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品数:195 被引量:496H指数:11
相关作者:刘倩倩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9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1篇文化科学
  • 57篇医药卫生
  • 36篇政治法律
  • 17篇哲学宗教
  • 12篇经济管理
  • 9篇历史地理
  • 6篇社会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军事

主题

  • 35篇教育
  • 35篇教学
  • 31篇政治
  • 28篇思政
  • 26篇思想政治
  • 25篇医学生
  • 22篇高校
  • 20篇医学院校
  • 20篇院校
  • 19篇政治理论
  • 19篇思想政治理论
  • 18篇政治理论课
  • 18篇思想政治理论...
  • 18篇思政课
  • 18篇理论课
  • 14篇共产党
  • 13篇中国共产党
  • 13篇国共
  • 12篇文化
  • 12篇伦理

机构

  • 19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3篇福建师范大学
  • 10篇福建中医药大...
  • 3篇厦门大学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江南大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闽江师范高等...
  • 2篇中共福建省委...
  • 2篇闽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宁德师范学院
  • 1篇厦门理工学院
  • 1篇江西理工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江夏学院
  • 1篇华侨中学

作者

  • 6篇莫楠
  • 3篇罗国华
  • 2篇吴宏洛
  • 2篇杨慧民
  • 2篇肖慧欣
  • 2篇张旋
  • 1篇江琴
  • 1篇苏坤兴
  • 1篇陈建伟
  • 1篇兰雪花
  • 1篇肖敏
  • 1篇苏映宇
  • 1篇余波
  • 1篇廖美玲
  • 1篇游小留
  • 1篇李松林
  • 1篇林中月
  • 1篇侯西安
  • 1篇黄发云
  • 1篇庄文城

传媒

  • 48篇福建医科大学...
  • 32篇中国医学伦理...
  • 10篇中国高等医学...
  • 7篇南京中医药大...
  • 5篇医学与哲学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福建开放大学...
  • 2篇理论导刊
  • 2篇思想政治工作...
  • 2篇教育评论
  • 2篇广东外语外贸...
  • 2篇艺苑
  • 2篇福建青年
  • 2篇中共福建省委...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教育与职业
  • 1篇改革与开放
  • 1篇福建教育
  • 1篇台湾农业探索
  • 1篇医学与社会

年份

  • 23篇2024
  • 33篇2023
  • 37篇2022
  • 25篇2021
  • 19篇2020
  • 27篇2019
  • 20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02
1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医精神“情”元素在医学生人文素养中的培育被引量:1
2022年
红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融合的学科,“情”元素是中国医学传统文化的体现,在医学人文素养中具有培育医者精神、解决当前医事活动中现实问题的作用。挖掘红医精神中对党忠诚的政治情感、救死扶伤的道德情感、医疗情境转换下的情理决策、对不良舆情的应对与处理能力四个方面中的“情”元素,并将其融入医学生人文教育中。探求在医学人才成长中进行“情”元素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推广模式,推动医学人才道德修养与伦理决策能力的培养,提升医学生职业精神与人文修养,为国家培养一批政治坚定、情理兼顾的医学人才。
黄明涛莫楠
关键词:红色文化
医学学科思政的内涵体系和实践向度被引量:5
2022年
医学学科思政是“医学学科”与“思政”的融合,是“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深化,是医学院校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医学学科、“三全育人”、医学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了医学学科思政的价值性和必然性,以学科的主体形态、客体形态、介体形态、理论形态、实践形态、系统形态为框架,阐释“医学学科思政”的内涵体系和实践向度。
于帆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作用机理与路径选择
2024年
随着数字技术在乡村文化产业中的不断深入与融合应用,数字技术已成为推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数字技术可以在思维、动能、要素以及市场等方面为乡村文化产业全方位赋能,并从产业业态、产业模式、产业体系、产业生态等方面助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依然存数字技术基础构建乡村文化产业新业态不足、乡村要素市场困境限制了数字技术赋能效应、乡村文化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程度不高以及乡村文化产业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应采取措施加强乡村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技术同乡村文化产业的充分融合和完善乡村文化产业治理机制。
陈晓枫陈瑞旭裴文霞
关键词:数字技术
中国健康社会工作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4年
为了解中国健康社会工作研究的动态和前沿,应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中国健康社会工作研究的现状、热点变迁和发展趋势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社会工作研究的发文量受政策和实践需求驱动,呈稳步上升趋势,形成了一定的知识集聚效应;作者间的研究合作关系逐渐多元化,机构间的合作关系愈加密切;医务社工、医患关系、精神与心理健康、临终关怀和专业发展战略等5个主题领域是当前健康社会工作的主要研究热点。未来的研究可拓展学科领域范围,如医学、心理学、公共卫生等;丰富研究方法与手段,加强健康社会工作实证研究;深入探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研究,以更全面、科学的方式推动全人健康和全民健康。
郑洋肖慧欣
关键词:知识图谱可视化CITESPACE
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认知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文章旨在了解医学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认知,探究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具体建议。研究发现,医学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认知水平较高,两课的教学效果较好;性别、学生干部经历、政治面貌等因素对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更具影响力。对此,需要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指导,开展相关认知结构特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其价值观水平。
苏映宇
关键词: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影响因素
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源分析
2024年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成功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实现了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其背后拥有强大的动力源泉。这股强大的动力并非单一,而是由多种动力密切结合、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动力系统。根据动力系统中每股力量发挥的功能不同,可以大致将其分为内源驱动型动力、基础保障型动力、价值影响型动力三种类型。这三股力量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飞速发展。
裴文霞陈瑞旭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关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几点认识被引量:2
2020年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不仅具有存在的合理性,而且具有现代的价值。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谈几点认识:(1)"民"、"本"与"民本"的语义浅析;(2)民本思想的渊源及其发展;(3)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4)从西汉到明、清的民本思想;(5)民本思想的现代价值。
柯远扬兰雪花
关键词:民本思想
红医精神融入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被引量:3
2023年
红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进程中所形成的红色医疗卫生精神。红医精神融入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有利于促进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和巩固、丰富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方法和提升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实际成效。医学院校要分层分类,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的资源库建设;多措并举,提升医学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养;构建平台,拓宽医学生课程思政的学习路径;实践引领,提高医学生课程思政协同参与度。
李堃
关键词:价值意蕴
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生态关系观及新时代启示
2023年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性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城乡生态关系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城乡生态问题突出表现为城乡之间物质变换的断裂,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存在,要重建物质变换的生态秩序,维持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以生产者的联合、城乡融合为特征的共产主义来实现。新时代中国要立足当下,从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生态关系观中获得启迪,为统筹推进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社会主义制度根基;构建城乡生态共同体,打通城乡地域的物质循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赵津津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城乡生态文明
本科护生共情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采用自编问卷、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自我反思与洞察力量表(SRIS)对福建省某医学院校护理专业383名本科生进行调查,探讨护生共情能力与自我反思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护生的共情能力与自我反思能力之间总体上呈正相关(r=0.380,P<0.01)。护生自我反思能力、年级、性别可以解释护生共情能力19.0%的变异,其中自我反思能力解释了14.4%的变异。学校应通过加深同理情感体验、提升自我反思能力等措施提升护生的共情能力。
曾银花秦勤张旋江琴吴任慰
关键词:护生共情能力自我反思能力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