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原位改性采矿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机构:太原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化学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煤与砂质泥岩Ⅰ型断裂及裂面特征实验研究
- 本文通过SCB 试验方法、3D 激光形貌扫描三维成像技术,对沁水煤田15#煤及其顶板砂质泥岩进行了三种方位条件下I 型断裂特性、断裂面形貌特征、裂纹扩展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从能量耗散的角度对裂纹起裂、扩展进行了讨论。结...
- 武鹏飞梁卫国
- 关键词:断裂韧度渗透率
- 考虑孔径分布的低渗透煤层气体渗透率计算模型被引量:2
- 2019年
- 渗透率是影响煤层气开发的关键参数之一,采用测井方法可以较为全面的获取储层渗透率,但测井方法求取的渗透率的准确度主要依赖于建立孔隙结构与渗透率关系计算模型。目前渗透率计算模型大都是基于平均孔径所建立的,忽略了孔隙分布特征对渗透率的影响。对于孔隙分布较为均匀的常规储层而言,孔隙分布对渗透率的影响不大,但对于孔隙结构复杂的低渗透煤层而言,孔隙分布对渗透率(尤其是气体渗透率)的影响不容忽视。采用上海纽迈公司生产的MesoMR23-060H-Ⅰ型核磁共振仪及太原理工大学自主研发的气体渗透率测试仪对山西西山煤田古交区块8号煤孔径分布特征与气体渗透率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了考虑孔径分布的气体渗透率计算模型;比较新模型、基于平均孔径模型所计算的气体渗透率与实测气体渗透率的差异;以孔径分布符合高斯分布为例,研究了孔隙分布特征对气体渗透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孔径分布的影响后,考虑孔径分布气体渗透率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度较基于平均孔径计算结果符合度更好;当孔隙分布满足高斯分布时,孔隙率、气体压力和分布期望相同的低渗透煤样,标准差越大,孔隙结构越复杂,气体渗透率越大,与基于平均孔径所计算的气体渗透率差异越大,当标准差从0.05增加到0. 18时考虑孔径分布计算的气体渗透率由3.97×10^(-15)m^2变为4.2×10^(-15)m^2,变化幅度达10. 7%,考虑孔径分布模型与基于平均孔径模型计算气体渗透率结果的差异率由0. 97%变为11.78%;孔隙率、气体压力和标准差相同的低渗透煤样,分布期望值越大,气体渗透率越大,与基于平均孔径所计算的气测渗透率差异越小,当期望由0.35变为0.55时,考虑孔径分布计算的气体渗透率由2. 18×10^(-15)m^2变为4. 86×10^(-15)m^2,变化幅度达123%;在计算孔隙结构较为复杂的低�
- 李立功张晓雨李超张润旭康天合
- 关键词:孔径分布高斯分布
- 显微CT观测下的煤吸附甲烷过程中的孔隙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采用μCT225kVFCB型高精度显微CT试验系统和自主研制的细观吸附实验装置,进行显微CT观测下的沁水煤田3#煤层煤样的吸附甲烷实验,通过平面图像和三维重建模型分析试样孔隙随吸附压力的变化规律,得到的结论主要有:试样吸附甲烷后,孔隙率平均下降约3%,但随吸附压力的增加,孔隙率下降不明显;经由平面图像观测,吸附后试样孔隙被充填。根据三维重建实验结果,得到试样吸附甲烷后,最大连通团形成的骨架区域明显缩小,并且模型孔隙率相应降低。
- 赵东蔡婷婷冯增朝王潞康志勤
- 关键词:煤层气孔隙
- 基于遗传算法的采动覆岩弹塑性模型多参数反分析研究
- 未知参数多、结构演变复杂等特点使得采动覆岩移动变形优化反分析属于典型的复杂非线性优化问题,为克服常规反演方法在多参数反演时搜索效率低的缺点,首先用岩层控制理论对采动岩体动态结构演化进行分析,其次采用多参数全局搜索优化算法...
- 陈跃都梁卫国杨健锋曹孟涛
- 关键词:遗传算法覆岩变形参数反分析
- CO_(2)状态与各向异性对烟煤渐进破坏特征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为探索CO_(2)驱替煤层气开采工程中储层的力学特性,对烟煤试样分别开展不同压力(4,6,8和12 MPa)下的CO_(2)吸附实验、巴西圆盘劈裂实验、低温氮吸附实验和断口分析,研究CO_(2)状态与各向异性对烟煤渐进破坏力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煤的巴西劈裂强度(σ_(t))和劈裂模量(E_(T))受CO_(2)吸附作用影响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8 MP超临界态CO_(2)吸附作用使得σ_(t)与E_(T)降低幅度最大,分别为49.8%,33.9%。受各向异性影响,3种类型烟煤试样σ_(t)大小顺序为:Divider型>Arrester型>Short transverse型。随着CO_(2)压力增大,烟煤的破坏特征呈现出由突然失稳到渐进失稳再到突然失稳的转变规律。同时,CO_(2)吸附效应削弱了烟煤基质与层理面,导致各向异性烟煤的破坏轨迹随CO_(2)压力增大而愈加复杂,可分为单一破坏、多源破坏和碎裂破坏轨迹3大类,并进一步地细划分为12个亚类。CO_(2)与烟煤相互作用改变了烟煤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孔径分布均匀性。这种微细观结构的改变与其宏观力学特性有关,影响了烟煤的力学性质与破坏特征。研究结果可为CO_(2)驱替煤层气开发工程中储层改造、稳定性评估及高效开采工艺探索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孙泽东冯淦宋选民孟涛朱德福霍昱名王仲伦
- 关键词:岩石力学煤层气开采烟煤力学特性层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