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华大学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

作品数:13 被引量:11H指数:3
相关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汕头大学医学院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生物力学工程省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0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通事
  • 3篇交通事故
  • 3篇病理
  • 2篇道路交通
  • 2篇道路交通事故
  • 2篇多器官功能
  • 2篇多器官功能衰...
  • 2篇人身
  • 2篇人身伤害
  • 2篇衰竭
  • 2篇器官
  • 2篇器官功能
  • 2篇器官功能衰竭
  • 2篇功能衰竭
  • 2篇案例分析
  • 1篇代谢
  • 1篇代谢酶
  • 1篇电击
  • 1篇定量病理学
  • 1篇胸腔

机构

  • 13篇北华大学
  • 10篇汕头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吉林省人民检...

作者

  • 3篇于晓军
  • 3篇刘卯阳
  • 2篇李晋川
  • 2篇樊瑜波
  • 1篇王海鹏
  • 1篇王典
  • 1篇杨天潼
  • 1篇徐小虎
  • 1篇徐国辉
  • 1篇郭庆
  • 1篇李品玉

传媒

  • 6篇全国第七次法...
  • 3篇全国第六次法...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肝脏
  • 1篇伤残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法医学杂...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体表损伤面积法医学鉴定软件开发及应用
作者完成了人体表损伤法医学鉴定软件,可进行各种体表损伤和瘢痕面积、长度、骨折畸形愈合角度和关节活动度等测算。适用于人体轻伤和重伤、交通事故损伤、工伤、军人伤残、意外伤害保险等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亦可用于临床烧烫伤等损伤...
于晓军刘卯阳郭庆樊瑜波张立予孙天恩
文献传递
人体正常和病理肝脏体积、密度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检测不同病变肝组织密度值,获得不同的密度值范围与不同病变形态学表现的关联性,为病理学和法医学尸检提供简便、可靠的肝脏病变的诊断依据。方法应用自主研制的电子智能化体积密度仪,同步检测171例尸体肝脏的质量-体积-密度,根据大体及组织形态学改变将密度分为5组,对各组密度值均数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肝密度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均不显著;不同病变组密度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1)。结论正常及不同病变肝密度与其形态学表现有密切关联。
徐国辉于晓军樊瑜波于文李晋川刘卯阳
关键词:肝脏体积体质人类学定量病理学
抗生素救治感染性休克致死2例分析
<正> 1 案件资料例1,某男,58岁。因持续咳血,胸痛一年,诊断“肺癌晚期,肺内感染等”,予静脉输注10%葡萄糖250ml+安苄青霉素(已皮试)6g,约40min后,尚未点滴完,突然病情加重死亡。尸检右胸腔灰绿色脓液约...
王典于晓军刘卯阳
文献传递
重伤家兔体内Cu及代谢酶变化与MOF及死亡关系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兔重伤后机体内铜(Cu)含量及其代谢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活性变化与继发性多器官衰竭(MOF)及死亡的关系。方法参照国际通用的创伤程度量化评分标准(ISS),建立致MOF的家兔重伤模型,检测伤后不同时段血清及组织Cu含量与Cu/Zn-SOD和CCO的活性,分析其变化规律与继发MOF及死亡的关系。结果①重伤组家兔(包括死亡组家兔)血清Cu含量在伤后12h显著下降,36h后逐步回复;脑、心、肺组织中Cu含量伤后下降,肝脏组织Cu含量于伤后12h显著升高,36h后回落。伤后死亡组家兔脑、心、肺、肝Cu含量均较对照组降低,其中脑、肝组织Cu含量下降显著。②重伤组家兔血清Cu/Zn-SOD活性伤后12h下降3,6h之后呈升高的趋势,肝脏组织中的Cu/Zn-SOD活性伤后持续显著升高。③重伤后家兔(包括死亡组家兔)大脑皮质、心、肝CCO活性变化不明显,但脑干组织CCO活性显著升高。伤后死亡组家兔脑、心、肺、肝等器官的大体及组织学呈MOF改变。结论严重创伤可引发兔血清和组织Cu水平及Cu/Zn-SOD、CCO活性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继发多器官衰竭和死亡相关。
王典王海鹏于文杨天潼于晓军
关键词:重伤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多器官功能衰竭
道路交通事故人身伤害评定中责任关系认定的探讨——附4例案例分析
<正>本文结合典型案例讨论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伤害评定中经常涉及的责任关系认定问题,特别是在损伤与疾病同时存在时,原发性损伤过程中出现医疗过失时,进行责任认定的问题。建议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
于文张凤歧于晓军
文献传递
严重创伤后急性Se、GPx和MDA变化与MOF发生的相关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后全血硒(Se)含量及其相关酶谷甘胱肽过氧化物酶(GPx)和氧化应激产物丙二醛(MDA)的变化规律及与MOF发生的相关情况。方法:建立严重创伤家兔模(ISS=22分),检测伤后12小时、36小时、60小时、6天、9天、14天、21天全血Se含量、GPx活性、血清UDA含量。结果:伤后5天血Se含量1.48ug/ml-0.54ug/ml,较正常组2.65ug/ml-0.64ug /ml明显下降(P<0.001),伤后7天-14天为1.98±0.23ug/ml仍明显低于正常(P<0.01),3周迭2.21ug/ml-0.361ug/ml呈恢复趋势(P>0.05)。伤后12小时-7天血GPx活性2.52U/ul.min-0.59U/ul.min较正常3.58U/ul.min-0.89U/ul.min下降非常显著(P<0.001);7天后趋于正常3.26-0.44(P>0.05)。伤后3天血清MDA始升高,6天达高峰4.59nmol/ml-0.38nmol/ml,较正常的2.05-0.28升高非常显著(P<0.001),9天后维持于2.52nmol/ml-0.68nmol/ml。严重创伤组家兔有7只死亡(死亡率35%),病理学检查符合MOF表现。结论:严重创伤可引发血Se及其相关酶活性急性显著降低,相应的氧化应激产物量增高,提示这种急性微量元素缺乏可能与继发多器官衰竭(MOF)和高死亡率有关。
王典于晓军张源祁秀敏王海鹏杨天潼
关键词:MOFGPXSE急性全血硒
2000~2001年吉林地区交通事故分析
<正> 本文回顾性分析2000~2001年间吉林地区交通伤人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程度评定的833例,包括交通事故案情、方式和最佳鉴定时机,以及道路交通事故易发时间和路段。结果表明,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男性(近70%)明显多于女性...
于文于晓军张凤歧王海鹏
文献传递
66例严重创伤5天后死亡案例的系统病理分析
<正> 在司法鉴定实践中,在严重创伤后短时间内死亡的案例,由于案情和死亡的因果关系明确,多不引发死因纠纷。但是,伤后经过一段时间救治后继发其他合并症死亡者,常引起一些死者家属或其他当事人对死因的疑议,发生法律或医疗纠纷。...
王宝恒于晓军于文刘卯阳白山
文献传递
胸腔“浆膜电击纹”5例分析
<正> 作者在系统尸检和现场案情调查基础上,在确诊为电击死的5例中的4例尸体胸腔浆膜下发现了跨越肋骨的上下走向的明显血管扩张纹理,命名为浆膜电击纹。经过与可发生明显上腔静脉回流综合征的心脏性猝死和机械性窒息案例对比,未观...
于晓军吴德清刘卯阳白山
文献传递
道路交通事故人身伤害的治疗终结鉴定问题初探——附1例案例分析
<正>1 “治疗终结”鉴定案例 1996年,吉林市交通警察支队根据当事人申请, 在受理的11例“治疗终结”鉴定中,对6位受伤者作出了“治疗终结”决定: 例1 医生诊断为“外伤性腰间盘脱出”住院近 8个月,评定委员会确认伤...
于晓军于文张凤歧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