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润洋
- 作品数:28 被引量:23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央音乐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 对一种社会学派音乐哲学的考察(上)──阿多诺《新音乐的哲学》一书的解读和评论被引量:22
- 1995年
- 对一种社会学派音乐哲学的考察(上)──阿多诺《新音乐的哲学》一书的解读和评论于润洋阿多诺的《新音乐的哲学》是20世纪西方音乐理论领域中的一篇有深远影响的名著。它实际上是一部融音乐美学、音乐社会学、音乐史学为一体的音乐哲学著作。随着这部著作问世后四十多...
- 于润洋
- 关键词:阿多诺斯特拉文斯基勋伯格新音乐音乐哲学表现主义音乐
- 对一种社会学派音乐哲学的考察(下)──阿多诺《新音乐的哲学》一书的解读和评论被引量:9
- 1995年
- 对一种社会学派音乐哲学的考察(下)──阿多诺《新音乐的哲学》一书的解读和评论于润洋三、现代音乐的形式、技法特征本文以上讨论的问题基本上都属于西方现代音乐的精神内容领域中的问题,接下来的问题便是:这种精神内容是通过怎样一种感性形式的外壳被传导出来的。这...
- 于润洋
- 关键词:阿多诺勋伯格十二音技法新音乐音乐哲学对位法
- 从交响音乐鉴赏谈音乐的特性被引量:7
- 2003年
- 交响音乐是一种西方的音乐体裁,大概从20世纪初期起才逐渐传入我国,它真正进入我们的音乐生活是解放以后的事。特别是一些专业音乐院校的建立,培养了大批的专业音乐人才,成立了我们国家自己的交响乐团,有了社会的音乐普及活动,建立了音乐厅,请外国乐团来演出,……
- 于润洋
- 关键词:情感体验
- 与音乐学发展相关问题的若干思考被引量:5
- 2003年
- 最近党和国家提出要特别对人文科学给予关注。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如果只有一个翅膀——自然科学,而没有或轻视另一个翅膀——人文社会科学,不但无法腾飞,而且从长远看是要为此付出代价的。本文从扩大音乐学学科的学术视野,加强理论和历史的相互融合,加深对音乐本体的认识即提高阐释能力等三个方面对当代音乐学学科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 于润洋
- 关键词:学术视野音乐本体
- 心血凝成的学术力著——为《毛宇宽音乐文集》作序
- 2011年
- 此刻放在我书桌上面的,是一部长达六十余万字的音乐著述的电子文本,这是一部年近八旬的长者近三十年来撰写的音乐文稿。作者毛宇宽先生不仅具有良好的音乐功底和隽永的文采,而且是在俄罗斯语言方面有很高造诣的音乐学者。
- 于润洋
- 关键词:音乐著述学术俄罗斯语言电子文本
- 从交响音乐鉴赏谈音乐的特性——在全国高等学校交响音乐课教师培训班上的学术报告
- 于润洋
- 文献传递
- 《贝多芬:音乐与人生》中译本序言被引量:1
- 2012年
- 放在我书桌上的是一部北京大学刘小龙博士的译著:列维斯·洛克伍德的《贝多芬:音乐与人生》中译本的清晰、整洁的电子文本。
- 于润洋
- 关键词:中译本贝多芬音乐序言电子文本
- 美国专业音乐教育考察报告被引量:7
- 1987年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关于中美艺术教育交流的协议,我们二人于一九八六年二月至五月,在美国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专业音乐教育考察。其间,我们重点考察了美国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纽约四所音乐院系和学校,即哥伦比亚大学音乐系、朱利亚学院音乐部、曼哈顿音乐学院和拉瓜迪亚艺术高中。除此之外。
- 于润洋汝洁
- 关键词:专业音乐教育洛克菲勒基金会音乐系教育考察教育交流
- 谈谈音乐学视域下的和声对位教学问题被引量:5
- 2011年
- 今天在这样一个会议上被邀请发言,我感到有几分惶恐,因为我不是从事音乐技术理论的教学和研究的,虽然早年我曾读过作曲系,受过包括和声对位等在内的技术理论方面比较系统、正规的训练,但我的学术背景毕竟不是作曲技术理论,而是音乐学。因此,我只能从音乐学这个视域谈谈我对和声、对位教学问题的一点看法。鉴于在座从事和声、对位教学的老师们的教学对象中,除了作曲专业的学生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音乐学等其他非作曲专业的学生,或许我要谈到的内容对这些老师们多少会有一点参考价值。对于作曲专业的学生们来说,
- 于润洋
- 关键词:教学问题音乐学和声视域作曲技术理论作曲专业
- 席曼诺夫斯基的艺术人生被引量:1
- 2011年
- 卡罗尔·席曼诺夫斯基(Karol Szymanowski,1882-1937年),杰出的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被誉为20世纪民族主义音乐流派的代表之一。席曼诺夫斯基一生经过艰辛曲折的探索,在现代音乐技法与本民族民间音乐相结合的实践探索中开创了波兰现代音乐之路,为20世纪下半叶以来波兰的现代音乐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今年恰逢波兰成为欧盟轮值主席国,波兰政府计划在世界十大首都城市开展一系列席曼诺夫斯基的相关纪念活动。我刊特推出纪念栏目,希望藉此机会让更多的读者重新发现和认识席曼诺夫斯基音乐的价值、历史地位和贡献。
- 于润洋
- 关键词:艺术人生民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