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学 作品数:13 被引量:102 H指数:7 供职机构: 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更多>>
注射用比阿培南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受试者静脉滴注不同剂量注射用比阿培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12名中国健康受试者采用随机自身交叉试验设计,单剂量静脉滴注注射用比阿培南(150,300,600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血药浓度。结果比阿培南150,300,600mg剂量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5.73±1.62),(12.67±3.31)和(25.44±4.73)mg·mL-1;t1/2为(1.08±0.49),(1.04±0.17)和(1.11±0.14)h;AUC0-t分别为(9.48±3.09),(20.67±4.34)和(43.44±9.36)mg.h.L-1;AUC0-∞分别为(10.55±3.40),(21.70±4.27)和(44.68±9.50)mg.h.L-1。结论血浆中比阿培南的Cmax和AUC随给药剂量的增大而增大,显示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受试者静脉滴注注射用比阿培南150,300,600mg后,药代动力学参数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无性别差异。 李媛媛 张春宝 何世学 高洪志 曲恒燕 郝光涛 刘泽源关键词:比阿培南 高效液相色谱 药代动力学 HPLC-MS/MS测定人体血浆中克拉霉素浓度的方法及方法学确证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建立测定人体血浆中克拉霉素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法(HPLC-MS/MS)法。方法血浆样本用甲醇沉淀蛋白后,选用色谱柱Agilent-XDB-C8柱(2.1mm×150mm,5μm),以甲醇(A相):水(含0.1%甲酸)=85:15(V:V)的比例为流动相,流速为0.2ml/min,选用岛津(SHIMADZU)高效液相色谱系统,串联API3200型三重四极杆质谱仪,采用多重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进行监测,电喷雾离子化源(ESI源),正离子方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对分别为质荷比m/z748.4→m/z158.2(克拉霉素)和m/z515.3→m/z276.2(替米沙坦,内标)。结果本方法血浆中克拉霉素的线性范围为10~3000ng/ml(r>0.99),定量下限为10ng/ml,批内和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均<15%,准确度(相对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也均<15%。稳定性试验中,血浆中克拉霉素在方法学要求的各种贮存条件下均较稳定。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专属性强、重现性好,适用于人体内克拉霉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张春宝 何世学 何芳 李媛媛 陈刚 高洪志 郝光涛关键词:克拉霉素 HPLC-MS/MS联用技术定量测定人血浆中恩替卡韦 被引量:2 2010年 建立HPLC—MS/MS联用方法定量测定人血浆中恩替卡韦浓度。以地西泮为内标,甲醇为有机相,甲醇一水为(5mmol·L^-1碳酸氢铵)梯度洗脱流动相,Waters—Eterra MS-C18(2.1×50mm×5pm)色谱柱为分析柱,通过电喷雾离子源(ESI),以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方式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n/z278.2—152.1(恩替卡韦)和m/z285.0→193.0(地西泮,内标)。恩替卡韦的线性范围为0.05~20μg·L^-1,定量下限为0.05μg·L^-1(n=6)。日内、日问精密度的RSD〈15%,平均回收率〉75%。 郝光涛 李媛媛 何世学 陈刚 高洪志 刘泽源关键词:恩替卡韦 血浆药物浓度 回顾性分析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致静脉炎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输液致静脉炎的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发生的253例中药注射剂输注致静脉炎的不良反应报告,对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物类别、输液时间、输液部位、中药注射剂品种数、输液静脉炎程度分级等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输液致静脉炎主要集中于<20岁和>61岁的年龄段,男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续输液时间越长,诱发静脉炎的几率越高;原发病史中发生输液静脉炎主要集中在实体恶性肿瘤、颅脑术后、呼吸系统疾病,分别为24.11%(61/253)、21.34%(54/253)和16.60%(42/253);舒血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和痰热清注射液最多,分别为22.53%(57/253)、16.60%(42/253)和13.44%(34/253);同一患者同时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品种数越多,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越大。结论临床医生、护士应了解中药注射剂输液致静脉炎的特点,加强监测,以减少输液静脉炎的发生。 何世学 何芳 陈赫军 方妍 孙红爽关键词:中药注射剂 静脉炎 血府逐瘀汤联合美施康定治疗中晚期癌症癌性疼痛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美施康定对中晚期癌症癌性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将中晚期恶性肿瘤中医分型为血瘀阻络型100例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用美施康定治疗;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汤联合美施康定治疗。在治疗前后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的程度评定,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总吗啡用量、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镇痛效果更佳,总吗啡用量更少,不良反应更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美施康定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陈赫军 何世学 刘珊关键词:美施康定 血府逐瘀汤 癌症 中晚期 癌性疼痛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辅助治疗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辅助治疗肺部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Ovi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PA敏感药物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试验组)对比PA敏感药物单用(对照组)治疗肺部感染P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进行Jadad质量评分后,采用Rev Man 5.2统计软件对同质性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RCT,合计87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OR=6.42,95%CI(4.23,9.74),P<0.001]和PA清除率[OR=6.10,95%CI(4.10,9.09),P<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间[MD=-1.14,95%CI(-1.35,-0.94),P<0.001]、咳嗽咳痰消失时间[MD=-1.70,95%CI(-1.97,-1.44),P<0.001]、血象恢复至正常时间[MD=-1.24,95%CI(-2.04,-0.43),P<0.001]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0,95%CI(0.73,2.31),P=0.37]。结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辅助治疗肺部PA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较好。受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限制,该结论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何芳 何世学 陈赫军 脱鸣富关键词: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疗效 安全性 META分析 一测多评法测定六神丸中5种蟾毒配基类成分含量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六神丸中蟾毒配基类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并验证此方法在六神丸中的可行性和适应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华蟾酥毒基(S)为内参物,建立日蟾毒它灵(A)、蟾毒它灵(B)、蟾毒灵(C)和脂蟾毒配基(D)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测定六神丸中5种蟾毒配基类成分的含量,并比较测定值和计算值之间的差异。结果:六神丸中蟾毒配基类成分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fA/S=1.06,fB/S=0.896,fC/S=1.09,fD/S=0.914,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的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结论:以华蟾酥毒基为内参物建立的相对校正因子准确、可行,一测多评法可用于六神丸中蟾毒配基类成分的质量评价。 李宗云 刘莉 何世学 赵越 张春宝关键词:相对校正因子 蟾毒配基 六神丸 一测多评法测定心可宁胶囊中6种蟾蜍二烯内酯类化合物 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心可宁胶囊中6种蟾蜍二烯内酯类化合物的含量,并验证此方法在心可宁胶囊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以华蟾酥毒基为内参物,建立日蟾毒它灵、沙蟾毒精、蟾毒它灵、蟾毒灵和脂蟾毒配基与华蟾酥毒基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测定心可宁胶囊中6种蟾蜍二烯内酯类化合物的含量,比较2种方法的结果差异,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日蟾毒它灵、沙蟾毒精、蟾毒它灵、蟾毒灵和脂蟾毒配基与华蟾酥毒基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06,0.862,0.897,1.09,0.915;2种方法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以华蟾酥毒基为内参物建立的相对校正因子重现性好,一测多评法可用于心可宁胶囊中多个蟾蜍二烯内酯类成分的质量评价。 李宗云 刘莉 何世学 赵越 杨美娜 张春宝关键词:相对校正因子 心可宁胶囊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Ⅱ阻滞剂联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循证医学研究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小剂量螺内酯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Ⅱ阻滞剂(ARB)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医学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2014年第4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等,纳入ACEI或ARB联用/1,30量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7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项随机对照试验,131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ACEI或ARB单用相比,ACEI或ARB联用小剂量螺内酯更能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数差(MD)=21.03,95%CI:18.51~23.56,P〈0.01]和尿蛋白定量(MD=171.29,95%CI:81.96~260.62,P〈0.01),且不影响血浆白蛋白值(MD=-0.25,95%CI:-0.66~0.17,P〉0.05),同时血清肌酐(Scr)较低(MD=2.63,95%CI:0.92~4.34,P〈o.05),但是血钾浓度较高(MD=-0.26,95%CI:-0.37~-0.14,P%0.01)。结论ACEI或ARB联用小剂量螺内酯能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和延缓肾功能恶化速度,尽管可使血钾浓度升高,但大部分患者血钾浓度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张晓燕 陈赫军 何芳 何世学 方妍 李洁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螺内酯 糖尿病肾病 循证医学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血清不同炎症因子的水平改变研究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血清不同炎症因子的水平改变。方法连续性随机选取自150例肺结核患者,分别于抗结核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共四个时间点检测促炎因子(IL-12,IFNγ,TNFα,IL-1β以及Il-6)和抗炎因子(IL-10,TGFβ以及IL-4)的水平变化。综合分析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动态变化与抗结核疗效和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肺结核组患者,治疗前IL-12,IFNγ,TNFα,IL-1β以及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IFNγ和IL-6明显下降(P<0.05)。肺结核组患者治疗前TGFβ以及IL-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TGFβ明显上升(P<0.05)。相关性分析可见,IL-1β和IL-4与BMI呈负相关(P<0.05),TNFα与痰涂片细菌数量呈负相关(P<0.05),IL12与INFγ呈正相关(P<0.05),IL-6与IL-1β和TNFα(P<0.05)呈负相关。通过ROC曲线分析提示治疗前INFγ和IL-6均有中等诊断学意义(INFγ:AUC=0.768,P=0.041;IL-6:AUC=0.768,P=0.041)。结论肺结核患者血清INFγ、IL-6和TGFβ水平在治疗过程中动态变化,与病情发展和临床预后转归密切相关,是潜在评价抗结核疗效的标记物。 张霄 何芳 陈赫军 何世学关键词:活动性肺结核 抗结核治疗 促炎因子 抗炎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