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品数:248 被引量:1,113H指数:14
相关作者:苏孝良宋淑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1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7篇农业科学
  • 3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5篇生物学
  • 28篇天文地球
  • 17篇经济管理
  • 7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5篇历史地理
  • 4篇水利工程
  • 4篇社会学
  • 3篇建筑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8篇石漠化
  • 65篇土壤
  • 26篇喀斯特地区
  • 25篇喀斯特石漠化
  • 20篇石漠化治理
  • 17篇养分
  • 17篇花椒
  • 16篇群落
  • 15篇顶坛花椒
  • 15篇生态
  • 13篇植被
  • 13篇植物
  • 13篇土壤养分
  • 13篇喀斯特石漠化...
  • 11篇白云岩
  • 10篇土地利用
  • 8篇岩溶
  • 8篇喀斯特山区
  • 7篇草地
  • 6篇土壤质量

机构

  • 244篇贵州师范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贵州大学
  • 10篇西南大学
  • 8篇贵州省畜牧兽...
  • 6篇贵州省农业科...
  • 5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贵州财经大学
  • 2篇贵州师范学院
  • 2篇贵州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广州大学
  • 1篇贵阳学院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贵州科学院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作者

  • 14篇熊康宁
  • 9篇曾成
  • 9篇刘子琦
  • 6篇张锦华
  • 6篇李渊
  • 4篇金道超
  • 4篇肖时珍
  • 4篇李开萍
  • 3篇周忠发
  • 3篇肖华
  • 3篇孙玉川
  • 3篇肖杰
  • 3篇曹洋
  • 3篇董晓超
  • 2篇赵泽英
  • 2篇孙黔云
  • 2篇蓝家程
  • 2篇杨庆雄
  • 2篇陈航
  • 2篇朱大运

传媒

  • 18篇西南农业学报
  • 11篇中国饲料
  • 10篇生态学报
  • 10篇广西植物
  • 9篇中国岩溶
  • 8篇水土保持研究
  • 8篇贵州农业科学
  • 6篇中国农业科技...
  • 5篇长江流域资源...
  • 5篇贵州师范大学...
  • 5篇生态学杂志
  • 5篇家畜生态学报
  • 5篇2017中国...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农技服务
  • 4篇南方农业学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世界林业研究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环境化学

年份

  • 3篇2024
  • 11篇2023
  • 26篇2022
  • 34篇2021
  • 45篇2020
  • 31篇2019
  • 48篇2018
  • 31篇2017
  • 15篇2016
2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织金洞CO_2浓度空间分布与昼夜变化的规律及成因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为获取织金洞CO2浓度的连续昼夜变化情况,分别以4 h为间隔,对洞内41个点和以15 min间隔对洞内4个监测点,进行连续昼夜监测分析。研究表明:1织金洞中稳定段CO2浓度变化与海拔的相关性较高,集中在距入口相对高差20 m范围内变动,洞口段CO2空间变化差异主要与洞道结构和裂隙发育情况有关,其水平对流强度大于其垂直下沉;2观测期间洞内CO2浓度呈类正弦曲线的准周期昼夜变化,分别以19:0020:00和03:0004:0008:00为峰值和谷值;3织金洞CO2浓度变化受旅游活动、洞穴内外空气对流交换扩散及滴水脱气过程的多重影响,30年对外旅游开放使洞内温度升高23.5℃,CO2浓度升高约50 mg/L,初步说明整体上自然因素强于游客活动的影响;旅游旺季游客活动明显增强。深入研究其不同尺度时空变化,有助于揭示洞穴微气候变化及其与大气间交换响应的耦合过程及洞穴系统的碳循环特征与源汇关系,进而分析次生沉积物的沉积与再溶蚀机制,为开发和保护织金洞提供依据。
张强周忠发陈全谢雅婷
关键词:CO2浓度织金洞
喀斯特小流域栓皮栎林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7
2018年
为比较石漠化环境与喀斯特森林土壤螨类的群落结构差异,对贵州喀斯特地区朝营小流域栓皮栎林的土壤螨类群落结构本底进行了研究,经2014年各季节的4次调查,共发现土壤螨类3目54科83属.对螨类属数、个体数量、个体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SR)、Pielou均匀性指数(J)、捕食性螨类成熟度指数(MI)、甲螨MGP类群和甲螨营养结构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螨类在类群属数和个体数量上均以甲螨亚目的属占优势,夏季和秋季具有丰富的属数、较高的个体密度与多样性,春季和秋季具有丰富的个体数量,群落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捕食性螨类夏季生态类群以K选择型为主,其他季节以r选择型为主;甲螨生态类群主要为P型和O型,缝甲螨属、异珠足甲螨属和合若甲螨属等属构成了栓皮栎林土壤螨类的营养功能集团.研究表明,该区山毛榉林与其他地区山毛榉林、其他不同类型森林的土壤螨类主要类群存在差异,其中含丰富属组成的派伦螨科、厉螨科、奥甲螨科和单翼甲螨科以及多奥甲螨属、派伦满属、菌甲螨属和单翼甲螨属等数量上占优势的类群属可作为山毛榉林土壤环境的生物指示.
陈浒金道超张燕
关键词: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生态类群
硒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在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21年
硒是动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广泛参与机体组织的生理过程和体内代谢,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营养生理功能。本文综述了硒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牛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不同化学形式硒的使用效果,旨在为牛硒营养的研究提供参考,为生产上合理选择硒源提供借鉴。
刘旭光熊康宁汤小朋池永宽
关键词:生物学功能
U-M协同育人模式的建构与实践——以“喀斯特地貌”为例
2022年
教书与育人是“教”与“学”深度融合的产物,当前在教学体制改革纵深化推进过程中,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学、中学、小学的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形成机制灵活、渠道互通的人才培养体制。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进一步将协同育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建立权责明晰、稳定协调、合作共赢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基本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纳入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大学与中学的合作既是世界各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也是现阶段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与大学地理专业教育有效衔接的重要方式。
朱大运李九彬杨倩
不同晾晒方式对构树失水速率及饲用价值的影响
构树蛋白含量较高,被广泛应用于饲料加工业,文章以构树的不同晾晒方式出发进行干草调制研究,探讨其失水速率及饲用价值,从而挑选出适宜的构树干草调制方法。采用聚类分析将23种干燥方法分为快速干燥、中速干燥和慢速干燥3类,从平均...
杨苏茂熊康宁刘兴宜郭文喻阳华池永宽许留兴
关键词:干草调制干燥速率饲用价值
文献传递
中国斑叶蝉族昆虫地理分布格局聚类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本文分析了斑叶蝉族昆虫在中国以及贵州动物地理区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分布格局形成、起源和演化原因。根据中国和贵州斑叶蝉族的地理分布数据,运用MEGA 6.0、SPSS 22.0和ArcGIS 10.2等软件,对斑叶蝉族昆虫的区及亚区分布进行支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斑叶蝉族现代分布中心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华南区的台湾亚区及滇南山地亚区,分布热点地区为西双版纳地区、海南地区和台湾地区。贵州斑叶蝉现代分布中心为黔东低山丘陵省、黔北中山峡谷省和黔南低山河谷省,分布热点地区为铜仁北部的沿河地区、遵义的务川地区及贵州黔东南州的榕江、雷山地区。斑叶蝉族昆虫中国分布区形成的顺序先是东北区,其次是青藏区和蒙新区,最后是西南区、华北区、华南区和华中区。贵州分布区形成的顺序先是黔西高原中山省和黔中山原丘陵省,其次是黔南低山河谷省,最后是黔北中山峡谷省和黔东低山丘陵省。中国分布区中,B21和B22聚类群属级阶元的相似性最高,区间关联性最强。在贵州分布区中黔东低山丘陵省和黔北中山峡谷省属级阶元的相似性最高,物种交流最为频繁。目前,斑叶蝉族昆虫的地理分布格局主要是历史气候变化、当前气候条件以及植被覆盖等生态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区系起源和演化主要受地质构造运动作用;斑叶蝉在各区的分布相似性可能与气候变化引起的物种由南向北扩散有关。
陈晓晓谭超苑晓伟宋月华
关键词:动物地理区划聚类分析
毕节喀斯特石漠化区野生植物资源及区系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为了明确毕节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植物资源及区系特征,该研究于2018年、2019年分别采用样线和样方法对研究区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同时通过标本采集、文献查阅等方法对研究区的植物资源及区系进行分析,为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及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总计133科438属721种,其中蕨类10科13属16种,裸子植物7科9属11种,被子植物116科417属695种;被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15科75属121种,双子叶植物101科342属574种;珍稀濒危植物共35种,隶属于14科24属。(2)资源植物分类中,药用类植物121科339属516种,蜜源植物74科180属333种,食用类植物37科60属75种,观赏类植物75科146属209种,纤维类植物42科82属89种,淀粉和糖料类植物21科37属59种,芳香油类植物25科88属132种,油脂类植物63科117属144种,树脂及树胶类植物17科17属22种,鞣料类38科63属87种,其他植物资源合计68科128属155种。(3)植物区系上蕨类植物的科、属区系分化小,种子植物科的区系划分为9个分布区类型、9个亚型,以热带成分为主;属级水平上共15个分布区类型、20个亚型,属水平上温带成分占优势。研究表明,研究区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植物区系具有温带和热带双重性质和过渡性特征。
张红梅陈浒陈静郭城黄菊
关键词:野生植物资源植物区系石漠化
喀斯特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的理化性质被引量:5
2016年
以中国南方典型喀斯特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定点取样和实验室分析测定方法,研究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土壤理化性质特征,探讨喀斯特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为喀斯特石漠化脆弱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呈现强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土壤容重在不同等级石漠化的差异性不显著;随着石漠化等级程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氮素、磷素、钾素含量有降低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与其他土壤理化因子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容重、孔隙度、有机质、氮素、磷素、钾素是喀斯特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关键因子,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促进土壤养分循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颜萍熊康宁王恒松檀迪郭杰肖杰李开萍
关键词:石漠化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化学性质
喀斯特高原峡谷优势种叶片功能性状分析被引量:26
2019年
该研究对喀斯特石漠化高原峡谷地区优势种的叶片功能性状进行了分析,调查了17种植物的叶片厚度、叶面积、叶片鲜重、叶片干重、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等能反映植物生存策略且易于测量的叶片功能性状,并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探究了叶片功能性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优势种叶片功能性状差异明显,叶片的厚度为0.18~0.78 mm、鲜重为0.07~6.51 g、干重为0.04~3.19 g、叶面积为3.07~325.64 cm^2、叶干物质含量为318.61~573.22 mg·g^-1、比叶面积为60.98~236.90 cm 2·g^-1、叶组织密度为0.022 1~0.036 g·cm^-3。(2)植物通过较小的比叶面积与较大的叶干物质含量来减少水分散失、增加养分储存,以适应高温、缺水少土的环境。(3)叶片功能性状之间存在广泛的相关关系,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叶片厚度对鲜重、干重均表现为促进效应,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及叶组织密度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抑制效应。(4)叶片功能性状随土壤养分的变化产生规律性变化。土壤全氮、全钾和有机碳对叶片功能性状产生显著影响,尤以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喀斯特高原峡谷地区植被恢复及重建的优势种或建群种为翅荚香槐、清香木、枇杷等;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花椒、金银花等经济林树种的适应能力。
程雯喻阳华熊康宁张俞许敏谭代军
关键词:优势种土壤养分
干热河谷石漠化区火龙果地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矿质元素特征被引量:3
2019年
为探讨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特征,促进火龙果生长发育和品质改良,该研究采用套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与农药、地膜覆盖和无措施五种耕作方式,以每种方式土壤的22种矿质元素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耕作方式的矿质元素含量差异,阐明土壤矿质元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与无措施相比,其他耕作方式的Ca、Si、Mn等元素含量呈增加趋势,Fe、Mg、Al等元素含量则降低,Na含量无显著差异。(2)施用有机肥的矿质元素含量最丰富,地膜覆盖次之,套种紫花苜蓿最低。(3)相关性分析表明,火龙果地土壤矿质元素间多存在显著相关性,Al、Si、S、Ni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较密切,其次为Fe、Mg、Na、Mn、Cu和Co,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4)Ca、Fe、Mg、Mn、Cu、Zn和B之间多呈负相关,存在拮抗效应。干热河谷石漠化区在火龙果栽培时,应首选有机肥作为养分添加方式,并及时补充不同耕作方式造成的土壤矿质养分亏缺,尤其是Fe、Mg、Al、Na、Cu、Zn等元素。
钟欣平喻阳华杨丹丽侯堂春
关键词:耕作方式火龙果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