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细菌耐药性监控中心

作品数:23 被引量:124H指数:7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耐药
  • 9篇克雷伯菌
  • 8篇耐药性
  • 8篇肺炎克雷伯
  • 8篇肺炎克雷伯菌
  • 7篇基因
  • 5篇细胞
  • 4篇细菌
  • 4篇耐药性监测
  • 3篇蛋白
  • 3篇阴性菌
  • 3篇细菌耐药
  • 3篇巨噬细胞
  • 3篇获得性
  • 3篇革兰
  • 3篇革兰阴性
  • 3篇革兰阴性菌
  • 2篇亚胺培南
  • 2篇药物敏感
  • 2篇药性分析

机构

  • 23篇安徽省细菌耐...
  • 2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六安市...
  • 1篇安徽省六安市...

作者

  • 22篇李家斌
  • 8篇刘艳艳
  • 6篇程君
  • 4篇殷俊
  • 4篇叶英
  • 3篇魏雪芳
  • 3篇张磊
  • 3篇邵宜波
  • 2篇孙震
  • 2篇律娜
  • 2篇胡立芬
  • 2篇杨海飞
  • 2篇李慧
  • 2篇张春
  • 2篇高伟
  • 1篇李旭
  • 1篇王春华
  • 1篇葛小花
  • 1篇桂淑玉
  • 1篇潘亚超

传媒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抗生素杂...
  • 4篇中华传染病杂...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机制被引量:2
2007年
细菌性痢疾是志贺菌引起的全年都可发病的常见肠道传染病,近年来志贺菌的耐药率逐渐上升,随着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增加,氟喹诺酮类药物已成为临床治疗细菌性痢疾的首选抗菌药物。可是,随着该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度逐渐降低,为探讨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本研究从分子水平对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uinolone-resistance determining region,
胡立芬李家斌李旭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志贺菌药物耐药多重耐药菌株肠道传染病
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小鼠模型的制备与评价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构建稳定且可靠的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小鼠模型,为该疾病的后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肺炎克雷伯菌(KP)临床分离菌株181608为实验菌株,将不同浓度的细菌悬液通过腹腔注射,利用改良寇式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以1/2的LD50浓度注射C57BL/6J小鼠。通过小鼠一般情况、体质量变化、白细胞计数、HE染色以及肝脏菌落计数等指标综合评价该模型。结果根据改良寇式法计算出KP在C57BL/6J小鼠中的LD50约为104 CFU/ml。小鼠感染细菌24 h取肝脏脓肿部位的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通过菌落形态、拉丝试验阳性和质谱结果鉴定致病菌为KP。HE染色结果提示小鼠感染后肝脏出现大面积坏死以及炎性细胞的大量浸润。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小鼠精神状况变差,加之进食量的减少,体质量逐渐降低。检测造模小鼠的白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5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脓肿组明显升高,且RT-qPCR结果也显示炎性和趋化因子[IL-1β、IL-6、IL-1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腹腔注射成功建立KPLA小鼠感染模型,为肝脓肿的研究提供稳定和易复制的动物模型。
郑亚虹岳程程张慧贺玲玲戴媛媛刘艳艳李家斌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动物模型
87例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分析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对87例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平均年龄67.95岁,≥60岁占80.46%,平均住院46.95 d;大部分患者患有严重基础疾病;医院感染发生前,87例患者中47.13%使用免疫抑制剂、42.53%使用抑酸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4.25%,联用≥2种62.20%,平均使用11.01 d;机械通气患者达32.18%;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死率26.44%,抗真菌治疗不能明显改善预后。结论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真菌感染重在预防,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支持疗法、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是减少其发生的关键措施。
魏雪芳桂淑玉李家斌邵宜波张磊
关键词:医院感染下呼吸道真菌
巨噬细胞Lamtor2基因敲除小鼠对肺炎克雷伯菌易感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通过建立Lamtor2巨噬细胞条件敲除小鼠感染肺炎克雷伯菌(Kp)模型,初步研究Lamtor2基因生物学功能及其在Kp感染过程中的相关机制。方法将引进的Lamtor2^(flox/+)小鼠自交,Lyz2-Cre小鼠与Lamtor2^(flox/+)进行杂交,获得基因型为Lamtor2^(flox/flox)Lyz2-Cre^(-/-)和Lamtor2^(flox/+)Lyz2-Cre^(+/-)的子代小鼠;将上述两种基因型子代小鼠进行杂交,得到对照组小鼠(Lamtor2^(flox/flox)Lyz2-Cre^(-/-))和Lamtor2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Lamtor2^(flox/floxLyz)2-Cre^(+/-))。提取小鼠脚趾基因组DNA,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子代小鼠基因型并提取肺泡巨噬细胞,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Lamtor2基因敲除效果。小鼠感染Kp,观察生存状况;体外采用RT-qPCR检测Kp感染肺泡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Cxcl1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Western blot验证iNOS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建立Lamtor2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子代存活且可育;与对照组小鼠比较,实验组小鼠在感染Kp后生存率降低;Lamtor2^(flox/flox)Lyz2-Cre^(+/-)小鼠来源的肺泡巨噬细胞中的TNF-α(t=17.54,P=0.0032)、IL-1β(t=15.37,P=0.0042)和Cxcl1(t=37.82,P=0.0007)表达水平降低,且iNOS表达下降。结论构建了Lamtor2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感染肺炎克雷伯菌后,小鼠的生存率下降;肺泡巨噬细胞iNOS表达降低。
苏丛伍婷徐方明陈昊然刘艳艳律娜律娜李家斌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
安徽省809株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耐药性与基因型分析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2013年与2014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药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安徽省内35所医院送检的临床标本,从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株,采用琼脂倍比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用WHONET 5.6和SPSS l7.0软件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来源、耐药率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4年共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809株,其中来源于ICU的标本中的检出率最高,平均检出率为30.7%。绝大部分菌株分离于痰液标本,占总菌株的57.8%。两年的菌株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32.5%和38.9%,多重耐药检出率分别为37.2%和40.9%。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在所有进行检测的抗菌药物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最低;耐药率最高的药物为氨苄西林,分别为55.4%和63.4%。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对多种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282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97株细菌携带blaCTX-M-14基因。结论临床标本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株较多,CTX-M-14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为主要的耐药机制,因此该菌株对临床常用的各类抗菌药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治疗上可优先选用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或碳青霉烯类药物。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测与防控,有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程君魏文娟杨海飞刘艳艳叶英李家斌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性细菌耐药监测基因型
肠道菌群参与细菌性肺炎的免疫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22年
细菌性肺炎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的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细菌性肺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会使肺部对细菌的清除能力降低。本研究从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角度来阐述肠道菌群在肺部细菌性感染过程中的保护机制。
孟宝伍婷苏丛郭明娟刘艳艳兰燕虎李家斌
关键词:肠道菌群肺炎细菌性固有免疫获得性免疫
p62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2024年
目的构建p62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及其表达系统,并在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中稳定表达,为在细胞水平研究p62基因的作用提供途径与方法。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p62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连接至线性化pcDNA3.1-Flag-PCDH10真核表达慢病毒载体;PCR鉴定重组质粒,将构建成功的重组质粒和包装质粒共转染至人胚胎肾细胞293(HEK 293T);用重组慢病毒感染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氨苄霉素筛选阳性细胞克隆株;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高表达p62基因的THP-1细胞株(过表达组)和转染不含p62基因空质粒(对照组)的THP-1细胞株;感染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后,RT-qPCR检测THP-1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趋化因子1(Cxcl1)表达水平。结果通过PCR成功获得p62基因片段并连接到pcDNA3.1-Flag-PCDH10病毒载体上,并且PCR检测显示p62-pcDNA3.1-Flag-PCDH10重组质粒构建成功;挑选慢病毒感染THP-1细胞后抗氨苄青霉素细胞株,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药筛存活的THP-1细胞较对照组细胞P62蛋白表达增多(P<0.001),且RT-qPCR检测显示p62 mRNA表达增高(P<0.001),说明成功构建高表达P62蛋白的THP-1细胞株;感染K.p.后,高表达P62的THP-1细胞中TNF-α、IL-1β和Cxcl1表达水平增高(P<0.01)。结论经三质粒包装系统可以成功构建p62-pcDNA3.1-Flag-PCDH10慢病毒载体及高表达P62蛋白THP-1细胞株,为后续p62基因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张春苏丛伍婷朱立雨
关键词:P62慢病毒载体构建THP-1细胞肺炎克雷伯菌过表达
C族链球菌与G族链球菌的分类及临床特点概述
2022年
C族链球菌(GCS)和G族链球菌(GGS)在生化反应、溶血特性、宿主物种、临床特性等方面与其他链球菌等不尽相同,人体分布上以皮肤、咽喉和女性泌尿生殖道较多见。GCS和GGS分类复杂,分类方法在过去几十年内不停地被纠正和修改。GCS和GGS暴发感染时环境因素所致可能性大,在致病力、细菌耐药特点、临床特点上与A族链球菌相似,可发生各种侵袭性感染,目前治疗仍首选青霉素。GCS和GGS的感染严重程度较其他链球菌更重。现就GCS与GGS的分类及临床特点进行阐述。
殷俊杨永弘杨永弘
关键词:孕妇耐药性
安徽省2004年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
随着抗菌药物的发展以及对细菌感染性疾病强大的治疗作用,它们被广泛的运用于临床甚至农业及畜牧业中,造成了广泛存在的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使得细菌耐药成为全球性难题。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革兰氏阴性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
李家斌李慧杨琍琦
关键词:细菌耐药性监测革兰阴性菌耐药率亚胺培南金葡菌
合肥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SHV型耐药基因分布和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了解1999~2000年合肥市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布情况和耐药性分析。方法标本为安徽省细菌耐药性监控中心所留取的1999年9月~2000年9月从合肥市4家大医院临床分离的、已被证实产ESBLs的98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SHV型β-内酰胺酶菌株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Teasy载体,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以鉴定基因型。按照2005年CLSI推荐标准,用琼脂稀释法分别测定临床分离菌株和转移结合子对11种不同抗菌药物的MIC值,并比较分析两者的不同结果。结果98株产ESBLs菌株中有29株产SHV型β-内酰胺酶,其中SHV-1型8株,SHV-11型5株,SHV-12型11株,SHV-18型1株,SHV-28型1株,SHV-89型3株[序列号为(DQ193536)]。临床分离株的MIC结果显示对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敏感率低;转移结合子的敏感性较临床分离菌株有所上升。结论合肥市部分医院产SHV型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较高,我们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了SHV-89;并且本地区产SHV型β-内酰胺酶菌株的耐药性较高。
程君王迎迎李慧李家斌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聚合酶链反应基因型耐药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