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林木有害生物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4 被引量:6H指数:1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地理分布
  • 3篇潜在地理分布
  • 3篇基因
  • 3篇MAXENT
  • 3篇病菌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转录
  • 2篇转录组
  • 2篇美国白蛾
  • 2篇环境变量
  • 2篇白蛾
  • 1篇蛋白
  • 1篇冬青卫矛
  • 1篇毒蛾
  • 1篇毒力
  • 1篇毒力测定
  • 1篇毒液
  • 1篇芽胞
  • 1篇芽胞杆菌

机构

  • 14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篇杨帆
  • 1篇李晓娟
  • 1篇杨素娟
  • 1篇张杰
  • 1篇陈敏
  • 1篇张英
  • 1篇曹利军

传媒

  • 7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菌物学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脱氧野尻霉素对美国白蛾生长发育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为揭示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对含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寄主植物的适应机制,用含不同浓度DNJ的人工饲料饲喂美国白蛾幼虫,测定饲喂后美国白蛾幼虫的死亡率、生长发育指标、营养效应指标和体内解毒酶活性。结果表明,浓度0.125%~2.000%DNJ处理6 d后,美国白蛾5龄幼虫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最高达52.50%。DNJ对美国白蛾的亚致死浓度LC25和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0.41%和1.80%。0.5%DNJ处理后美国白蛾幼虫总发育历期延长20.75%,幼虫总存活率、化蛹率、雄雌比和单雌产卵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浓度0.125%~2.000%DNJ处理后美国白蛾幼虫相对取食量较对照显著升高,而食物转化率、食物利用率和相对生长率却低于对照,且随着DNJ浓度升高均逐渐降低。DNJ能诱导美国白蛾5龄幼虫中肠内细胞色素P450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ATP结合盒转运蛋白3种解毒酶的活性,但每种酶的诱导模式不同。表明美国白蛾幼虫可能通过调节食物利用策略和激活解毒代谢等途径对一定浓度的DNJ产生生理适应。
莫夏娜潘忠玉陈敏
关键词:美国白蛾1-脱氧野尻霉素生长发育指标解毒酶活性
基于沟眶象属两近缘种不同虫态转录组的气味受体基因鉴定及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基于沟眶象属Eucryptorrhynchus两近缘种沟眶象E.scrobiculatus和臭椿沟眶象E.brandti不同虫态的转录组数据进行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OR)基因的鉴定及表达特征分析,补充两种象甲的气味受体信息,为之后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沟眶象(幼虫、蛹和成虫)和臭椿沟眶象(卵、幼虫、蛹和成虫)不同虫态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OR基因序列;基于两种象甲触角转录组数据,对两种象甲筛选得到的ORs进行种间和种内的序列比对;利用最大似然法对两种象甲新鉴定的ORs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根据两种象甲不同虫态转录组数据中OR基因的FPKM(fragments per kilobase per million mapped fragments)值对新鉴定的OR基因进行表达丰度分析;利用qPCR检测新鉴定的OR基因在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不同发育阶段和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结果】从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不同虫态转录组数据库中分别鉴定出6和4个OR基因,都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根据与触角转录组数据的序列比对结果,从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分别新鉴定出4个(EscrOR50-53)和2个(EbraOR46-47)OR基因;在两象甲种间发现了一对可能的同源基因EscrOR53和EbraOR45。系统发育树显示,6个新鉴定的OR蛋白分属于鞘翅目OR亚家族2B和7。结合不同虫态转录组的FPKM数据及qPCR检测的时空表达谱得知,沟眶象3个和臭椿沟眶象2个新鉴定到的OR基因均在成虫的非嗅觉组织中高表达,且在卵、幼虫或蛹期也有表达。【结论】本研究明确了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不同虫态转录组中的气味受体基因及其时空表达谱,并且发现两种象甲的生殖器官中可能存在非嗅觉的功能性的ORs,提示其可能在发育的早期阶段就已发挥功能。
路艺王倩温俊宝
关键词:沟眶象臭椿沟眶象转录组气味受体
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双组分基因缺失突变及其生物学表型分析
2021年
【目的】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是革兰氏阴性细菌Lonsdalea populi引起的杨树枝干病害,其危害严重,已造成欧美杨人工林的重要经济损失。双组分系统是细菌致病过程的关键调控途径之一。目前,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的双组分系统如何调控致病过程仍缺乏系统研究。因此,本研究开展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的双组分编码基因的缺失突变及突变体表型分析,为深入解析其致病机制提供遗传材料。【方法】本研究以欧美杨溃疡病菌菌株N-5-1为研究对象,利用双亲结合方法获得了28个双组分系统基因的缺失突变体,并通过表型测定方法分析了这些基因突变体的致病性、生长、游动性、生物膜形成和抗逆性等表型特征,研究不同双组分系统编码基因对该病菌致病过程的调控。【结果】构建了36个欧美杨溃疡病菌的双组分编码基因的敲除重组载体,获得了28个基因的缺失突变体。致病性测定表明18个双组分基因的敲除降低了病原菌的毒性,其中8个突变体毒性丧失。此外,还获得了调控游动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突变体以及在逆境胁迫反应(金属离子、盐离子、抗生素等胁迫)有缺陷的突变体。【结论】本研究获得了5个显著影响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菌毒性及其他生物表型的双组分基因,为后续双组分信号调控致病机制研究提供了遗传材料。
陈晓萌王悦辰柴栩婴李爱宁王永林
关键词:双组分系统逆境胁迫
云杉腐烂病菌Cytospora piceae全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壳囊孢属(Cytospora)真菌引起的林木腐烂病和枝枯病,是一类重要的、分布广泛的枝干病害,可引起重大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探究不同腐烂病菌的全基因组特征,分析其与寄主选择和致病性相关的基因或基因家族的差异性,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腐烂病菌与寄主互作的分子机制,为腐烂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PacBio测序技术对云杉腐烂病菌Cytosporapiceae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组装,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从基因组水平探究引起腐烂病的4种腐烂病菌的基因组的差异,分析其共有的和特有的与致病相关的基因家族。【结果】C.piceae基因组大小为39.25 Mb,GC含量为51.79%。基于单拷贝直系同源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C.piceae与Cytospora chrysosperma的进化关系相近,Valsamali和Valsapyri则更相近。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表明,4种腐烂病菌均具有重复诱导的点突变(RIP)活性,其中,C.piceae的RIP活性最强。与其他3种腐烂病菌相似,与木质素降解相关的AA3和AA7家族在C.piceae中显著扩张,但木质素降解关键酶AA5家族均缺失;C.piceae和C.chrysosperma基因组中果胶降解关键酶GH28和CE8家族基因的数量与V.mali和V.pyri相近。4种腐烂病菌都含有较多数量的MFS(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超家族转运蛋白和较少的ABC(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超家族转运蛋白,但C.piceae含有更多DHA2、PDR和MDR类转运蛋白。4种腐烂病菌的分泌蛋白的GO分类分子功能主要集中在水解酶活性,其中V.mali含有最多数量的该类别基因;而生物学过程则集中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果胶分解过程和氧化还原过程。在次生代谢核心基因中,C.piceae的PKS基因明显少于V.mali和V.pyri;在C.piceae含有的4个特异性次生代谢基因中,3个为NRPS基因。【结论】4种腐烂病菌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的种�
周文秀田呈明游崇娟
关键词:全基因组测序比较基因组学
对舞毒蛾高毒力Bt杀虫蛋白协同增效组合的筛选
2016年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innaeus)是世界性的重要农林业害虫。研究Bt蛋白对舞毒蛾幼虫的毒杀作用,筛选出高毒力Bt蛋白及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蛋白组合,将为舞毒蛾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本研究提取11种Bt蛋白对人工喂养的3日龄舞毒蛾幼虫进行初步筛选,初筛结果发现Cry1Ac、Cry2Ab、Cry1Ca、Vip3Aj 4种蛋白具有较高毒力。进而分别测定了这4种蛋白的LC50;7 d的生测结果表明,杀虫毒力最高的为Cry1Ac蛋白,LC_(50)达到了2.47μg/g;Cry2Ab和Cry1Ca两种蛋白的LC_(50)分别为29.19和42.45μg/g,表现出了较强的杀虫活性;而Vip3Aj的LC_(50)为101.26μg/g,具有中等毒力,这是首次发现该新基因表达产物具有杀虫活性。然后进一步将Cry1Ac与Cry2Ab、Cry1Ac与Cry1Ca、Cry1Ac与Vip3Aj、Cry2Ab与Cry1Ca按1:1混配,测定蛋白组合的杀虫活性并计算增效因子。结果发现,Cry1Ac+Cry2Ab混配蛋白LC_(50)达到0.64μg/g,协同毒力指数最高,为7.098,具有很强的协同增效作用;Cry1Ac+Cry1Ca和Cry1Ac+Vip3Aj混配蛋白LC_(50)分别达到0.76和1.06μg/g,协同毒力指数分别为6.162和4.539,也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杨帆杨素娟曹利军耿涌鑫张杰陈敏
关键词:舞毒蛾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蛋白毒力测定
松树蜂毒液对寄主松树致病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3年
松树蜂Sirex noctilio是一种原产于欧洲各国、蒙古国、格鲁吉亚共和国和北非国家的松科林木蛀干害虫,属于国际上重大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其雌成虫产卵时向寄主树干注射毒液和共生真菌——网隙裂粉韧革菌Amylostereum areolatum。一般认为毒液能削弱寄主林木的防御能力,是导致寄主树木针叶出现变黄、枯萎等早期病理症状的主导因素,也是为共生真菌侵染创造条件的“条件作用剂”。毒液和共生真菌均不能单独致死林木,只有两者联合作用才会对寄主林木有致死性。该文综述了松树蜂毒液成分及性质、寄主松树对毒液的生理响应和松树蜂毒液作用的分子机制,并对植物激素诱导植物防御反应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有助于促进毒-菌致寄主林木受害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基于植物激素免疫诱抗剂等新防控途径的开发。
孟昕辛本花石娟
关键词:毒液生理响应分子机制
樟子松墨天牛在中国的适生区预测及传入风险评估
2023年
为明确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传播媒介樟子松墨天牛Monochamus galloprovincialis传入我国的可能性及其潜在风险,通过收集该天牛的现有分布数据、寄主信息和海关截获记录等资料,立足于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的关键节点,利用MaxEnt模型和@RISK软件对其适生区范围和传入可能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樟子松墨天牛的适生区遍布全国多地,总适生区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2.0%,其中以低适生区为主,中、高适生区分布在我国南方,涉及云南、重庆和贵州等省(直辖市)。在现有条件下,该天牛随针叶原木传入我国的概率均值为6.59×10-5。依据敏感性分析结果,入境针叶原木携带樟子松墨天牛的概率以及不合格原木中樟子松墨天牛的感染比例是影响樟子松墨天牛传入的关键因素。因此,为防止樟子松墨天牛传入我国,建议应加强对入境针叶原木中樟子松墨天牛的检疫力度。
孙冬瑞吴卓瑾丁俊石娟
关键词:潜在分布区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欧洲榆小蠹的全球潜在地理分布
2023年
为探究欧洲榆小蠹Scolytus multistriatus在全球的潜在地理分布,根据其全球分布数据和筛选出的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预测其在当前气候及未来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区。结果显示,所建MaxEnt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大于0.9,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可靠;利用刀切法对筛选出的环境变量进行分析后发现,12月平均最低温度对欧洲榆小蠹在全球的分布影响最大,同时也提供了最多的特有信息。在当前气候条件下,欧洲榆小蠹在全球的潜在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15°N~70°N和20°S~60°S之间,包括北美洲中部及南部、南美洲南部及东南沿海、欧洲、非洲中部、亚洲东部和大洋洲,适生区总面积约4.62×10^(7)km^(2)。欧洲榆小蠹在我国的适生区广泛分布于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适生区总面积约为3.27×10^(6)km^(2)。在未来气候条件下,欧洲榆小蠹的适生区面积将会扩大,并在SSP585(2081—2100年)情境下达到最大,为5.93×10^(7)km^(2)。鉴于欧洲榆小蠹在我国具有较广的适生区,建议加强对其的检验检疫力度,防止其侵入我国。
梁特王清栋辛本花吴卓瑾石娟
关键词:欧洲榆小蠹潜在地理分布气候变化环境变量
基于MaxEnt和ArcGIS的黑腹尼虎天牛潜在地理分布预测
2023年
为明确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黑腹尼虎天牛Neoclytus acuminatus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基于MaxEnt模型、ArcGIS软件及全球分布数据预测当前气候和未来气候(2个情景)条件下黑腹尼虎天牛在全球和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域,并分析影响黑腹尼虎天牛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结果显示,MaxEnt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62,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可靠;影响黑腹尼虎天牛潜在地理分布的5个关键环境变量分别是5月平均降雨量、11月平均最高温度、温度变化方差、7月平均降雨量和最湿季度平均气温,贡献率分别为40.5%、33.2%、23.9%、2.2%和0.1%。在当前气候条件下,黑腹尼虎天牛在全球的适生区较广泛,总面积约为3928.63×10^(4)km^(2),且在我国湖北、安徽及浙江等省存在高适生区和中适生区;在未来气候条件下,黑腹尼虎天牛在全球范围内的适生区总面积会进一步增加,并且在我国的高适生区面积也会进一步扩大。
王坤石娟梁特
关键词:适生性分析潜在地理分布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梨火疫病菌的潜在地理分布
2023年
为探究梨火疫病菌解淀粉欧文氏菌Erwinia amylovora在全球的潜在地理分布,基于其全球分布数据和筛选得到的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对其在当前气候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预测,并利用刀切法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筛选对梨火疫病菌分布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变量。结果显示,对梨火疫病菌分布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变量包括2月平均最高温度、1月平均降水量、7月平均最低温度、温度变化方差、昼夜温差月均值和7月平均降水量,表明春季和夏季的温度和降水对梨火疫病菌的分布有较大影响。在当前气候条件下,梨火疫病菌在全球的适生区分布较广,适生区总面积达到5.58×10^(7)km^(2),且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沿海地区、地中海沿岸和亚洲中部及东部的部分地区;梨火疫病菌在我国的适生区总面积为7.36×10^(6)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76.70%;在未来气候SSP126和SSP585情景下,梨火疫病菌在全球的适生区总面积分别为5.52×10^(7)km^(2)和5.24×10^(7)km^(2)。表明梨火疫病菌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潜在威胁,应加强监测与防控。
吴卓瑾梁特石娟
关键词:梨火疫病菌潜在地理分布气候变化环境变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