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作品数:12 被引量:115H指数:7
相关作者:褚蔚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医学院东南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所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中医
  • 3篇脑组织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脑梗死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性痴呆
  • 2篇抑郁
  • 2篇抑郁症
  • 2篇粘附分子
  • 2篇中医学
  • 2篇细胞
  • 2篇细胞间
  • 2篇细胞间粘附分...
  • 2篇细胞间粘附分...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后脑
  • 2篇后脑组织
  • 2篇梗死

机构

  • 12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常州市第二人...

作者

  • 6篇梅晓云
  • 3篇周岚
  • 3篇吴颢昕
  • 3篇向红兵
  • 2篇晋光荣
  • 1篇褚蔚
  • 1篇冯文林
  • 1篇林靓
  • 1篇陈建设
  • 1篇李云涛
  • 1篇童园园
  • 1篇丁兴
  • 1篇吴秀芹
  • 1篇彭计红
  • 1篇李国春
  • 1篇周玲
  • 1篇陈文垲
  • 1篇吴灏昕
  • 1篇陈文姬
  • 1篇黄云

传媒

  • 2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光明中医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现代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1996
  • 1篇199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探析被引量:5
2014年
本文分析了案例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性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对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周岚梅晓云
关键词: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
大鼠多发性脑梗死后脑组织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观察大鼠多发性脑梗死后脑组织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蛋白的时程变化。方法 :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制成多发性脑梗死模型 ,梗死后 1h~ 14d处死并取脑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脑组织切片ICAM 1蛋白 ,另外 6只雄性大鼠作为对照。结果 :多发性脑梗死后 1h脑组织内皮细胞即有ICAM 1蛋白表达 ,2h达高峰 ,然后表达下降 ,持续表达7d ,14d时无明显表达。结论 :支持内皮细胞ICAM 1表达增加是其对缺血 再灌注的一种自身反应的假设。
向红兵晋光荣吴颢昕刘俊华李云涛
关键词:多发性脑梗死脑组织内皮细胞I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1
大鼠多发性脑梗死后脑组织ICAM-1蛋白和NOS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
2005年
目的:观察大鼠多发性脑梗死后脑组织内皮细胞表达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蛋白和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表达的时程变化。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制成多发性脑梗死模型,梗死后分别于1 h到14 d不同时间点处死并取脑,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NADPH-d组化法标记脑组织切片ICAM-1蛋白和NOS阳性神经元,设对照组和正常组,各6只大鼠。结果:多发性脑梗死后2 h ICAM-1蛋白表达达到高峰,NOS阳性神经元表达也同样达到高峰。结论:ICAM-1和NOS神经元参与大鼠多发性脑梗死的脑损伤。
向红兵晋光荣吴颢昕
关键词:多发性脑梗死细胞间粘附分子-1
抑郁症中医证候的群体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25
2006年
目的分析抑郁症群体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探讨抑郁症不同证候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抑郁症病例四诊资料,经过动态聚类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合中医辨证,得到每个病例所属的证候,而后,比较不同群体特征的证候类型构成及其与西医临床类型的关系。结果397例抑郁症患者六种证型构成从高到低依次为肝气郁结、心神不宁证(108例,27.2%),心脾两虚、湿浊中阻证(94例,23.7%),心肝气郁、痰浊阻滞证(76例,19.1%)、心肝气郁、经络不和证(57例,14.3%)、心肾两亏、气滞络痹证(34例,8.6%)和心肝气郁、化热扰神证(28例,7.1%)。不同年龄或西医类型组(轻性、有或无精神病性症状性)的中医证型构成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有无精神疾病家系史、单双相及首发或复发患者的中医证型构成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结果基本符合中医理论的认识规律,为论治提供了可靠的辨证基础。
周玲陈文垲梅晓云彭昌孝李国春黄云陈文姬彭计红张喜芬陈建设褚蔚丁兴
关键词:抑郁症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
中药复方促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0年
回顾近20年来中药复方促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概况,结果发现以补阳还五汤为代表的复方对促进周围神经生长确有一定疗效,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今后应在复方活性成分及其机制的研究、剂型的改革等方面多开展一些工作。
周岚梅晓云
关键词:中药复方周围神经再生
补阳还五汤对腓总神经损伤大鼠腓总神经中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腓总神经损伤大鼠的腓总神经中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48只分模型组、假手术组、弥可保组及补阳还五汤高、中、低剂量组各8只。除假手术组大鼠外,均建立腓总神经夹伤模型,术后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分别用生理盐水灌胃,弥可保组及各剂量补阳还五汤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其中补阳还五汤高、中、低剂量组所含生药分别为25.92 mg/g、12.96 mg/g、6.48 mg/g,21 d后检测大鼠腓总神经NGF-mRNA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弥可保组与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NGF-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分别是模型组的4.79倍、2.16倍、1.31倍、1.83倍、3.41倍;补阳还五汤中剂量及高剂量组、弥可保组NGF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NGF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弥可保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明显增强腓总神经损伤大鼠腓总神经中NGF-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补阳还五汤可促进腓总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及再生、肢体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张赛梅晓云周岚
关键词:腓总神经损伤补阳还五汤腓总神经神经生长因子雪旺细胞
凝血酶与出血性脑组织损伤的相关性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大鼠脑内注入凝血酶或全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和脑组织水肿的动态改变,并观察凝血酶特异性抑制剂(水蛭素)能否减轻凝血酶对脑组织的损伤。方法成年168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凝血酶组、脑出血组、凝血酶加水蛭素组、脑出血加水蛭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向大鼠右侧基底节区注入凝血酶、全血、凝血酶加水蛭素、全血加水蛭素和生理盐水,于注射后62、47、2 h,7 d取脑组织,检测脑组织水含量(干湿重法)、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Tunel法)。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凝血酶组和脑出血组的脑组织水含量及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时效学研究显示脑出血组脑组织水肿和神经细胞凋亡开始于术后6 h,72 h达高峰,7 d后下降;凝血酶组开始于术后6 h,24 h达高峰,72 h下降。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术后6 h凋亡细胞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凝血酶组注入凝血酶后6 h凋亡细胞数有明显增加(P<0.05)。水蛭素干预后脑出血组和凝血酶组的脑组织水含量和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大剂量凝血酶诱导的组织水肿和细胞凋亡在24 h达高峰,脑出血后组织水肿及细胞凋亡均于72 h达高峰可能与脑出血后凝血酶逐渐由血肿释放有关,水蛭素能显著减轻脑组织水肿和神经细胞凋亡。
张琳姜亚军吴灏昕
关键词:凝血酶水蛭素脑水肿
气机气化相关论及其实践意义被引量:14
1995年
气机气化相关论及其实践意义周学胜(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210029)主题词气(中医),气化气机与气化.是中医学气的理论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研究人的生命活动、脏腑功能以及营养物质代谢等内容的核心。本文就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实践意义...
周学胜
关键词:气化中医学
气血失调引起血管性痴呆的病机探析被引量:7
2009年
气血理论深受历代医家重视,是中医的独特理论体系之一,在论述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以及治疗中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气血是构成人体并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从气血失调角度探析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机理:气血不足、精亏髓少、脑府失养是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基础;瘀血阻滞、痰蒙清窍、脑络不通是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关键;痰瘀久滞、蕴而化热、化毒损髓是血管性痴呆发生及演变的核心环节。
吴秀芹梅晓云
抑郁症发病与体质关系的调查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探讨抑郁症病人的发病与其体质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符合CCMD-3标准的100例抑郁症病人和100例健康人进行调查。结果抑郁症病人中气虚体质的人数高于健康对照组。不同年龄的抑郁症病人中中年组比例最高。不同性格的抑郁症病人中内向型性格的抑郁症发病比例最高。女性的抑郁症发病高于男性。结论抑郁症病人中不同体质的发病情况存在显著差异,气虚体质、中年女性(更年期女性)、内向型性格的人抑郁症发病比例较高。在抑郁症的预防与治疗中可以针对体质因素进行防治。
冯文林梅晓云
关键词:体质数据收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