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暨南大学药学院岭南传统中药研究中心

作品数:24 被引量:195H指数:10
相关机构: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9篇本草
  • 8篇本草考证
  • 6篇中药
  • 4篇历史沿革
  • 3篇岭南
  • 3篇古今
  • 2篇药学
  • 2篇药用
  • 2篇饮片
  • 2篇蒸法
  • 2篇中医
  • 2篇中医药
  • 2篇橘红
  • 2篇化橘红
  • 2篇古今演变
  • 2篇采制
  • 1篇胆汁
  • 1篇独活
  • 1篇性味
  • 1篇性状

机构

  • 24篇暨南大学
  • 5篇广东药科大学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化州化橘红药...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广西中医药研...
  • 1篇广州市药品检...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国家药典委员...
  • 1篇中国食品药品...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四川省骨科医...
  • 1篇江西景德中药...
  • 1篇贵州广济堂药...
  • 1篇广西梧州制药...
  • 1篇广东和翔制药...
  • 1篇广东暨晴生物...

作者

  • 3篇王孝涛
  • 1篇涂禾
  • 1篇魏锋
  • 1篇赖茂祥
  • 1篇李向日
  • 1篇杨明
  • 1篇朱力阳
  • 1篇贾天柱
  • 1篇万芳
  • 1篇史辑
  • 1篇石上梅
  • 1篇张伟
  • 1篇许枬
  • 1篇赵中振
  • 1篇叶俏波
  • 1篇张忠
  • 1篇曹晖
  • 1篇吴孟华

传媒

  • 10篇中国中药杂志
  • 4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中药材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华医史杂志
  • 1篇中成药
  • 1篇中国药品标准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国现代中药
  • 1篇今日药学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岭南中药炮制特色探析被引量:9
2020年
岭南地区位于我国最南端,受其独特地域条件、气候环境、人文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岭南独特炮制方法和特色中药饮片品种。通过文献检索,笔者从岭南气候、岭南人体质特征、岭南医学用药特色等方面,阐述岭南中药特色炮制的形成;比较相关炮制品种在广东历版炮制规范与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所载炮制工艺的异同,挖掘整理出岭南特色饮片,包括采用清蒸、酒蒸、盐蒸、醋蒸及其他制法制备的特色品种。岭南地区中药炮制地方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对其进行整理有利于岭南特色炮制的传承、发展、创新,同时还可以为中医临床服务和中医临床新药开发提供依据。
孟江张英曹晖王孝涛
关键词:中药炮制岭南医学蒸法
基于VOSviewer软件的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文献分析与思考被引量:3
2022年
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以下简称“一体化”)是将中药炮制与产地加工相结合,通过减少重复加工环节,达到缩短饮片制作周期、提高饮片质量的目的。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搜集1997-2021年关于“一体化”的文献,通过可视化软件VOSviewer分析纳入文献的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期刊类别的特点和变化,探讨不同加工方式对中药饮片有效成分、药理活性、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影响,为“一体化”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依据。
彭杰叶丽芳吴梦玫吴孟华马志国曹晖张英
关键词:中药材
医疗机构亟待开展中药饮片临方炮制及相关的建议被引量:10
2021年
中药临方炮制,作为中药应用于临床的最后一道加工工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饮片作用,更是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特色,是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的重要保证。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多数医疗机构没有临方炮制业务,这导致医生只能使用市场供应的常规饮片品种,这也极大地限制了医生的灵活用药,对中药疗效的正常发挥造成了一定影响。该文从3个方面论证了临方炮制存在的必要性;并结合《中国药典》要求和饮片自身特点,对适宜临方净制、临方切制和临方炮炙的品种分别进行了总结归纳;同时也就规范化开展临方炮制工作提出了建议。中药临方炮制是中医用药的特色技术之一,既有特殊的技术要求,又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其规范化发展不仅可推动中药炮制的发展进程,为中医药临床疗效保驾护航,也将促进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
李向日魏锋曹晖
关键词:中医药中药饮片临方炮制
佛手的品种源流及药用食用考被引量:17
2020年
佛手为常用的药食同源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查阅历代本草专著发现,佛手的相关记载模糊、品种来源混乱,历史上出现过不同品种混用的现象。该文通过对历代本草古籍的考察,结合现代文献、权威中草药书籍综合分析,对佛手名称、基原、产地、炮制加工、功效主治进行梳理与考证。结果表明,佛手别名众多,元以前一直存在佛手与香橼混用的现象,至元朝时期才从性味功效上将二者区分开来,基原与今用品种一致,佛手乃枸橼的变种。对佛手原植物形态的记载,以"状如人手,有指"为主要特征。佛手的产地一直较为稳定,以广东、浙江、福建、四川等省为主产区。佛手的药用炮制加工方法记载较少,沿用至今的仅为蒸制,此法可降低辛燥之性;食疗品加工在民间广为流传,以潮州老香黄为代表。201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佛手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等功效,历代本草描述与之基本一致。该文考证结果可对佛手正本清源,历代佛手的炮制加工及性味功效的整理和总结可为规范其炮制工艺和开发利用提供文献支持。
罗思敏吴孟华周宇黄子韩张英马志国曹晖
关键词:佛手香橼本草考证
姜炭在虚寒性出血证大鼠体内的整合药代动力学与温经止血药效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姜炭在虚寒性出血证大鼠体内的整合药代动力学与温经止血药效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姜炭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姜炭组大鼠诱导虚寒性出血证模型。造模同时,姜炭组大鼠灌胃给予0.007 g/kg姜炭乙酸乙酯提取液,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5 d。末次给药后分别于0.083、0.25、0.5、0.75、1、2、3、4、6、8、10、12 h采集血样。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血清中6-姜烯酮、6-姜烯酚、姜酮、二乙酰基-6-姜酚、6-姜酚、10-姜酚的含量。基于自定义权重系数法建立整合药代动力学模型,并计算整合药动学参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lα)的含量,并计算药效强度。对整合血药浓度与药效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建立整合药代动力学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半衰期(t1/2)为(3.59±0.20)h,达峰时间(Tmax)为(3.00±0.00)h,最大浓度(Cmax)为(6.34±0.24)μg/ml,曲线下面积(AUC0-∞)为(44.44±1.41)μg·h/ml,平均滞留时间(MRT)为(5.85±0.18)h,表观清除率(CL/F)为(47.29±1.49)ml/(mg·h)。②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血清TXB2含量及TXB2/6-keto-PGFlα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姜炭组大鼠各时间点血清TXB2含量及TXB2/6-keto-PGFlα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且药效强度较高。③多成分整合血药浓度与血清TXB2和TXB2/6-keto-PGFlα的药效强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给药4 h后整合血药浓度与药效强度呈正相关。结论:姜炭药效组分在虚寒性出血证大鼠体内的整合药代动力学与温经止血的药效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林燕路咪咪孟江张英曹晖
关键词:姜炭温经止血药效学
第二十届全国药学史本草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药学会岭南中草药资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广东省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2020年
2019年11月16日,花园城市珠海仍处于金秋时节,丹桂飘香,第二十届全国药学史本草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药学会岭南中草药资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广东省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在珠海丽珠集团3楼大礼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共同研讨本草学术(图1)。
黄子韩吴孟华万芳
关键词:药学史花园城市本草
橘红与化橘红采制、炮制及功效的古今演变探析被引量:6
2021年
古代橘红基原经历了橘及其栽培变种、柚及其特异性变种化州柚的品种延续与变迁,前者为橘类橘红,后者为柚类橘红,橘红在清朝以前以橘类橘红为主,清及以后,以化州柚为代表的柚类橘红脱颖而出。1949年以后,由于化州柚产地遭到破坏,不得已以普通柚补充,柚与化州柚从此于《中国药典》中共同列为化橘红的基原,前者称光橘红,后者称毛橘红。该文从采制、炮制及功效角度,梳理橘红的历史应用情况。考证发现,(1)柚类橘红原植物经历了"果实成熟时采收"至"未成熟时采收"的转变。橘红的采收加工方法于宋·苏颂《本草图经》中首次记载,至明清时期,橘类橘红强调去白需极净,而毛橘红则加工成不同规格(七爪、五爪、象眼块等),民国时期,出现化州柚幼果的加工工艺。(2)橘红的炮制方法最早于《雷公炮炙论》中出现,首次使用鲤鱼皮制,考证推测鲤鱼皮制有助于橘红消骨哽。宋金元时期出现焙制、炒制及盐制橘红,明清时期出现蜜、土、姜汁、白矾作为橘红的炮制辅料。其中橘类橘红以盐制为主,盐制毛橘红则较为少见,原因或为前者需盐以辅助下气,而后者自身下气消痰能力极强,无需盐制。炒制、蜜炙的炮制方法有助于降低毛橘红的峻烈之性。(3)从橘红的功效应用历史梳理可知,橘红的药用价值于汉唐萌芽,宋金元发展,明清成熟。毛橘红的应用历史从明清伊始,如今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药性考证可知,光橘红性寒,毛橘红性温、峻,两者药性不同,不宜继续将柚、化州柚同列为化橘红基原,目前化州柚已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建议下一版《中国药典》将化橘红仅收载来自化州柚者。该考证结果有助于橘红、化橘红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为化橘红及其炮制品的合理运用提供数据支持。
钟楚楚吴孟华余品皓李锋张英马志国谢超杰曹晖
关键词:橘红化橘红采制
橘红与化橘红的古今演变探析被引量:9
2021年
古代橘红药材有橘类橘红和柚类橘红2种,分别对应《中国药典》收载的橘红和化橘红。纵观历代本草,不同时期橘红的品种与入药部位同中有异。该文以朝代为脉络,对本草所载橘红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在谢宗万先生"药材品种延续论"与"药材品种变迁论"的指导下,结合实地调研,探析橘红来源品种和药用部位的演变与原因。东汉及以前,橘柚并用,以皮入药;南北朝时期,橘皮的使用方法即为取陈者"汤浸去穰",已具备橘红使用外层果皮入药的实质,来源品种为橘Citrus reticalata;宋代出现橘红的名称和入药记载,品种和部位延续前朝,并出现不去穰的使用方式,称为"陈皮";橘红在本草中单列始于明《本草汇言》,明代各本草均以广东为橘红的道地产地,结合地方志推测其来源既有橘,又有化州柚C.grandis‘Tomentosa’;清代和民国时期橘红来源品种为橘和化州柚,以后者为最优,仍以外层果皮入药,民国化州柚药用部位新增原个幼果。1949后,柚C.grandis与橘、化州柚的外层果皮一并被《中国药典》收录在橘红药材下。自南北朝至民国时期,柚皮均为橘红的伪品,故现《中国药典》化橘红来源收载的柚的外层果皮与历史记载相悖。1985年版起《中国药典》始分橘红和化橘红2种,化橘红仅用化州柚和柚未成熟或近成熟果实的外层果皮,未收载现化橘红商品主流的化州柚幼果。考证结果有助于理清橘红与化橘红品种和药用部位的历史演变脉络,由此建议下一版《中国药典》收录化橘红的品种仅用化州柚,删除柚,药用部位在未成熟或近成熟果实的外层果皮基础上新增幼果。
吴孟华钟楚楚余品皓李锋张英马志国曹晖
关键词:橘红化橘红化州柚药用部位
中药蒸法的历史沿革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蒸法是一种传统中药炮制方法。笔者以《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古代)一书为线索,并核查本草原著,从蒸制方法、蒸制品种、蒸制工艺质量控制方法、蒸制目的 4个方面对蒸法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整理与分析。梳理后发现蒸法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清蒸法,到后来增加各种辅料蒸法等共56种蒸制方法。蒸制品种宋代记载最多,达104种,宋代新增品种也最多,有90种;南方各省市炮制规范中记载的蒸制品种较多,其中广东省有43种。蒸制工艺质量控制方法唐代有蒸软、蒸熟、蒸极黑、蒸干、蒸制时间、蒸制次数;宋代增加蒸至气香味甘、蒸烂;明代增加毒性药物蒸至不麻舌无毒,到清代增加蒸润等。蒸制目的历代主要记载有增强补益作用、缓和药性、减少副作用、降低毒性、除去非药用部位、便于切制等,现代增加了保存药效、利于贮存等目的。从蒸制发展历史过程来看,春秋战国到汉代是蒸制发展的萌芽期,南北朝、唐、宋是蒸制发展的快速期,明、清是蒸制发展的繁荣期。通过对蒸制历史沿革的整理和总结可为蒸制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孟江张英曹晖王孝涛
关键词:炮制品历史沿革本草考证
鱼鳔的本草考证被引量:15
2018年
通过查阅古今本草典籍并结合现代研究文献,对鱼鳔的名称、基原、加工炮制、功能主治进行梳理与考证。鱼鳔最早以"鱁鮧"之名出现于北魏末年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历代古籍中出现的名称还有鱁鳀、鱼白、鱼鳔、鱼肚、线鱼鳔等,主要来源于硬骨鱼类的石首鱼、鲟鱼、鲻鱼、鳇鱼、鲇鱼等5种鱼鳔。炮制加工方法主要有碎剉、切段(丝)、微焙、炒黄等。鱼鳔在古代作为外用药主治疮毒肿痛,内服药主治破伤风、产难、腰膝酸软等症,现如今鱼鳔作为珍贵的药食两用品种用于美容养颜、产后补血等。
邓秋婷吴孟华张英曹晖
关键词:鱼鳔花胶本草考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