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科大学分子临床医学研究院 作品数:64 被引量:216 H指数:7 相关作者: 张凤兰 赵洪波 焦扬 于明 鲁琳 更多>> 相关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齐鲁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更多>>
高迁移率蛋白B1在严重烧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19年 烧伤除了皮肤的毁坏外,还可引起病理、生化、免疫等复杂变化,严重烧伤常常会危及患者的生命。研究发现高迁移率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作为一种炎症介质在免疫,炎症和癌症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急性创伤、伤口修复、脓毒血症的发生中有很强的警报作用。鉴于HMGB 1对烧伤患者的相关性,近几年来国内外烧伤学者对这个炎症因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意在为烧伤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段建兴 刘文军 李晓庆 曾跃勤 王迪 张高飞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烧伤 炎症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016年 脑卒中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溶栓疗法[1-3].然而再灌注后进一步加重了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可以导致患者产生神经损伤和身体功能缺损或残疾[4].脑I/R损伤的防治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侯昆 戴海龙 肖志成关键词: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大鼠胚胎中脑腹侧来源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体外培养大鼠胚胎中脑腹侧来源神经干细胞(NSCs),观察其生长及诱导分化培养特点。方法:取孕12.5~14.5 d的SD大鼠,采用机械分离法获取中脑腹侧组织,剪碎并吹打成单细胞悬液后,以2×10~5个细胞/ml的密度接种到无血清NSCs培养基中以神经球法培养。培养神经球5~7 d后,按原密度进行传代培养,并取第三代培养的神经球用含10%胎牛血清(FBS)分化培养液分化培养,分化培养7 d后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神经球呈巢蛋白(nestin)阳性,诱导分化后的细胞作分别呈微管蛋白(βIII-Tubul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结论:经神经球法培养得到的大鼠胚胎中脑腹侧来源神经干细胞可自我增值,并可诱导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陈孝祥 宋晓斌 王向鹏 周磊 徐蛟天 林海 杨智勇 邓兴力关键词:神经干细胞 神经球 不同胎龄小鼠脑组织中神经干细胞所占比例的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详细了解并比较不同胎龄小鼠全脑和大脑皮层组织中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所占比例,为后期优化分离培养NSCs提供直接量化数据。方法分离不同胎龄小鼠全脑(胎龄12.5、14、16和18d)和大脑皮层(胎龄14、16和18 d)组织,消化成单细胞悬液,贴壁培养3~4 h,细胞免疫荧光标记NSCs特异性标记物Nestin,统计分析各组中NSCs所占比例。另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Nestin mRNA在不同胎龄(12.5、14、16和18 d)小鼠大脑皮层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的不同胎龄小鼠全脑和大脑皮层组织中均有Nestin阳性细胞。在分离培养的小鼠全脑组织中胎龄12.5 d组NSCs所占比例最高,为53.42%±1.57%;胎龄18 d组NSCs所占比例最低,为25.96%±1.31%,而胎龄14 d组和16 d组位于二者之间。在分离培养的不同胎龄小鼠大脑皮层组织中,胎龄14 d组NSCs所占比例最高,为33.65%±0.29%;胎龄18d组比例最低,为25.29%±0.28%,胎龄16 d组位于二者之间(26.82%±0.30%)。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当把胎龄12.5 d组的小鼠大脑皮层组织中Nestin mRNA表达水平设定为1,胎龄14 d组的小鼠大脑皮层组织中Nestin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83±0.04,胎龄16 d组为0.77±0.05,胎龄18 d组为0.44±0.05。因此,随着小鼠胎龄增加,小鼠大脑皮层中的Nestin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结论在小鼠大脑发育过程中,随着胎龄增加,分离培养的小鼠全脑和大脑皮层组织中神经干细胞比例逐渐降低。 张凤兰 杨璐军 朱红梅 张南炀 沙学芳 朱柯颖 肖志成关键词:小鼠 不同胎龄 神经干细胞 全脑 大脑皮层 多发性硬化症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2015年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引起髓鞘缺失的炎症性疾病,对该病的研究因其标本难以获取而备受限制。建立相应的动物疾病模型是研究MS病理过程、发病机制以及寻找药物靶点的重要途径。MS的动物模型包括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病毒模型和化学毒性模型。了解这几种MS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很有意义。 张南炀 刘心婷 金叶 陈亮关键词:多发性硬化症 动物模型 人参皂苷Rg3对体外培养小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对体外培养小鼠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胎鼠NSCs,使用神经球悬浮培养法传代,特异性抗体Nestin和Sox2鉴定NSCs.采用Brd U标记法和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Rg3(20 n M、50 n M、250 n M和500 n M)对NSCs增殖的影响.结果传代2次后的神经球几乎全为Nestin/Sox2免疫荧光双阳性细胞,表明其为纯度较高的NSCs.Brd U标记法表明与对照组、20 n M组、250 n M组和500 n M组相比,50 n MRg3组Brd U阳性细胞相对比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50 n M Rg3在450 nm处吸光值最高,且与对照组(P<0.01)、20 n M组(P<0.05)和500 n 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他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能促进体外培养小鼠NSCs的增殖,且其最佳浓度是50 n M. 张凤兰 赵瑜 袁婧 杨璐军 鲁琳关键词:神经干细胞 人参皂苷RG3 增殖 BRDU CCK-8 间充质干细胞对皮肤创面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2017年 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研究针对大面积烧伤的新的治疗方法,提高对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具有很交际的意义。创面愈合是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炎症、新组织形成和重建三个阶段以及不同的组织和渗透性细胞(中性粒细胞、眄噬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 马诗雨 王欣 李晓庆 刘文军 曾跃勤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皮肤创面 大面积烧伤 生物学过程 中性粒细胞 创面愈合 祛风胜湿方对变应性鼻炎小鼠免疫球蛋白E及水通道蛋白5的影响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祛风胜湿方对变应性鼻炎小鼠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及水通道蛋白5(AQP5)的影响。方法以卵清蛋白(OVA)+氢氧化铝基础致敏、局部以OVA激发复制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祛风胜湿方组、氯雷他定组。灌胃给药14天,观察各组对变应性鼻炎小鼠血清IgE、AQP5及鼻黏膜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IgE及AQP5均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祛风胜湿方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IgE及AQP5表达有关。本实验为揭示中医"风能胜湿"与"祛风止痒"理论提供了实验数据支持。 彭瑶 连增林 张晓阳 李晋生 张文谨 张孟仁 陈霞 崔雅忠关键词:变应性鼻炎 免疫球蛋白E 水通道蛋白5 EP2受体在猕猴肾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研究 2019年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2受体EP2在正常猕猴肾组织的表达和分布情况,讨论EP2的分布特点与肾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制备好的猕猴肾脏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在光镜下进行肾脏组织结构的辨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EP2在肾脏中的免疫阳性表达,用HP IAS1000高清图像分析系统对HE染色和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图像采集。结果 EP2的免疫阳性表达产物为棕色,它在肾脏各个区域的表达分布情况不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EP2在肾脏皮质迷路的远曲小管和皮、髓质交界处的弓形动脉壁平滑肌呈强阳性表达(+++),在髓质的远直小管呈弱阳性表达(+),此外,在肾脏组织其它区域中未见EP2阳性表达。结论 EP2在猕猴肾远曲小管、弓形动脉壁平滑肌和远直小管中有表达,提示EP2这种分布特征与肾功能相关。 蒋鸿雁 吴海鹰 周磊 李恒希 王华伟 张歆悦 李坪关键词:肾脏 猕猴 水稻赤霉素缺失突变体gid2-1的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分析 2014年 赤霉素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激素,在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利用突变体研究赤霉素代谢和信号转导途径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文章以水稻Affymetrix表达谱芯片的数据为例,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数据挖掘与研究水稻gid2-1突变体与野生型差异表达基因,初步探讨赤霉素信号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网络。 刘建军 赵瑜 鲁琳 胡月新 刘慰华关键词:水稻 赤霉素 突变体 表达谱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