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细胞遗传重点开放实验室 作品数:49 被引量:754 H指数:17 相关作者: 陈文品 储诚艮 俞益 师丽华 李新燕 更多>> 相关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学系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将野生二粒小麦的大粒和籽粒高蛋白质含量性状向普通小麦转移 被引量:17 2001年 将引自以色列的 4份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从F5、BC1F4 、BC2 F3 代中选出的 12 8个外部形态性状已基本稳定的株系中 ,选出千粒重高于对应普通小麦亲本 (扬麦 5号和扬麦 15 8) 5g以上的株系 17个 ,籽粒蛋白质含量比普通小麦亲本高 4%以上的株系 12个 ,其中有 5个株系的千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小麦。表明野生二粒小麦可用于提高普通小麦栽培品种千粒重和籽粒蛋白质含量 。 储诚艮 冯祎高 陈佩度关键词:野生二粒小麦 千粒重 籽粒蛋白质含量 小麦改良 莜麦与野红燕麦杂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6 1998年 为将野红燕麦(AvenasterelisL)的高蛋白、抗蚜、抗锈病等优点导入莜麦(AvenanudaL),进行莜麦与野红燕麦的杂交研究。A.nuda×A.sterelis杂交(48朵小花),获得1个幼胚和4粒种子,杂交结实率10.4%,F1自交结实率48.1%。杂种F1在穗型、外稃、芒性、茎节部性状等方面与母本莜麦存在显著差异,来自野红燕麦的野生性状,如外稃绒毛、曲强芒、落粒性等均说明F1是真杂种。A.nuda×A.sterelis杂种F1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0.94Ⅰ+7.32Ⅱ+11.74○Ⅱ+0.94Ⅲ+0.03Ⅳ,表明莜麦与野红燕麦亲缘关系很近,可能仅1~2对染色体有较大差异。同工酶分析结果显示,杂种F1的叶片酯酶带型与母本有明显差异,兼具父本谱带特征。对野红燕麦抗蚜特性研究表明,该性状能够遗传。F1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率高,且F1结实率较高,因而可以有效实现基因转移。 俞益 陈佩度 刘大钧关键词:燕麦 种间杂交 细胞遗传学分析 植物可转化基因组文库的发展和应用 被引量:2 1999年 在基因克隆时,如应用通常的一些基因组文库如YAC、BAC 和PAC 等进行目的基因的筛选,在获得候选克隆后,通常进行亚克隆,然后对每个亚克隆逐一进行基因功能互补试验,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有遗漏的可能。近年来,对一些通常的基因组文库载体进行改建,已发展了既可用于克隆,又能直接进行转化的载体,这将大大方便大片段DNA的转移。 方玉达 刘大钧关键词:根癌农杆菌 基因组文库 利用染色体C-分带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鉴定普通小麦-黑麦-簇毛麦双重易位系1RS·1BL,6VS·6AL 被引量:30 2001年 为改进小麦-黑麦 1RS· 1BL易位系的抗病性,丰富栽培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本文通过1RS·1BL与6VS·6AL易位系杂交,在后代中利用染色体CW带技术从杂种F2中鉴定出小麦-黑麦-簇毛麦双重易位纯合体 1RS· 1BL,6VS· 6AL(2n= 42),PMC MI染色体平均构型为19.14 +1.86 ,表明该易位系具有良好的细胞学稳定性;利用生物素和地高辛分别标记的黑麦和簇毛麦基因组DNA为探针进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在RTC和PMC中均清晰地观察到呈黄绿色的黑麦染色质和呈红色的簇毛麦染色质,小麦染色质呈蓝色,进一步证实了C-分带结果。该易位系育性正常,并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和白粉病抗性,是同时利用1RS·1BL和6VS·6AL易位染色体进行小麦品种改良和遗传研究的有用种质。 丌增军 刘大钧 陈佩度关键词:C-分带 双色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 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叶片cDNA文库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6 2001年 用表达型质粒载体pSPORT 1构建了经白粉菌 (Erysiphegraminis)诱导 48h和未经诱导的小麦 簇毛麦 6VS/ 6AL易位系(Triticumaestivum Haynaldiavillosatranslocationline)叶片cDNA文库各一个。文库宿主菌为E .coliDH10B。非诱导文库包含约 5 0万个重组cDNA克隆 ,平均插入片段为 1 2 5kb ,主要分布在 40 0bp~ 2 2kb。诱导文库包含约 30万个重组cDNA克隆 ,平均插入片段 1 2kb。用克隆的病程相关基因 (pathogenesisrelatedgene) 小麦类甜蛋白基因pWIR作探针 ,进行杂交筛库 ,杂交信号明显 。 牛吉山 于玲 陈佩度 刘大钧关键词:CDNA文库 白粉病 基因克隆 抗病基因 小麦赤霉酸不敏感基因Gai3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5 1999年 以小麦Rht3的两个株高等基因系及其BC23F2分离群体为材料,分析了与Rht3矮秆基因连锁的赤霉酸不敏感基因Gai3的遗传规律及其与Rht3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赤霉酸不敏感性由单个显性基因控制,F2分离比率为3∶1(不敏感∶敏感),非常符合χ2测验。Gai3基因与Rht3基因连锁紧密,交换值为0.060±0.012和0.055±0.013。 万平 齐莉莉 陈佩度 赵寅槐 赵寅槐 刘大钧关键词:小麦 赤霉酸 矮秆基因 育种 将外源染色体加速导入普通小麦的研究 被引量:3 1999年 用普通小麦-节节麦八倍体 (2n = 56, AABBDDDD) 作母本与3种由四倍体小麦和野生二倍体物种合成的异源六倍体, 即硬粒小麦-簇毛麦 (2n = 42, AABBVV), 硬粒小麦-单芒山羊草(2 n = 42, AABBMuMu ) 和波斯小麦-小伞山羊草 (2 n = 42, AABBCu Cu) 杂交, 其杂交结实率分别为39.0% , 23.1% 和10.0% 。对所获F1 杂种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C-分带,从中选出添加有一套外源物种配子染色体的七倍体杂种, 对3 种七倍体杂种进行套袋自交,其自交结实率分别为4.2% , 3.7% 和3.6% 。在F2 代中具有45 条染色体的植株最多, 含43 和48 条染色体的植株最少, 并对杂种各类配子的传递规律和产生异附加系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英加 陈佩度 刘大钧关键词:普通小麦 小麦 外源染色体 附加系 C-分带 大赖草第2,7,14条染色体在小麦背景中的传递行为 被引量:3 1999年 配制普通小麦-大赖草Lr2、Lr7、Lr14 染色体二体异附加系(92G169、93G52-8、94G15) 与普通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 (92R149) 3 个杂交组合, F1 分别与扬麦5 号正反杂交和自交。对正反杂交后代和F2 代个体进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C-分带, 分析大赖草Lr2、Lr7和Lr14 染色体在F1 代的传递行为。结果为: Lr2随雄配子和雌配子的传递频率分别为27.3% 和17.9% , 在92G169×92R149F2 群体中,Lr2 染色体单体添加个体占29.9% ,二体添加个体占4.3% ; Lr7随雄配子和雌配子的传递频率分别为28.6% 和15.6% , 在 93G52-8×92R149F2 群体中, Lr7 染色体单体添加个体占30.1% , 二体添加个体占4.3% ; Lr14 随雄配子和雌配子的传递频率分别为71.4% 和29.5% , 在94G15×92R149F2 群体中, Lr14 染色体单体添加个体占59.8% , 二体添加个体占20.5% 。表明大赖草Lr2、Lr7、Lr14染色体在小麦背景中的传递行为存在较大差异, 三条染色体随雄配子的传递频率均高于随雌配子的传递频率, 其中Lr14 染色体随雄配子有优先传递的可能。 陈发棣 陈佩度 刘文轩关键词:大赖草 染色体 C-分带 小麦 表-油菜素内酯对小麦花药培养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1999年 花药接种前麦穗置- 20 °C、10 m in 预处理有利于出愈和绿苗分化。花药接种后37 °C、8 h 培养使出愈率由8.2%(对照) 提高到29.0% 。在诱导培养基上附加2 m g/L的水杨酸 (SA) 对愈伤组织分化有促进作用, 而不影响出愈和绿苗分化。诱导培养基上附加0.02 m g/L表-油菜素内酯 (epi-BR) 能使绿苗分化率由25.7% (对照) 提高到47.2% , 白苗分化率由31.4% 降低到24.3% , 当epi-BR浓度提高到0.2 m g/L时, 却对绿苗和白苗分化均表现抑制作用。 秦跟基 杨琴 陈佩度关键词:小麦 花药培养 温度处理 水杨酸 冬小麦种质“矮孟牛”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15 2001年 利用染色体C分带和FISH (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技术对冬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种质“矮孟牛”Ⅱ、Ⅳ、Ⅴ型及其在选育过程中产生而未被生产上利用的Ⅲ、Ⅵ、Ⅶ型进行了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 ,被鉴定的“矮孟牛” 6种类型染色体数均为 2n =42 ,其中 ,“矮孟牛”Ⅶ型为 1RS·1BL易位 ,“矮孟牛”Ⅲ型染色体组成中未发现小麦 黑麦易位 ,“矮孟牛”Ⅱ、Ⅳ、Ⅴ、Ⅵ型则存在一种新的小麦_黑麦复杂易位 ,亦即在杂交过程中产生的小麦_黑麦1RS·1BL易位染色体又与另一条小麦染色体 7D发生了相互易位 ,将其确定为 1RS·7DS和 1BL·7DL。 亓增军 刘大钧 陈佩度 李晴祺关键词:黑麦 复杂易位 分子细胞遗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