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 作品数:95 被引量:369H指数:11
- 相关作者:荣振雷孙秀云房蕾杜影张云龙更多>>
-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温州师范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骨干教师创新能力资助计划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诱变处理苜蓿愈伤组织抗碱性的研究
- <正>苜蓿Medicago sativa,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栽培最早、分布面积最广的一种优质牧草,素有"牧草之王"之称,富含蛋白质。苜蓿草块、草捆是牛、羊、兔等的优质饲料,苜蓿草粉、草颗粒用于水产养殖和其他动...
- 李红李波赵红波王影
- 文献传递
- 青霉素对老化香瓜种子萌发和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3年
- 以人工老化的香瓜种子为材料 ,用浸种预处理的方法 ,研究不同浓度青霉素对老化香瓜种子萌发及酶活性的生理生化效应 ,摸索了种子吸涨时间、萌发时间、萌发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POD和SOD活性随青霉素浓度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 :2 0 0~ 30 0mg L青霉素可显著促进种子吸胀 ,缩短萌发时间 ;30 0~ 40 0mg L青霉素处理可显著提高发芽率 ,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提高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30 0mg L浓度对膜系统的稳定性最强 ;30 0~ 40 0mg L浓度范围内 ,SOD、POD活性最高 ,故 30 0mg L青霉素是促进老化香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处理浓度。
- 吴旭红冯晶常志敏
- 关键词:青霉素种子萌发酶活性香瓜老化种子
- 加强高校课程要素规范和管理的思考
- 2007年
- 构建积极、和谐、高效、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共同载体,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这既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又有利于教师的进步和提高。构建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认为应该从规范课程要素入手。
- 吴旭红
- 关键词:课程要素课堂教学目标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精神教师为主导
- 乳酸菌中温和噬菌体的检测及紫外诱变下溶源菌蛋白表达分析
- 筛选并确定了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rnophilus)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的最适培养基;用紫外诱变的方法对这两种菌进行溶源性检测;并采用了单向聚丙稀...
- 张春艳许彦梅张鹭
- 关键词:乳酸菌蛋白质电泳
- 文献传递
- 诱变处理苜蓿愈伤组织抗碱性的研究
- 以苜蓿茎段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采用紫外线和NaN3化学诱变处理苜蓿愈伤组织。对诱变处理和对照的愈伤组织先进行脯氨酸筛选,再进行NaHCO3和Na2CO3碱性胁迫,并进行POD、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等抗碱性...
- 李红李波赵红波王影
- 关键词:NAN3苜蓿愈伤组织抗碱性
- 文献传递
- 酶联受体的信号传导途径被引量:1
- 2008年
- 本文主要介绍了酶联受体的传导途径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因子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 张艳馥沙伟
- 关键词:信号传导生物学教学方法
-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4
- 2010年
- 文章阐述了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了传统分子生物学教学的弊端,对分子生物学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放实验室及考核手段进行改革,旨在摸索出一套具有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提高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 张伟伟邵淑丽付学鹏
- 关键词:分子实验教学
-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南瓜籽油的研究被引量:12
- 2006年
- 研究了南瓜籽油的超临界CO2提取工艺,探讨了CO2流量以及萃取时间、温度、压力对南瓜籽油萃取率的影响,并检测了超临界萃取南瓜籽油的质量。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南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强30MPa、CO2流量30kg/h、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180min,此条件下南瓜籽油的萃取率可达95.24%,所萃取出的南瓜籽油外观为淡黄色透明油状物,香气纯正,其质量与纯精炼油接近。
- 任健郑喜群杨勇林国平夏文水
- 关键词:萃取南瓜籽油萃取率
- 磷脂酶A2及其功能概述被引量:21
- 2004年
- 本文结合近年来的一些实验报道 ,论述了磷脂酶A2 (PhospholipaseA2 ,PLA2 )来源、分类 ,理化性质及结构特点 ,以动物为例分析了其生理功能 ,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中的广泛运用 ,以及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这类酶的进展 。
- 张鹭张浩
- 关键词:磷脂酶A2分子生物学方法
- 高效毛细管电泳在中药鉴别中的应用
- 传统的中药鉴定主要依靠形态分类学和解剖学特征,从药材来源、性状、显微和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药材品种的鉴别。然而有些药材经过加工炮制后,已经失去其原本性状而难辨真伪,尤其是一些贵重的动物药材,传统方法很难加以很好地鉴别,粉碎...
- 曹秀明郑蔚红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