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生产管理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33 被引量:346H指数:12
相关作者:蒋琪张微微王方瑞马伊娜陈吉更多>>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扬州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6篇小麦
  • 7篇氮素
  • 5篇胁迫
  • 5篇干旱
  • 4篇冬小麦
  • 4篇水稻
  • 4篇籽粒
  • 3篇氮素利用
  • 3篇水分
  • 3篇小麦品种
  • 3篇棉花
  • 3篇花后
  • 2篇氮肥
  • 2篇氮素利用效率
  • 2篇淀粉
  • 2篇锻炼
  • 2篇性状
  • 2篇夜间增温
  • 2篇液相
  • 2篇颖果

机构

  • 3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云南省农业科...
  • 2篇石河子大学
  • 2篇江苏徐淮地区...
  • 1篇贵州省农业科...
  • 1篇扬州大学
  • 1篇贵州省亚热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7篇田中伟
  • 6篇戴廷波
  • 6篇姜东
  • 5篇丁艳锋
  • 4篇王绍华
  • 4篇刘正辉
  • 4篇李刚华
  • 3篇凌启鸿
  • 3篇蔡剑
  • 2篇李贵勇
  • 2篇邓安凤
  • 2篇罗德强
  • 2篇周治国
  • 2篇夏琼梅
  • 2篇杨从党
  • 2篇殷美
  • 2篇王强盛
  • 2篇江学海
  • 2篇张磊
  • 2篇修明

传媒

  • 10篇麦类作物学报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作物学报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大豆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2014年全...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9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种子萌发耐高铵胁迫的基因型差异被引量:2
2019年
为明确小麦萌发期的高铵胁迫临界浓度以及耐高铵胁迫的基因型差异,采用温室水培方法,通过研究不同铵(NH+4-N)浓度对小麦种子萌发时期的形态学影响以及不同品种对高铵环境的响应,系统评价了24个小麦品种间种子萌发耐高铵胁迫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随着铵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总根长、根数、株高、胚根干重和胚芽鞘干重逐渐降低;当铵浓度为5.0mM时,上述指标较对照均显著降低。此外,5.0mM铵显著降低了萌发种子内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了淀粉含量,表明5.0mM铵抑制萌发种子贮藏物质动员,影响小麦种子萌发形态形成,确定5.0mM为高铵胁迫临界浓度。从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胚根长度与胚芽鞘长度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胚根干重与根冠比和植株干重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根系对高铵胁迫的响应更敏感。以胚根长度、胚芽鞘长度、植株干重和根冠比耐性指数为筛选指标,将24个小麦品种分为高铵敏感型、中间型和耐高铵型。
刘扬梁智慧孙淑珍田中伟戴廷波
关键词:小麦基因型差异聚类分析
季节间夜间增温对小麦氮素利用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气候变暖表现非对称性,通常冬春季和夜间的增温幅度要大于夏秋季和白天.在2014-2016年两个生长季选用扬麦13和烟农19两个品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季节间夜间增温(T12:冬春季夜间增温;T1:冬季夜间增温;T2:春季夜间...
胡晨曦闫艳艳樊永惠田中伟戴廷波
关键词:小麦土壤无机氮
花后开放式增温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研究背景】全球气候以变暖为主要特征,且存在明显的昼夜非对称性,即夜间升温幅度大于白天。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灌浆期是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大量研究表明灌浆期温度升高会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然而前人的研究主...
窦志唐设刘霞李刚华刘正辉丁承强王绍华丁艳锋
关键词:水稻
文献传递
冬春季夜间增温对冬小麦植株氮代谢和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为明确非对称性增温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以不同品质类型的扬麦13(弱筋)和烟农19(中筋)为材料,采用大田模拟增温的方法研究了冬春季夜间增温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影响及其与植株氮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增温(WT)、春季增温(ST)及冬春季持续增温(WST)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冬小麦籽粒蛋白质、麦谷蛋白大聚合体(GMP)、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含量,且均以WST处理效应最大。同时,各增温处理对籽粒谷蛋白含量的提高幅度最大,并提高了谷醇比。各夜间增温处理均增加了开花期旗叶面积,提高了氮含量,增强了孕穗至花后21d旗叶的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说明夜间增温促进了叶片生长,增强了植株氮素同化能力。夜间增温处理显著提高了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及贮存氮素转运量,从而增加了氮素向籽粒的分配,促进了籽粒蛋白质合成。因此,冬春季夜间增温提高了小麦氮素吸收同化能力及氮素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从而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且冬春季持续增温对籽粒蛋白质形成有更大的促进效应。
闫艳艳胡晨曦樊永惠王晓娜姜东戴廷波田中伟
关键词:冬小麦夜间增温谷蛋白亚基氮素同化
苗期外源脱落酸和茉莉酸缓减小麦花后干旱胁迫的效应及其生理机制被引量:27
2018年
为探究生育前期喷施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对小麦花后干旱胁迫的缓减效应,在盆栽试验条件下,测定和分析了苗期喷施ABA和JA后花后干旱胁迫下小麦籽粒产量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花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干旱胁迫下,喷施ABA和JA可显著提高植株内源ABA和JA含量、旗叶光合速率和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以及抗氧化酶(SOD、CAT、APX和GR)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说明生育前期喷施外源ABA和JA可缓解花后干旱胁迫对小麦光合的抑制作用,增强干旱胁迫下植株的渗透调节和抗氧能力,促进产量形成。
谢静静王笑蔡剑周琴戴廷波姜东
关键词:脱落酸茉莉酸干旱胁迫
花后5天喷施锌肥有效提高小麦籽粒营养和加工品质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锌是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本试验旨研究不同生育阶段叶面喷施锌肥对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及加工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小麦品种‘扬麦16’为材料,于2013—2015年开展了田间试验。试验设拔节期和花后5天喷施锌肥两个处理,以不喷施锌肥(CK)为对照,分析了小麦锌的积累、籽粒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结果】与对照处理相比,拔节期和花后5天喷锌处理小麦面粉锌含量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27.2%和57.8%。拔节期和花后5天喷锌小麦籽粒总蛋白、蛋白组分、麦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和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LMW-GS)含量显著提高(P<0.05),面粉总蛋白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4.2%和10.3%。成熟期茎、叶、颖壳等器官氮含量也提高,花后5天喷锌处理与对照比较差异显著(P<0.05),喷锌对锌积累量的影响与含量趋势一致。叶面喷施锌肥还显著提高面粉干、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拔节期和花后5天喷锌处理干面筋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7.3%和23.9%,湿面筋含量分别增加15.4%和20.1%。喷锌处理面包体积增大,拔节期和花后5天喷锌处理增幅分别为16.3%和20.0%,而面包的硬度分别下降了13.5%和26.2%,咀嚼性分别下降了6.8%和24.3%(P<0.05),改善了烘焙品质。【结论】花后5天喷锌比拔节期喷锌对小麦籽粒品质影响更大,对小麦籽粒加工品质的改善效果也更明显。锌可促进花后同化氮素在籽粒中的积累是其影响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的主要原因。
董明王琪周琴蔡剑王笑戴廷波姜东
关键词:小麦锌肥营养品质面包
播期对内蒙古西部荒漠区棉花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5
2017年
于2014—201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内蒙古棉花综合实验站设置大田试验,以‘中棉所50’为材料,采用"一膜三管六行"机采棉配套栽培技术种植,研究播期(4月20日、4月30日和5月10日)对棉花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棉花生育时期推迟,生育期缩短,铃期日均温降低,收获密度增加;播期显著影响棉株干物质累积、养分吸收与分配,以及产量和品质形成,4月30日播种条件下,棉株干物质和养分在经济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养分总积累量及养分的皮棉生产效率较高,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达6505.9和2660.9 kg·hm^(-2),且纤维品质较优;4月20日播期下,收获密度、生物量和养分累积量最低,虽然生物量和养分经济系数最高,但最终籽棉和皮棉产量仍较4月30日播期降低10.9%~14.0%和11.1%~14.2%;5月10日播期,虽然可以避开种子萌发期低温冷害,但棉铃发育期日均温偏低,尽管生物量和养分累积量最高,但是生物量和养分经济系数、养分的皮棉生产效率最低,最终籽棉和皮棉产量较4月30日播期降低32.5%~34.7%和35.9%~36.2%,且纤维品质最差.综合分析,4月30日左右为内蒙古西部荒漠旱区棉花种植的最佳播期.
张国伟张祥陈德华周治国
关键词:播期棉花养分吸收利用
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法测定稻米支链淀粉链长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建立稻米支链淀粉链长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高效液相体积排阻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HPSEC)的测定方法。【方法】先采用丁醇沉降法分离提纯稻米支链淀粉,纯化后的支链淀粉经异淀粉酶酶解切开分支糖苷键,然后运用HPSEC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建立了稻米支链淀粉链长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HPSEC分析方法:Shodex SB-G、Shodex SB-803(1 000—100 000)、Shodex SB-802.5(300—10 000)3根凝胶色谱柱串连,柱温40℃;流动相为0.1 mol.L-1Tris+0.1 mol.L-1NaCl,pH=7.40,流速0.5 mL.min-1;采用示差折光检测器(Differential refractive index detector,RI),检测器温度为37℃;待测样品浓度为5mg.mL-1,进样量20μL。【结果】本法提纯的稻米支链淀粉:淀粉含量为99.4%、蛋白残余为0.02%、支链淀粉碘复合物最大吸收峰为517 nm,为高纯度支链淀粉。供试大米样品脱分支支链淀粉的平均聚合度(DP)分布在2—120,无杂峰干扰。【结论】试验结果和方法验证表明本方法数据可靠、重复性好、简单易行。
杨小雨刘正辉李刚华王强盛王绍华丁艳锋
关键词: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不同磷敏感棉花品种临界磷浓度稀释模型与磷营养诊断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建立不同磷敏感性棉花品种临界磷浓度稀释模型,并基于模型确定磷营养指数,为实现棉花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磷敏感型棉花品种鲁54和磷弱敏感型品种豫早棉9110为试验材料,于2017—2018年在江苏省大丰市稻麦原种场设置施磷量(0、50、100、150、200 kg P2O5·hm-2)试验,分析施磷量对棉花干物质累积、磷浓度动态变化和籽棉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利用2017年棉花地上部生物量和磷浓度数据分别建立2个品种临界磷浓度稀释模型,确定磷营养指数(phosphorus nutrition index,PNI)。利用2018年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并通过2年数据研究磷营养指数和相对地上部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施磷量对铃重没有显著影响,但150、200 kg P2O5·hm-2施磷量下棉花铃数和籽棉产量显著增加。随施磷量的增加,磷敏感型棉花品种鲁54铃数增加幅度为16.0%—37.9%,籽棉产量增加幅度为16.6%—44.9%,均分别高于磷弱敏感性棉花品种豫早棉9110铃数(6.3%—32.6%)和籽棉产量(6.6%—35.6%)的增加幅度。随生育进程的推进,棉花地上部磷浓度逐渐降低,地上部生物量呈升高趋势。在各取样时期,棉花地上部生物量、磷浓度均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升高,表现为0<50<100<150≈200 kg P2O5·hm-2。根据2017年地上部生物量和磷浓度的关系,分别建立了2个品种的临界磷稀释曲线模型(鲁54:Pc=0.784W-0.221,豫早棉9110:Pc=0.774W-0.198)。2个稀释曲线模型的RMSE分别为0.1296、0.1383;n-RMSE分别为17.8504%、18.5447%,说明模型有较好的稳定性,且鲁54的模型稳定性略高于豫早棉9110。与豫早棉9110的模型参数相比,鲁54的参数a、b分别提高了1.29%、11.62%。基于临界磷浓度稀释曲线的PNI随生育进程的推移先升高后下降,在同一取样时期,PNI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升高。PNI与相对地上部生物量显著正相关。【结论】施磷对铃重没有显著影响,但显�
庞保刚曹楠周治国赵文青
关键词:棉花施磷量磷浓度
弱干旱下H_(2)O_(2)稳态调控大豆抗旱性的信号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研究弱干旱胁迫下H_(2)O_(2)稳态调控大豆抗旱性的信号作用,为大豆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大豆科丰1号为材料,用0.5%和5%的PEG-6000模拟不同程度的干旱,测定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中相对含水量、膜脂过氧化程度、活性氧水平、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中抗氧化剂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增加了大豆叶片中活性氧的含量,促进了叶片膜脂过氧化,降低了叶片相对含水量;弱干旱胁迫下叶片H_(2)O_(2)积累并在抗氧化酶和抗氧化剂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持续的稳态,产生信号作用,诱导植株在更强干旱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以及AsA含量的进一步提高,显著降低了丙二醛和H_(2)O_(2)含量,提高了抗旱性,维持了叶片相对含水量的稳定。该信号作用同时具备时效性,会随着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减弱。
陶雨佳李蕾任宗梁卢城宫青涛邢兴华江海东
关键词:大豆干旱抗氧化系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