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思湘

作品数:32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汉语
  • 14篇现代汉语
  • 7篇语言
  • 6篇《现代汉语》
  • 5篇合成词
  • 5篇成词
  • 3篇短语
  • 3篇语法
  • 3篇语言特征
  • 3篇语义
  • 3篇语用特征
  • 3篇知识
  • 3篇指瑕
  • 3篇理据
  • 3篇句法
  • 2篇的字
  • 2篇的字短语
  • 2篇心理
  • 2篇心理影响
  • 2篇言语风格

机构

  • 3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淄博学院

作者

  • 32篇于思湘
  • 1篇张玉霞

传媒

  • 12篇山东理工大学...
  • 4篇汉语学习
  • 4篇汉字文化
  • 1篇修辞学习
  • 1篇贵州民族学院...
  • 1篇贵州教育学院...
  • 1篇语言文字应用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伊犁师范学院...
  • 1篇淄博学院学报...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梧州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现代汉语准词初探被引量:1
2009年
文章提出了准词这一术语,确定了准词的定义,从词的概念、句子的概念、语素理论和语言学的类推机制三个角度分析了准词成立的理据,确立了准词的范畴。
于思湘
关键词:现代汉语理据
现代汉语准词特征及“准词说”价值研究
2012年
准词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客观存在。语法方面准词句法功能不具有周遍性;色彩意义方面准词不具有多样性;语境方面准词对出现语境具有规约性和依附性。"准词说"的价值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解决了该现象在语言中的定性问题,揭示了与标准词概念内涵的差异,拓展了词的范畴。
于思湘
关键词:句法功能语境特征
中国高校校名语义结构特征探析被引量:16
2002年
本文以 2 0 0 1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指南》为语料 ,从中抽取校名 665个 ,然后对其语义结构类型进行了量化统计 ,并着重从信息获取的心理需求、语义结构成分自身、语言学上的不平衡规律及数学上的组合概率角度 ,深入分析并揭示了导致语义结构类型差异的深层原因。
于思湘
关键词:校名语义结构
新兴叹词的语用特征
2006年
“[j]、哇”类叹词是一种特色鲜明、时尚、新潮、表达效果独特的新兴语法现象。文章主要从年龄、对象、职业、心理、交际方式、场合、习俗、文化程度等不同角度论述了该类叹词受主客体语境因素制约的内在规律,分析并揭示了它们引人关注、辅助凸显语义、增强表达效果的语用特征。
于思湘
关键词:语用特征
现代汉语数量型合成词的构成及其语法功能
2009年
现代汉语中的"一些、二手、万岁"类语言单位在词典中被确认为词,这些语言单同数量短语构成材料的性质、理性意义及构成方式相同或相近,因而称之为数量型合成词。该类型合成词共有77个,共用数素15个,其数素构词能力存在差异性;共用量素58个,其量素类型较集中。该类合成词词类呈多样性,造句功能对其词类有制约作用。
于思湘
关键词:数量型合成词语法功能
当代大学生姓名用字及语用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以山东理工大学2001级4419名学生姓名为语料,通过对语料量化统计和问卷调查等方式,结合时代特征,对人名这一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用字及语用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于思湘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姓名用字
淄博方言语法现象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部分方位名词的“AAA”式重叠与“V+得+NSC+的”结构中“NSC”的“AA”式重叠等都是淄博方 言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它的特殊不仅体现在语音和语义方面,也体现在句法和语用层面上。
于思湘
现代汉语准词研究
本文提出了准词这一术语,确定了准词的定义,从词的概念、句子的概念、音位理论与语素理论三个角度分析了准词成立的理据,介绍了准词的范畴,论述了准词句法功能不具有周遍性、出现语境具有规约性、色彩不具有多样性三个方面的特征,从解...
于思湘
关键词:现代汉语语言特征
现代汉语中应增设能愿型合成词被引量:1
2008年
文章简要论证了能愿型合成词的构成条件,用对比的方法从构成材料、组合方式、语法性质、造句功能等角度阐述了能愿型合成词成立的理论根据,说明了增设该类型合成词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于思湘
关键词:现代汉语
“永远”超常运用新探被引量:6
2002年
“永远”一词产生于西周初年 ,自产生至今的几千年来 ,其语法特点 :一是用于谓语前作状语 ;二是没有形态变化。但进入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 ,却出现了作定语、宾语、谓语、补语及重叠等超常用法 ,超常用法的词性不变。超常运用的价值意义表现为 :表义精确、形式简练、信息量大。究其超常运用产生及盛行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思想观念的影响 ;二是艺术语言的影响 ;三是港台语言的影响。
于思湘
关键词:语法特点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