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肌电图室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2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改变
  • 1篇电生理检测
  • 1篇正中神经
  • 1篇容积
  • 1篇神经电
  • 1篇神经电生理
  • 1篇神经电生理检...
  • 1篇神经束内微电...
  • 1篇生理改变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周围神经
  • 1篇综合征
  • 1篇腓总神经
  • 1篇腕管
  • 1篇腕管综合征
  • 1篇家兔
  • 1篇2型糖尿
  • 1篇2型糖尿病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2篇朱一皓
  • 2篇韩荣
  • 1篇贾晓枫
  • 1篇丁晶
  • 1篇董继宏
  • 1篇陈统一
  • 1篇黄绥仁
  • 1篇陈中伟
  • 1篇汪昕
  • 1篇张键
  • 1篇程青艾
  • 1篇郭思颖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上海医学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改良神经束内微电极采集周围神经电信号
2003年
目的 应用自制神经束内微电极采集家兔周围神经电信号 ,改变电极形状及埋入方式 ,使其更适合长期埋入。方法 以 95 %铂、5 %铱合金制模均匀拉丝成直径为 60 μm的金属丝 ,外加 5 μm聚脂类绝缘体涂层制成微电极 ,距头端 8mm处开始制成 10圈直径为 0 .5mm的弹簧状 ,采用显微外科操作技术将微电极直接插入家兔坐骨神经一神经束中作为记录电极。以神经束外一直微电极作为参考电极 ,远端连接肌电图仪 ,在神经束插入点近端以同心针状电极刺激 ,记录神经束电信号。结果 改良神经束内微电极固定良好 ,且可稳定地记录到周围神经的电信号。经分析已导出的电信导波形具有运动神经动作电位的特征。
贾晓枫陈中伟张键陈统一朱一皓韩荣
关键词:神经束内微电极家兔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电生理改变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8
2001年
目的 :观察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电生理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了 6 0例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周围神经有电生理改变的患者占糖尿病患者的 71.6 % ,分别比较所检神经的各项电生理测定值与患者病程和果糖胺及糖化血红蛋白发现 :和患者病程显著相关的是正中神经运动支的潜伏期延长和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减慢。结论 :病程和糖尿病性微血管病是影响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电生理检查中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检测意义较大。
郭思颖丁晶董继宏汪昕朱一皓韩荣
关键词:周围神经2型糖尿病病程腓总神经电生理改变正中神经
腕管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检测与容积传导问题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腕管综合征 (CTS)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中的容积传导误差。方法 :对 17例患者进行顺向法与逆向法拇、环指感觉潜伏期测定 ,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例患者顺向与逆向法检测结果不一致。顺向法检测出现二种形式的容积传导干扰。结论 :在CTS的神经电生理诊断中 ,拇、环指潜伏期测定时 。
程青艾黄绥仁
关键词:神经电生理检测腕管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