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芝花 作品数:75 被引量:1,174 H指数:22 供职机构: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轻工技术与工程 农业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2000—2019年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时空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2021年 利用多年多源环境、气象和卫星遥感资料,从年代际、年际异常和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了21世纪以来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气象、植被变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2000—2013年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年日数呈显著波动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1.1 d/10 a,2013年后呈微弱增长趋势.近40年来,春季沙尘暴日数占全年沙尘暴日数的平均占比为62%,但其逐年变化率明显下降(-7.3%/10 a),2010年后夏季沙尘暴日数的变化率则呈现上升趋势(12.4%/10 a),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沙尘暴的高发季节由春季逐渐向夏季扩展.(2)21世纪初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发生频数明显下降,沙尘暴影响范围向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地区收缩西移,戈壁沙漠在亚洲沙尘源区中的主体地位逐年下降,改变了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空间格局.(3)中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区域性减少主要归因于平均风速与大风日数逐年下降(-0.1 m·s^(-1)/10 a、-4.4 d/10 a)、年降水量显著增加(32.7 mm/10 a)及区域地表变绿.塔里木盆地南缘局地风速的升高是导致该地区沙尘暴多发的重要气象影响因素,而地表植被覆盖的增加是造成戈壁沙漠沙尘暴年日数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 杨婕 赵天良 程叙耕 任芝花 孟露 何清 谭成好 朱燕 朱从祯 吴昭烨关键词:沙尘暴 气候变化 植被覆盖 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土壤温度差异及分析 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我国基本(准)站在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双轨运行期间的平行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观测方式下各层土壤温度的差异。结果表明,全国平均自动与人工观测各层土壤温度的日对比差值均在0.11℃以下,且日对比差值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从5 cm到320 cm,无论冬季还是夏季,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平均对比差值在±0.2℃之间。由浅至深各层土壤温度日对比差值的标准差从0.78℃减小至0.47℃,其不确定度在5~20 cm时均超过了1.0℃,但在深层(40 cm及以下),不确定度已经低于1.0℃。除极个别站外,各层自动与人工观测日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自动与人工观测土壤温度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土壤中水平温度场分布非均匀和土壤垂直温度梯度很大及对比观测时间不同步造成的。 任芝花 王国安 邹凤玲关键词:土壤温度 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地面温度的差异及其分析 被引量:51 2008年 使用我国在人工观测向自动观测转变时原基本(准)站的平行对比观测及2005年基准站平行观测的地面温度资料,进行了自动站观测与人工观测地面温度资料在日、月、年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差异分析。用最大似然率检验方法检验地面温度月值的均一性,对自动观测影响地面温度均一性的程度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全国自动观测地面温度日平均值比人工观测高0.54℃。地面温度、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低温度年对比差值大于0.0℃以上的比例分别为80.3%,58.2%,92.2%,绝大多数站自动观测地面温度的年平均值比人工观测值高。自动与人工观测地面温度日差值从北到南逐渐减少,45°N以北的黑龙江及内蒙古北部、新疆大部地区是自动与人工观测地面温度日差值平均最大的地区。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地面温度的差异在日、月、年的时间尺度上均表现为冷时段比暖时段的差异大,北方冬季差异最为明显。其主要原因是在北方冬季有积雪时,自动观测的地面温度是雪下温度,比原人工观测的雪上温度明显偏高,如果无积雪影响,两种仪器观测的差异并不明显,差值来源于两种仪器和场地差异的共同结果。非均一性检验表明:在北方地区地面温度产生非均一性的主要原因是自动站观测的变化;而在南方地区,自动观测的改变对地面温度非均一性影响不大。北方有积雪时,观测的地面温度不能表现真实的地面温度,因此,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刘小宁 任芝花 王颖关键词:地面自动站 地面温度 自动与人工观测相对湿度差异分析 利用陕西省97个地面自动气象站和人工站相对湿度观测数据,研究了人工观测与自动观测相对湿度对比差值的大小,对比差值的日、月变化规律以及与所在气候区域的关系,同时研究了影响对比差值大小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自动观测比人工观测... 曾英 任芝花 陈高峰 张红娟关键词:相对湿度 观测数据 文献传递 小型蒸发器对E-601B蒸发器的折算系数 被引量:103 2002年 为了便于将过去 40多年的小型蒸发器观测资料与E 6 0 1B蒸发器观测资料衔接使用 ,对全国 6 1 8个基准和基本站直径 2 0cm小型蒸发器与E 6 0 1B蒸发器 3年平行对比观测结果进行了统计 ,按省 (市 )给出了这两种仪器的月、年平均折算系数值及年折算系数的全国分布图 ,并给出了相应的标准差和相对标准差。 任芝花 黎明琴 张纬敏关键词:蒸发量 小型蒸发器 标准差 利用地基GPS观测火箭人工催化后大气水汽变化 被引量:6 2008年 为观测火箭人工催化后大气中水汽的变化规律,利用河北省秦皇岛市单站地基GPS观测数据,对2006年5月21日在该站上风方实施的两次火箭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单站地基GPS上空层状云在人工催化开始后1-3 h左右,都出现了大气中可降水量(PWV)下降的同时逐时雨量增加等现象,在天气系统前期作业,PWV得到较快恢复和补偿,人工增雨效果较后期明显。将观测结果与早期和最近模式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杨文霞 景华 任芝花关键词:地基GPS 水汽变化 中国地面月气候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6 2007年 由于气象台站信息变化以及观测规范的频繁变动,使中国地面气象资料序列比较复杂。该文在分析中国地面历史气象资料中可能存在的非均一性和错误性、研究月气候资料序列存在的可能分布状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地面月气候资料质量控制技术。通过分析认为,中国地面月气候资料的质量控制,应把下列3种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质量检测:①把12个月的气候资料序列联合起来,进行长时间连续性错误资料检测;②把时间序列变换为接近正态分布的均一序列后,进行时间域和空间域的奇异值检测;③对检测出的连续性可疑资料和单个数据点的奇异值进行人工分析辨别。利用上述质量控制方法,对1971—2000年中国地面700多基准基本站月统计气候资料进行了质量检查,最后介绍了质量检查结果。 任芝花 熊安元 邹凤玲基于两种数据传输途径的国家级地面自动站逐小时数据差异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对2006—2009年两种途径(A文件和Z文件)上传的2400多个国家级自动站观测的小时常规6要素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途径的小时数据中,2 min风和10 min风的不一致率较高,主要由于两种文件对风速为零时风向的规定不同造成,其他要素的不一致率相对较低;在不一致数据中,各要素在仪器误差允许范围内的不一致率气温为23.27%、气压为5.40%、相对湿度为23.19%、降水为65.42%、2 min风为12.93%、10 min风为14.16%。 张志富 任芝花 邹凤玲全国自动站实时资料质量控制与综合评估系统 任芝花 张志富 刘一鸣 张玮 曾行吉 李俊 鞠晓慧 赵煜飞 张强 孙超 刘媛媛 刘莹 李志鹏 任晓炜 王海军 李洪康 杨代才 仲凌志 张志强 徐宾 王国安 余予 邹凤玲 封秀燕 课题来源与背景:课题由2010和2011年度中国气象局基本业务建设项目支持下完成,总经费132万均来源于财政部.2010年中国气象局下达了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与综合评估系统建设项目批复函(中气发〔2010〕350号文),2...关键词:关键词:气象自动站 卫星资料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utomatic-observed and Manual-observed Wind Speed and Its Correction 2010年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utomatic-observed and manual-observed wind speed based on the wind speed parallel observations in two methods, we find that many elements can influenc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utomatic-observed and manual-observed wind speed, including the levels of speed wind, observation instruments and different regions. According to these elements, correction has been conducted, and find that the correction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wind speed has the best correction effect. 张志富 任芝花 范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