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幽门螺
  • 3篇幽门螺杆菌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瘤
  • 3篇螺杆菌
  • 3篇骨髓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减少
  • 2篇血小板减少性...
  • 2篇异黄酮
  • 2篇幽门螺杆菌感...
  • 2篇三羟基异黄酮
  • 2篇特发性
  • 2篇特发性血小板...
  • 2篇特发性血小板...
  • 2篇紫癜
  • 2篇羟基
  • 2篇螺杆菌感染
  • 2篇黄酮

机构

  • 11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纽约大学

作者

  • 11篇何晖
  • 11篇翟明
  • 4篇何娟
  • 1篇卢毅
  • 1篇牛晶丽
  • 1篇李亚清
  • 1篇李亚清
  • 1篇刘丽君
  • 1篇蔡冬梅

传媒

  • 4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第一届全国难...
  • 1篇国外医学(输...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5,7三羟基异黄酮抑制骨髓瘤基质细胞bcl-2,bcl-xl,CyclinD1,ICAM-1和IL-6基因表达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4’,5,7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对人多发骨髓瘤(MM)基质细胞增殖和bcl-2,bcl-xl,CyclinD1,ICAM-1和IL-6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多发骨髓瘤基质细胞,依据浓度梯度分别给予Genistein,用噻唑蓝染色法(MTT)观察Genistein对骨髓瘤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10,20,40 mg.L-1Genistein与溶剂对照组分别作用骨髓瘤基质细胞48 h后,半定量RT-PCR法检测骨髓瘤基质细胞bcl-2,bcl-xl,CyclinD1,ICAM-1和IL-6基因表达。结果:Genistein作用骨髓瘤基质细胞48 h,随浓度增加,细胞增殖逐渐下降;10,20,40 mg.L-1Genistein处理组bcl-2,bcl-xl,CyclinD1,ICAM-1,IL-6基因mRNA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下降,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Genistein可能通过下调骨髓瘤基质细胞bcl-2,bcl-xl,CyclinD1,ICAM-1和IL-6基因mRNA的表达,抑制骨髓瘤基质细胞的生长。
何晖蔡冬梅翟明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观察抗Hp治疗对难治性ITP的疗效。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2002年11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48例ITP患者进行研究,正常对照组52例,因消化系统症状行胃镜和其他相关检查但未见明显异常的门诊患者。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及Hp血清抗体联合诊断Hp感染。对11例Hp感染阳性的难治性ITP患者抗Hp治疗,采用经典的三联药物,具体为奥美拉唑20mg口服,每日2次;克拉霉素500mg口服,每日2次;阿莫西林1g口服,每日2次,连用7d,4~8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Hp血清抗体、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抗体。结果ITP组和正常对照组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8.18%(33/48),46.12%(24/52),ITP组Hp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11例常规治疗无效或复发患者并伴有Hp感染,有8例经上述治疗Hp感染转为阴性,该8例4~8周后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其中6例血小板自身抗体消失,而Hp检测阴性患者和Hp感染未得以根治的患者随访时血小板抗体和血小板计数均无变化。结论ITP患者Hp感染阳性率高于正常人;对于Hp感染阳性的难治性ITP患者,根除Hp的方法治疗ITP是行之有效的。
何晖翟明李亚清
关键词:紫癜特发性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与血液系统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3年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以外疾病的关系正被人们逐渐认识,其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特性使它在许多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淋巴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贫血及Schonlein—Henoch紫癜的关系。
何晖翟明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血液系统疾病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淋巴瘤缺铁性贫血
NHL患者血清β_2-MG和LDH水平与骨髓浸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8
2003年
目的 :检测 NHL 患者中有骨髓浸润者和没有骨髓浸润者的血清 β2 微球蛋白 (β2 - MG)和乳酸脱氢酶 (L DH)及其同工酶水平 ,比较两者是否存在不同 ,探索用 L DH和 β2 - MG两个血清指标判定NHL 是否有骨髓浸润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 113例经病理确诊的初治患者 ,经骨髓活检及骨穿检查证实有骨髓浸润者 2 9例。分别于化疗前检测血清 β2 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水平。结果 :有骨髓浸润组其血清 β2 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高于无骨髓浸润组 (P<0 .0 5 )。结论 :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可作为 NHL 是否有骨髓浸润的重要的临床判定指标之一。
何晖翟明刘丽君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2007年
目的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阳性率及伴有 Hp 感染的难治 ITP 患者抗Hp 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 ITP 患者48例,正常对照组52例,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及 Hp 血清抗体联合诊断Hp 感染。抗 Hp 治疗,采用经典的三联药物,具体为奥美拉唑20 mg,口服每日2次,克拉霉素500 mg。
何晖翟明李亚清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幽门螺杆菌感染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克拉霉素血清抗体
乙酰肝素酶Arg307Lys多态性与成年人急性白血病发病风险的关系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SE)Arg307Lys多态性与成年人急性白血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按照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中国北方地区10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2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为病例组,100名中国北方地区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观察对象外周血HPSEArg307Lys基因多态性。结果成年ALL病例组和对照组Lys/Lys、Arg/Lys、Arg/Arg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0%、16%、4%和75%、2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P=0.79;x2=0.08,P=0.78)。AML病例组Lys/Lys、Arg/Lys、Arg/Ar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5%、14%、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3,P=0.08;X2=3.15,P=0.08)。携带HPSEArg307Lys突变基因(AA/AA+AG)的个体不增加AML及ALL的发病风险(AML:X2=3.13,P=0.07,OR=1.89,95%CI 0.93~3.83;ALL:X2=0.27,P=0.60,OR=1.33,95%CI 0.45~3.90)。结论HPSEArg307Lys与中国北方地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可能无关。
牛晶丽何晖翟明卢毅
关键词:多态性
格列卫联合化疗治疗慢粒急变1例被引量:3
2003年
翟明何娟白颖何晖
关键词:白血病粒细胞格列卫
三羟基异黄酮对人多发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内NF-κB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4′,5,7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对人多发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的增殖及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多发骨髓瘤细胞株XG1,依据剂量梯度分别给予Genistein,用噻唑蓝染色法(MTT)观察不同药物浓度的Genistein对MM细胞的增殖影响;应用10μg/mL Genistein处理XG1细胞,用免疫组化法观察Genistein处理前后细胞内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Genistein作用XG1细胞72h,随浓度增加,细胞增殖逐渐下降,半数抑制浓度在11μg/mL左右;Genistein使NF-κB在XG1细胞内重新分布,胞核内NF-κB表达下降。结论:Genistein可能通过下调骨髓瘤细胞核中NF-κB表达来抑制骨髓瘤细胞的增殖。
何晖何娟翟明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
Genistein对XG1细胞生长及bcl-2、bcl-xl、CyclinD1、ICMA-1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4′,5,7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是否能抑制人多发骨髓瘤(MM)细胞株 XG1的增殖,研究 Genistein 处理骨髓瘤细胞后 bcl-2、bcl-xl、CyclinDl、ICMA-1基因表达变化及...
何晖何娟翟明
文献传递
急性髓性白血病致血型变异1例
2003年
何晖翟明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急性髓性白血病血型变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