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
- 作品数:336 被引量:2,371H指数:27
- 相关作者:唐小萍周刊社陈涛袁雷马鹏飞更多>>
- 相关机构: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近四十年西藏气温、降水的变化分析被引量:7
- 2000年
- 通过对西藏地区历年气温、降水的变化分析,发现全区大部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夏季增温较冬季明显,气温异常主要出现在春夏两季,90年代出现异常偏暖机率增多。降水主要集中夏半年,干湿季分明。降水的变化波动较大,各区域变化并不一致,呈现出较大的区域性。
- 张核真唐小萍
- 关键词:气温降水
- 西藏羊卓雍湖流域近45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被引量:21
- 2008年
- 利用西藏羊卓雍湖流域气象、水文观测站1961-2005年逐月的平均气温、降水量等资料,分析了近45年流域气温、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和异常年份,以及羊湖水位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45年流域年平均气温以0.25oC/10a的速率显著升高,增温主要表现在秋、冬季。近25年,流域平均降水量除冬季呈减少趋势外,其他各季节表现为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幅为11.4 ̄30.0mm/10a,夏季增幅最大;年降水量以54.2mm/10a的速率明显增加。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除夏季外,其他3季表现为逐年代增温趋势。在夏季,降水量除80年代偏少外,其他3个年代偏多;而冬季相反,80年代降水偏多,其他3个年代偏少。流域年平均气温异常偏高年出现过3次,且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降水多异常年份。自1997年发电以来,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流域平均降水量达409.7mm,明显高于平衡降水量,水位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增多、日照减少,以及气温明显升高、冰雪融水增加是造成水位上升的主要原因。
- 杜军胡军唐述君鲍建华拉巴
- 关键词:气温降水量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 西藏年楚河流域冰川及冰川湖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8
- 2018年
- 本文采用landsat陆地资源卫星数据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川矢量编目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气候统计方法,提取并分析了1987~2014年西藏年楚河流域冰川及冰川湖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7年年楚河流域内共有冰川82条,1987~2014年冰川总面积呈减少趋势,冰川面积减小18.386km2(8.34%),变化率为-5.23km2/10a;1987年流域内面积大于0.2km2的冰湖共有8个,1987~2014年,冰湖总面积呈增加趋势,冰湖面积增加1.489km2(7.06%),变化率为0.323km2/10a;年楚河流域年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0.28℃/10a)。降水对冰川和冰湖变化影响较小,温度的持续升高是冰川和冰湖变化的主要因素。
- 李林李林卓玛卓玛白玛央宗扎西欧珠
- 关键词:年楚河流域遥感冰川
- 长江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0
- 2022年
- 基于1961-2017年均一化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及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Spearman秩偏相关、广义极值分布等方法对长江流域年降雨侵蚀力及侵蚀性的降雨特征时空分布特点、变化趋势和成因、10年一遇次降雨侵蚀力极端变化进行分析,并从总体趋势和极端变化角度综合探讨导致土壤水蚀加剧的气候危险性格局,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及制定针对性精细化水土保护措施和流域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1961-2017年,长江流域年降雨侵蚀力和年侵蚀性的降雨量、降雨日数、雨强变化速率增加,雨强增加趋势明显;2)流域和大部分分区年降雨侵蚀力增加主要受年侵蚀性降雨量和雨强增加变化的影响,多数分区因雨强的显著增加起主导作用;3)71.6%的站点年降雨侵蚀力变化速率增加,10年一遇次降雨侵蚀力1961-2017年相对1961-1990年时段增加的站点比例为61.2%;4)1961-2017年年降雨侵蚀力增加趋势和/或10年一遇次降雨侵蚀力后一时段增加,均可能造成土壤水蚀加剧的危险,长江流域水蚀气候危险性增加的站点范围广,比例多达81.5%,对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十分不利。
- 高歌殷水清陈涛黄大鹏王文婷
- 关键词:降雨重现期
- 近40年西藏色林错流域湖泊面积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18年
- 本文根据1975年地形图、1976~2016年Landsat(MSS\TM\ETM\OLI-TIRS)卫星遥感数据以及流域周围的气象资料分析湖面面积和流域周围冰川变化,并探讨了湖泊面积变化的可能影响气象原因。结果表明:1975~2016年间色林错、错鄂和班戈错湖面面积变化趋势有所不同。这一段时间内色林错湖面面积一直处于增长态势,面积增长为757.35km2,增长幅度为46.7%,增长速率为475.2km2/10a;而错鄂湖面面积在这一段时间内有增有减,但面积增量较小,总体保持稳定,面积增长为3.07km2,增长幅度为1.17%;班戈错湖面在这一段时间内面积略有波动,呈增长趋势,增长为49.75km2,增长速率为19.71km2/10a。从空间动态分布来看,色林错扩大较明显的区域为该湖的北部,班戈错扩大明显区域在东北部。色林错流域,近50a降水量年际变化波动较大,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a增加13.72mm。地表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升高0.37℃。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以气温偏低为主,进入21世纪后,气温快速升温。1986~2016年间色林错流域冰川面积呈现出退缩、减少状态,总共减少了50.16km2,冰川面积变化率为7.57%。综合分析表明,色林错流域湖泊面积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都有关,同时反映出该区域气温升高使得冰川融水量增加对湖泊补给有一定的作用。
- 德吉央宗尼玛吉强巴欧珠曾林洛桑曲珍
- 关键词:色林错湖面变化气候变化冰川变化
- 对喜马拉雅山脉中段6个台站的气候变化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利用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北两侧6个气象站1971—2007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异常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北两侧年、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冬半年升温幅度大于夏半年。年及夏半年平均气温均为随年代升高趋势,而冬半年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较70年代略偏低,90年代后又逐渐升高。21世纪前7a升温最为显著,较20世纪70年代升高0.6~1.1℃。1997年该地区南侧年平均气温发生突变,突变后增温趋势更加明显。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异常偏暖年份出现的几率明显增加,且南侧多于北侧。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侧年及冬夏半年降水均呈增多趋势。南侧年和夏半年降水呈减少趋势,冬半年为增多趋势。降水异常出现在20世纪80、90年代,21世纪后降水出现异常的概率明显减少。近40a,北侧气候具有暖湿化趋势;南侧冬半年与之类似,但夏半年及全年呈暖干化趋势。
- 张核真边巴次仁唐小萍马鹏飞路红亚
-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
- 高原春青稞株成穗数与气象条件关系被引量:8
- 2001年
- 运用统计学原理与计算方法系统分析研究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多年气候因子对青稞株成穗数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株成穗数-气候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青稞三叶~分蘖期降水偏多有利于株成穗数的增加;分蘖~拔节期气温高、降水少,对增加株成穗数极为不利;拔节~抽穗期水热条件配合的好坏,直接影响株成穗数的大小。近35年分蘖~拔节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呈减少趋势,气候变暖、变干均不利于青稞株成穗数的增加。
- 杜军向毓意
- 关键词:青稞气候生态因子有效穗生育阶段
- 青藏高原土壤湿度分布特征及其对长江中下游6、7月降水的影响
- 采用美国气候预测中心1961-2014年逐月土壤湿度资料以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降水格点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高原春季土壤湿度对长江中下游6、7月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年和不同季节的土壤湿度...
- 卓嘎德吉卓玛尼玛吉
- 关键词:青藏高原土壤湿度长江中下游气候变化
- 西藏第二、三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基础和核心,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也关系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以及当地生态环境建设。西藏解放以来,第二、三产业从无到有得到飞速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近几年二、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不断提高,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产业结构和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为主,藏医药、矿泉水等优势产业伴随发展的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本文重点分析西藏不同时期第二、三产业的产值、占地区GDP的结构比例等,探讨了西藏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比例结构,并提出以后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周刊社刘大为洪建昌
- 关键词:产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
- 藏北牧区地表湿润状况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分析
- 1961-2006年西藏那曲地区6个站月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得出潜在蒸散,分析了地表湿润指数的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季节差异,并讨论...
- 杜军边多胡军廖健拉巴
- 关键词:地表湿润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