具有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的天然优势.
荣正通
关键词:先进文化博物馆高校社会教育
教师申诉处理的司法救济——基于23件行政诉讼案例的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申诉机制为行政诉讼介入教师与学校之间的争议处理提供了可能。但现行法律规定的局限,使得大量的争议无法进入行政诉讼;对部分争议的审查,自由裁量过大,欠缺公平性;以申诉处理决定为审查对象不利于定纷止争。应根据学校管理的特殊性,规定申诉作为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明确将涉及教师基本权利且因管理而引发的争议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在审查标准上,针对学校单方解聘、辞退、开除处分等处理决定,应适用程序审查兼实体审查原则;针对职称评审决定,应适用形式审查以及程序审查原则;对于所涉学术问题,如是否达到某一级职称之学术标准,则应尊重评审专家之意见。
高延坤
关键词:教师权益自主权司法救济
再论1956年钱学森的访苏之旅
2016年
1955年,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结束了20年的旅美生涯,回到了朝思暮想的祖国。钱学森在回国后的54年内共出国三次,其中两次是去苏联。业界对钱学森这段经历有过诸多论述和讨论,本文着重根据相关史料及访谈,对钱学森在1956年的苏联之行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一、火箭专家低调访苏从1956年6月到7月,钱学森应苏联科学院的邀请,携夫人蒋英赴苏联进行学术访问。
徐菁
关键词:学术访问科学家
政治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背景因素
2010年
克什米尔问题错综复杂,是当今世界最容易引发地区冲突、影响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国际热点问题之一。“很少有双边冲突像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克什米尔争端那样难以解决。”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加深,地区合作成为各国谋求发展的主要行动取向。印巴作为南亚地区的两个大国,为争夺克什米尔的归属,长期保持战略对抗态势,这越来越不符合其各自的现实和长远利益。
汪长明
关键词:克什米尔问题政治解决克什米尔争端经济全球化
巴基斯坦建国:理论、运动及其他被引量:1
2011年
在分而治之殖民政策作用下,英属印度教派矛盾加剧,导致穆斯林民族主义兴起,巴基斯坦立国运动正式形成。以阿赫默德汗的"穆斯林民族论"、伊克巴尔的"穆斯林国家论"和真纳的"两个民族、两个国家论"为思想基础和主要流派的"两个民族"理论是巴基斯坦立国运动的三大理论来源。作为英国落实"退出印度"政策的关键性步骤之一,《蒙巴顿方案》确立了成立巴基斯坦自治领的政治原则。随着印巴分治和巴基斯坦建立,"两个民族"理论最终实现了从早期穆斯林思想家的一种政治理想到建立穆斯林民族国家的现实转变。
汪长明
关键词:印巴分治
成本权衡与大国对国际危机的干预行为——以美国对1971年印巴危机的干预为例
2015年
目前国际危机事件的频频出现依然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而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却无法完美解释大国对国际危机的干预行为。为弥补这个缺陷,笔者结合新古典现实主义和前景理论,提出成本权衡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大国领导人会通过对机会成本的权衡来选择干预国际危机的立场和方式,追求干预方案的机会成本最小化,同时设法规避沉没成本、观众成本和反制成本,并且根据前景预期来决定投入成本。将成本权衡理论用于分析美国尼克松政府在1971年印巴危机中的立场和干预方式的选择,分析结果表明,该案例完全符合成本权衡理论的相关假设。
荣正通汪长明
关键词:国际危机管理尼克松政府
浅议人物纪念馆元数据设计原则与思路——以钱学森数字图书馆为例
元数据设计是数字博物馆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工作环节。鉴于国内人物数字纪念馆中有关的研究几乎空白,本文旨在探索人物纪念馆元数据设计的原则、思路及必要的实例演示,以期实现资源的有效检索和利用,进而在国内纪念馆信息化建设中产生共鸣...
孙逊魏红陈华新
关键词:数字博物馆元数据
记忆不可靠性与口述档案论争被引量:2
2016年
围绕口述档案是否为档案、口述档案的学科属性与学术地位、口述档案与文本档案的关系之争议,是档案史学领域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实际上,导致口述档案不被学界普遍认可的关键因素在于记忆的不可靠性。记忆具有主观判断的成分,容易失真;具有美学化倾向,难免利己主义道德评价;容易被误导,从而形成错误的记忆。从"记忆失真"到"记忆真实",进而实现"历史真实",是基于口述史学产生的口述档案获取档案身份,从而走进档案史学研究范畴必须实现的两个重要突破,而这有赖口述档案采集者与口述作者的共同努力。
汪长明
关键词:档案口述档案口述历史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