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忠春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人权
  • 2篇环境权
  • 1篇新型权利
  • 1篇原初状态
  • 1篇正义
  • 1篇制裁
  • 1篇人权保护
  • 1篇人权法
  • 1篇人权视角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转型
  • 1篇社会转型期
  • 1篇生态伦理
  • 1篇损害赔偿
  • 1篇赔偿
  • 1篇权法
  • 1篇权利
  • 1篇伦理
  • 1篇罗尔斯
  • 1篇教育

机构

  • 4篇吉林公安高等...
  • 2篇吉林大学

作者

  • 5篇于忠春
  • 1篇孙良国

传媒

  • 1篇长白学刊
  • 1篇法制与社会发...
  • 1篇吉林公安高等...
  • 1篇江苏警官学院...

年份

  • 4篇2009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罗尔斯正义二原则研究及启示被引量:2
2009年
罗尔斯提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并把社会的基本结构作为自己正义理论的主题,试图为现代立宪民主社会提供一种正义理论。其代表作《正义论》系统阐述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的理论,为实现社会公正的目标,他把正义观念严格限定为政治正义观念,提出了用于制度的"正义二原则"与"优先二规则",并采用契约论方法借助原初状态和无知之幕等理论预设构建起其理论大厦。罗尔斯的正义理论独具特色,对于我国建构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启发及借鉴意义。
于忠春
关键词:正义原初状态
人权视角下的环境权研究
于忠春
关键词:环境权人权
文献传递
社会转型期人权法在高等学校法学体系中的缺失
2009年
法学应当把科学地认识人权、认真对待人权、切实保障人权、持续发展人权作为终极关怀和研究重心。在社会转型时期,时代特点决定了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理论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持和法治理念,实践中以培养了解国情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为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弹性整合知识结构,将人权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纳入法学体系是本文的理性思考。
于忠春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国情教育人权法人权保护
有意违约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有意违约是合同法中常见也容易被忽视的概念。尽管有不同的标准,有意违约的界定应主要考虑主观标准和功能标准。有意违约的构成要件包括三点:违约行为、违约人的故意性、违约行为应受超越赔偿标准的制裁。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在有意违约和损害赔偿范围的问题上观点不同。实践中,普通法系认可故意违约更可能受到超越损害的赔偿的制裁。我国合同法没有明确承认过错对违约责任承担的影响,一些司法解释确肯定了恶意违约与惩罚性赔偿的关系,但仍有值得商榷和检讨的余地。
孙良国于忠春
关键词:损害赔偿制裁
论新型权利之环境权被引量:3
2009年
环境权是一种新型人权。环境权在理论上讨论得十分热烈,但法律实践却背离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权立法中,环境权从一种应有权利向法定权利转化,但从环境执法的案例可以看到,环境权仅是一种法律宣示的权利。与环境权的立法相比,环境权无论在已规定环境权或尚未承认环境权的国家几乎都不被承认可以作为诉讼的根据。我国法律对国家、单位和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责、义务规定得比较明确、具体,但却很少涉及或没有明确说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公民在享受环境条件方面的权利,法律实践中也未出现依据环境权获得胜诉的案件。我国现有的环境权研究主要有两种学术思想: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观和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观。我们需要搭建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论者与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论者以及主流法学论者之间的共同的学术舞台,建构共同的学术空间,开放式地运用各种理论资源和学术资源,致力于环境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命题的批判和重构。环境权研究必须跨越环境法的固有领域,寻找更加广阔的学术空间。
于忠春
关键词:环境权生态伦理环境保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