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医学实验中心
- 作品数:91 被引量:385H指数:11
- 相关作者:谭淇韦乃球更多>>
- 相关机构: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繁殖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支气管哮喘小鼠呼吸道上皮细胞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的表达及其在呼吸道重塑中的作用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支气管哮喘(哮喘)小鼠呼吸道中的表达及STAT3与呼吸道重塑的关系,探讨STAT3信号传导途径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未干预组和AG490干预组,每组各10只。建立鸡卵白蛋白(OVA)致敏的小鼠哮喘模型,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其肺组织结构改变,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其支气管壁厚度(Wat)和平滑肌厚度(Wam),并采用Masson染色观察其肺组织胶原纤维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STAT3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STAT3(p-STAT3)水平。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OVA致敏的哮喘模型组小鼠可见支气管壁增厚和管腔狭窄、呼吸道壁周围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等呼吸道重塑表现;2.哮喘未干预组小鼠呼吸道上皮细胞STAT3蛋白表达水平、肺组织p-STAT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a<0.01,0.05),AG490干预组小鼠肺组织p-STAT3水平、Wat和Wam明显低于哮喘未干预组(Pa<0.05);3.哮喘未干预组小鼠呼吸道上皮细胞STAT3蛋白阳性信号积分吸光度及肺组织p-STAT3水平分别与Wat(r=0.58,P<0.05;r=0.61,P<0.05)、Wam(r=0.46,P<0.05;r=0.53,P<0.05)呈正相关。结论呼吸道重塑是哮喘的基本病理学特征,哮喘小鼠呼吸道上皮细胞STAT3蛋白表达水平及活化程度增加,其增加水平与呼吸道重塑程度相关,阻断STAT3的磷酸化可减轻呼吸道重塑程度,上皮细胞STAT3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呼吸道重塑过程。
- 刘艳明农光民李树全
- 关键词:哮喘呼吸道重塑上皮细胞
- 细菌及代谢产物影响Treg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微生物组学研究发现,人体共生的细菌从细胞数量和拥有的基因数量上都远超人体本身。肠道共生菌群不仅可以调控肠道本身,还可影响远隔器官的免疫功能。最近的研究提示Foxp3^+T调节细胞(Treg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是共生菌群对宿主免疫功能调节的重要节点之一。多聚糖A(PAs)和短链脂肪酸(ScFAs)等一些人体共生细菌的代谢产物也参与了这一调节过程,从而对维持宿主免疫系统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 何峰周晓莹张哲黄光武
- 关键词:细菌TREG细胞
- 广西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流行毒株gag基因系统进化和基因变异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HIV-1流行毒株gag基因分子进化及遗传变异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广西地区HIV-1感染者血液样本158份,采用反转录/套式PCR对HIV-1gag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测序。运用MEGA5.03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计算gag区及各编码区段的基因离散率和选择压力(globleω)。两样本基因离散率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个样本的基因离散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58份样本中获得140条gag基因序列,存在4种亚型:CRF_01AE80份(57.1%),CRF08BC46份(32.9%),CRF07BC10份(7.1%),B(B’)4份(2.9%)。gag基因离散率在CRF01AE亚型为0.036±0.001,CRF08BC亚型为0.031±0.002,CRF07-BC亚型为0.043±0.003,B(B’)亚型为0.102±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0.62,P〈0.01)。p17和p24编码区均受到负向选择压力作用,globlem〈1。各亚型p17编码区的globleω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61,P=0.469),p24编码区的globlem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F=0.037,P=0.964)。结论广西地区HIV-1亚型以CRF_01AE为主,gag基因各编码区段在进化上相对保守,但HIV-1流行特征的变化可能会影响gag基因的遗传变异,应继续追踪检测。
- 陈荣凤梁冰玉周波赵芳凝刘洁王洪王敏连李旭叶力梁浩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基因GAG
- 荧光染料进行定量PCR诊断Down′s综合征的比较
- 2004年
- 谢湘芝经承学许代娣
- 关键词:荧光染料PCR
- 过氧化氢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与Caspase-3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对血管内皮细胞促凋亡作用及发生机制。方法:用0.1mmol/L、0.5mmol/L与1.0mmol/L等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分别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内皮细胞,采用PI染色与Annexin V/PI染色后,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的死亡率与凋亡率,并一步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Caspase-3的水平表达。结果:过氧化氢0.1mmol/L、0.5mmol/L与1.0mmol/L组内皮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6%±5.8%、32.8%±6.2%与42.1%±10.1%,而PI阳性率则为10.9%±4.1%、26.6%±5.3%与28.3%±4.6%,而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则为10.2%±2.1%、16.3%±3.2%和16.9%±3.9%。结论:过氧化氢可引起细胞凋亡,其中0.5mmol/L是诱导适宜浓度,且凋亡发生机制与Caspase-3激活相关。
- 李立平韦瑛蔡捷李小平邝晓聪何少键
- 关键词:过氧化氢内皮血管
- 重组质粒BFP-cyclin D1的构建及表达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构建含人cyclin D1基因全长编码区的蓝色真核荧光表达载体BFP-cyclin D1,并观察cyclin D1的表达对MCF-7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人乳腺癌MCF-7细胞总RNA为模板,经PCR扩增和酶切后与pEBFP-N1质粒连接,得到重组质粒BFP-cyclin D1。转染到人乳腺癌MCF-7细胞后分为3组:实验组转染BFP-cyclin D1,阴性对照组转染pEBFP-N1;空白对照组为MCF-7,以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MTT实验检测细胞生长速度;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BFP-cyclin D1,并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呈高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示实验组cyclin D1在转染后12h开始增高,48h达到高峰并持续高表达,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实验组蓝色荧光表达量的趋势一致;MTT实验证实实验组细胞增殖速度(48、72、96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细胞迁移实验表明实验组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P<0.01)。结论 cyclin D1的高表达促进了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这可能与其缩短细胞周期、促进DNA合成和复制功能有关。
- 李永继黄怡阮细玲廖柳凤吴琼黄文涛徐恒
- 关键词:乳腺癌CYCLINMCF-7细胞增殖迁移
- 血管生成抑制剂与化疗联合对裸鼠腺样囊性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单独使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及其与化疗药联合对腺样囊性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 BABL Cnu nu裸小鼠接种腺样囊性癌Acc_M细胞系 4 8h后分 6组 :对照组 ;单纯皮下注射TNP_4 70低、中、高剂量组 ;单纯腹腔注射 5_Fu组 ;中剂量TNP_4 70加 5_Fu联合治疗组 ,分别用药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瘤组织标本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免疫组化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TNP_4 70 10 0mg kg组 ,TNP_4 70 30mg kg与 5_Fu 5 0mg kg联合使用组有显著抑瘤效果 ;电镜下见凋亡瘤细胞增多。各实验组均有VEGF、bFGF的不同程度表达。结论 血管生成抑制剂可抑制腺样囊性癌生长 ,但因其生长相对缓慢 ,敏感性不及肉瘤等生长快、血供丰富的肿瘤明显 ,与化疗药联合使用可达到较好的协同作用。
- 农晓琳王大章蒙敏周诺蒙宁李佳荃张宏
-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血管生成抑制剂动物实验
- 小于胎龄儿血浆游离肉碱与血脂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
- 2009年
- 【目的】了解小于胎龄(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儿血浆游离肉碱(free carnitine,FC)与血脂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64例SGA儿作为研究对象,30例适于胎龄儿作为对照组。生后1 h内采集静脉血,测量身长、体重、头围、腹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肉碱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胰岛素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规检测血糖、血脂。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GA儿血浆FC、HDL-C水平降低,血TG、LDL-C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胰岛素敏感性指标G/I值、InSI值降低,而InRI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匀称型SGA血浆FC水平比非匀称型SGA组低,差异有显著性(t=2.95,P<0.01)。SGA血浆FC与HDL-C(r=0.46,P<0.05)、体重(r=0.41,P<0.05)、腹围(r=0.47,P<0.05)、InSI(r=0.47,P<0.05)、G/I(r=0.58,P<0.05)呈正相关,与TG(r=-0.44,P<0.05)、LDL-C(r=-0.57,P<0.05)、InRI(r=-0.59,P<0.05)呈负相关。【结论】SGA儿生后早期血浆FC水平降低,其与血脂紊乱及胰岛素敏感性有关。监测SGA儿血浆FC水平及适量补充肉碱对于防治其生后早期代谢紊乱可能有益。
- 刘艳明农光民钟丹妮陈文强
- 关键词:肉碱小于胎龄儿血脂胰岛素敏感性
- Pin1和Cyclin D1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及癌旁组织中Pin1及Cyclin D1的表达,探讨Pin1及Cyclin D1在肝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对收集的42例经手术切除及病理学证实的肝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in1及Cyclin D1基因进行检测,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Pin1基因和Cyclin D1基因在肝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分别为0.487±0.043与0.291±0.038及0.493±0.072与0.313±0.050,均P<0.05)。Pin1和Cyclin D1与肿瘤的大小、有无包膜、有无转移、AFP、分期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但Pin1与Cyclin D1的表达有相关性(P<0.01)。结论:肝癌中Pin1的过表达可能促进Cyclin D1表达,由此诱导了肿瘤的发生;Pin1可能成为治疗肝癌的新靶点。
- 郑东林陈远能曹骥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PIN1CYCLIND1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
- 酪氨酸激酶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通过检测酪氨酸激酶A(Trk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的表达情况,探讨TrkA与VEGFR2在SA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SACC患者组织病理切片中TrkA与VEGFR2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评价TrkA、VEGFR2与SACC侵袭转移特性的相关性。结果 TrkA、VEGFR2在SA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是87.23%(41/47例)和85.11%(40/47例),在有神经侵袭、有复发/转移的SACC患者组织切片中TrkA和VEGFR2的表达率均高于无神经侵袭、未复发/转移者,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与VEGFR2的表达率成正相关关系;MVD在神经侵袭组为25.14±2.83,在无神经侵袭组为18.81±1.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复发/转移组为26.58±2.38,未复发/转移组为19.06±1.39(P<0.05)。结论 TrkA、VEGFR2的表达强弱与SACC的嗜神经侵袭,复发转移成正相关关系,提示该2种受体在SACC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据此推测TrkA、VEGFR2可以作为评价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 农晓琳夏勇杨亦萍卿海云李佳荃黎燕宁曹阳李昊陈琦
- 关键词:酪氨酸激酶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涎腺腺样囊性癌神经侵袭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