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干旱农业生态研究所

作品数:31 被引量:656H指数:11
相关作者:刘雪伟魏盼盼叶建圣杨通王斌先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土壤
  • 6篇籽粒
  • 6篇籽粒产量
  • 6篇小麦
  • 6篇膜覆盖
  • 6篇黄土高原
  • 6篇春小麦
  • 5篇地膜
  • 5篇地膜覆盖
  • 5篇水分
  • 5篇土壤水
  • 5篇旱地
  • 5篇旱区
  • 5篇旱作
  • 4篇农业
  • 4篇干旱
  • 4篇干旱区
  • 3篇有机碳
  • 3篇玉米
  • 3篇栽培

机构

  • 31篇兰州大学
  • 12篇甘肃农业大学
  • 6篇会宁县农业技...
  • 4篇中国气象局兰...
  • 2篇石河子大学
  • 2篇西藏自治区农...
  • 2篇西澳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西澳大利亚大...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甘肃省科学院
  • 1篇甘肃省水利科...
  • 1篇榆中县农业技...
  • 1篇会宁县农牧局
  • 1篇国家农业研究...

作者

  • 7篇高玉红
  • 7篇熊友才
  • 6篇牛俊义
  • 6篇刘宏胜
  • 6篇莫非
  • 6篇吴兵
  • 5篇李映
  • 4篇吴姗
  • 4篇周宏
  • 4篇赵鸿
  • 4篇邓浩亮
  • 4篇张恒嘉
  • 3篇王润元
  • 3篇张荣
  • 3篇袁自强
  • 2篇潘剑玲
  • 2篇王绍明
  • 2篇李凤民
  • 2篇代万安
  • 2篇郭瑞英

传媒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土壤通报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土壤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土壤与作物
  • 1篇2017年中...

年份

  • 2篇2020
  • 7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季节性冻融对盐荒地水盐运移的影响及调控被引量:20
2013年
季节性冻融是干旱区土壤盐碱化形成的主要驱动因子,但冻融过程中土壤水盐耦合关系及热量调控机理仍不清楚。通过分析2009年11月~2010年5月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典型盐荒地季节性冻融过程中土壤剖面160cm以内的水分、盐分和温度动态变化,探讨了不同土层冻融过程中水热盐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150cm左右,表土层(0~40cm)温度与气温关系密切;土壤剖面水分呈现“C”型垂直分布,表土层和底土层(100~160cm)含水量较大,而心土层(40~100em)含水量不足10%,土层平均含水率在冻融前期增加了12.91%,而在初蒸期减少了10.01%;土壤剖面盐分在冻结期和初蒸期表聚作用明显,心土层和底土层含盐量稳定,土壤剖面含盐量表现为“积盐-脱盐-再积盐”的变化过程。水热盐之间具有高度协同性,心土层和底土层表现为水盐相随、而表土层为水去盐留的耦合特征,热量传输是调控水盐运移的关键因素。
富广强李志华王建永王绍明王慧莉Asfa Batool熊友才
关键词:季节性冻融水盐运移积盐玛纳斯河流域
旱作地膜覆盖农田土壤有机碳平衡及氮循环特征被引量:43
2015年
近10余年来随着应用面积的迅速增加,地膜覆盖对中国北方旱作农田生产力可持续性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对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增产效果作了简要评述,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地膜覆盖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平衡和氮循环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地膜覆盖沟垄栽培技术有效减轻了旱作农业区水热条件不足对粮食生产造成的限制,从而对提高耕地生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大量文献分析发现,地膜覆盖沟垄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在中国北方半干旱区范围内,水热限制越强烈的地区增产效应越明显。地膜覆盖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平衡和氮循环影响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促进土壤有机碳矿化但同时增加作物根系有机碳输入,初步显示地膜覆盖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可能是中性的。地膜覆盖促进土壤有机氮矿化,提高氮素的有效性,增加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影响化肥氮的作物利用效率、淋溶和挥发损失,但并不明确是否增加反硝化作用。基于目前研究现状,文章提出了旱作地膜覆盖农田需要加强研究的主要领域:(1)土壤有机质稳定性及其增强机制研究;(2)农田养分管理的系统性研究;(3)在水热条件相对较好的旱作农业区,建议结合秸秆覆盖开展更多研究。
李小刚李凤民
关键词:旱作农业地膜覆盖土壤有机碳氮素循环
不同旱地春小麦品种(系)花后旗叶生理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为了明确干旱地区春小麦品种花后旗叶抗旱生理特性对籽粒产量形成的贡献,以7个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系)为品种材料,研究了不同春小麦品种(系)花后旗叶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结果表明:在旱地栽培条件下,各春小麦品种(系)的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花后21 d明显降低,较花后14 d降低了24. 1%。与对照西旱2号相比,甘春25号的旗叶SOD活性在花后7 d、14 d、21 d、28 d分别增加2. 30%、5. 01%、3. 00%和2. 33%。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小麦开花后旗叶丙二醛(MDA)含量逐渐递增,而且07001-2-5品系的旗叶MDA含量增加迅速,在开花后28 d旗叶MDA含量较花后21 d的明显增加了31. 2%。小麦开花后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与MDA含量相反,花后28 d甘春25号的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10. 7%~44. 1%。在产量构成方面,06044-3-7-12品系的穗长明显长于对照9. 2%,而甘春25号的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最大,显著高于西旱2号12. 8%、32%和22. 6%。不同旱地春小麦品种(系)的籽粒产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以甘春25号的产量最高,其次是06044-3-7-12品系,分别比西旱2号显著增产了6. 15%和3. 17%。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甘春25号能维持一个相对较优的生理状态,代谢功能较强,最终较其它品种增产2. 89%~29. 4%。
刘宏胜刘宏胜李映牛俊义高玉红吴兵常瑜田雪梅
关键词:旱地春小麦花后旗叶生理特性
沟垄覆膜玉米栽培下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动态研究
沟垄覆膜栽培技术因其显著地增产效应在黄土高原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现在涉及地膜覆盖对土壤影响的大量研究都集中土壤温度、水分、养分和温室气体排放上,而对于与土壤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研究还未见报道[2]...
张旭龙李明赵阳阳史晓燕李凤民
关键词:黄土高原旱地土壤地膜覆盖
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与豌豆间作对群体总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于2014和2015年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全膜覆盖种植技术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行内间作豌豆对作物群体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4年,当玉米株距为40和50cm时,与不插播相比,在玉米株间插播2株豌豆显著提高了作物群体籽粒总产量;而在株距60 cm情况下,插播豌豆对作物群体总产量无显著影响.2015年,玉米株距40和50 cm情况下,与对应株距的单作玉米相比,在玉米株间插播2株豌豆对群体籽粒总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是在玉米株距60 cm的情况下,株间插播2株豌豆使作物群体籽粒总产量显著增加.导致两个试验年份之间玉米行内间作豌豆的产量效应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生长季降水量在2014年较2015年充沛.综合比较,玉米株距40 cm、株间插播2株豌豆间作形式的籽粒总产量最高.此外,在玉米单作和行内间作中,籽粒总产量均随玉米株距的增大而减小.
高慧朱倩张荣莫天录
关键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种植密度籽实产量叶面积指数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胡麻土壤硝态氮和籽粒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为了探讨黄土高原旱作雨养条件下覆盖种植胡麻田土壤硝态氮动态特征和增产效果,在2015和2016年胡麻生长季,以常规种植模式为对照(CK),研究了3种覆盖方式(全膜微垄覆土穴播、全膜覆土穴播和秸秆覆盖条播)对胡麻籽粒产量和关键生育时期农田硝态氮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覆盖处理的胡麻籽粒产量分别增加56.1%(2015)和22.7%(2016),且均以全膜覆土穴播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覆膜提高了胡麻根际土壤水分含量,在整个生育期的影响程度为先增加后降低;随着胡麻生育进程的推进,土壤硝态氮含量逐渐降低.两年试验中,覆盖处理下胡麻现蕾期0~4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分别比CK增加3.1%~18.6%(2015)和5.1%~16.4%(2016),其中,全膜覆土穴播的增幅最大.2015年,胡麻盛花期和成熟期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积累量较CK分别增加10.2%~22.2%和8.6%~21.4%,特别是在降雨较多的成熟期,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较40~100 cm土层显著提高3.3%~4.9%,说明覆盖处理可以减缓硝态氮向下层的迁移.2016年,生育后期的高温干旱对胡麻生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胡麻成熟期覆盖处理0~10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量较CK显著增加6.6%~18.0%.相关分析表明,胡麻关键生育时期不同土层的土壤硝态氮含量与籽粒产量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考虑,全膜覆土穴播模式是适宜干旱、半干旱区推广应用的胡麻高产高效栽培方式.
高玉红吴兵牛俊义郭丽琢刘宏胜崔红艳李春春可佳
关键词:旱地胡麻覆盖栽培籽粒产量硝态氮
半干旱黄土高原撂荒地演替中引入苜蓿和草木樨后土壤碳氮含量的变化特征
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恢复与增加植被覆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2003年将三个不同景观位置(半阴坡,阳坡和坡顶)的农田弃耕,以自然撂荒作为对照,分别引入紫花苜蓿(Medic...
宋鑫曾昭霞郭志彬袁自强史晓燕叶建圣李凤民
关键词:紫花苜蓿草木樨土壤质量轻组有机碳
施肥和刈割对亚高山草甸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及其关系的影响被引量:20
2014年
施肥和刈割分别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有重要的影响。采用不同施肥水平和刈割频度,研究了施肥和刈割对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及其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5年的施肥和刈割处理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但对物种多样性影响不显著;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因施肥和刈割次数的不同而不同,有负相关、二次函数关系和不相关等几种类型,多数为不相关。此结果表明施肥和刈割并不总是一致性地影响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因此,不同施肥和刈割处理下的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之间并没有确定的关系。
高本强袁自强王斌先高慧张荣
关键词:群落生产力刈割施肥物种多样性亚高山草甸
黄士高原旱作农业生态化与高质量发展被引量:7
2020年
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旱作物农业取得的主要进展:长期有组织大规模地进行梯田建设,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梯田建设标准不断提高,越来越方便于机械化大片农田生产;以合理施肥与多种耕作措施相结合的集成技术体系提高了土地生产力。进入21世纪以来,以沟垄地膜覆盖为主体的作物栽培与耕作体系获得大面积推广。在半干旱及其偏旱地区,相较于过去的作物系统,土地生产力几乎成倍增加。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在地膜覆盖栽培下,产量增幅远大于其他作物,为粮草畜经协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力地推进了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提出了旱作农业生态化主要内容和目标:面对新时期黄土高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将创新旱作农业生态化技术体系和发展模式,推进优质特色旱作农业发展,探索生态重建由被动向主动的方式转变,实现区域生态优良化发展目标。
李凤民
关键词:黄土高原旱作农业草食畜牧业
极端干旱条件下燕麦垄沟覆盖系统水生态过程被引量:12
2014年
围绕极端气候条件下沟垄沟覆盖系统水文过程和水生产力变化问题开展两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以裸燕麦坝莜3号品种为材料,于2010年和2011年在甘肃定西进行,以充分灌溉为对照组,设置平地无种植、垄沟无覆膜种植、垄沟覆膜种植、裸地4个处理(此4个处理均无灌溉),测定生育期降雨、气温、0—140 cm土壤剖面水分变化、作物生长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阶段性极端干旱和全生育期极端干旱两个类型,均导致所有处理组中土壤剖面60—100 cm的"土壤干层"现象,垄沟覆膜处理对"土壤干层"现象具有显著的缓解效应。与对照组相比,垄沟覆膜处理显著促进了收获期土壤剖面贮水量的回升,其贮水量分别提高了41.2 mm(2010年)和22.4 mm(2011年),全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和水生产力分别提高了1.7、0.4 kg·hm-2·mm-1(2010年)和6.5、9.8 kg·hm-2·mm-1(2011年)。另外,垄沟覆膜处理组的地上生物量比对照组降低了30.5%(2010年)和67.42%(2011年),但收获指数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3.4%(2010年)和55.6%(2011年)。研究表明,垄沟覆膜处理促进了降水向土壤水和作物水的转化效率,显著地缓解了作物水分供需矛盾,是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的重要生态策略。
周宏张恒嘉莫非赵鸿王润元吴姗邓浩亮Asfa BatoolBaoluo Ma熊友才
关键词:土壤水分燕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