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杰

作品数:87 被引量:34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7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27篇肿瘤
  • 19篇基因
  • 14篇细胞
  • 11篇细菌
  • 10篇免疫
  • 10篇胶质
  • 9篇小鼠
  • 9篇胶质瘤
  • 8篇乳腺
  • 8篇葡萄球菌
  • 8篇重症
  • 8篇P16
  • 7篇药物
  • 7篇原位
  • 7篇球菌
  • 7篇金黄色葡萄球...
  • 7篇黄色葡萄球菌
  • 7篇癌基因
  • 7篇病理
  • 6篇淋巴

机构

  • 52篇东南大学
  • 39篇蚌埠医学院
  • 17篇蚌埠医学院第...
  • 5篇无锡市第四人...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南京市第二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蚌埠市第三人...

作者

  • 87篇何杰
  • 30篇汪万英
  • 27篇姚敏
  • 17篇张世馥
  • 13篇邵华
  • 9篇姚青
  • 7篇郑声琴
  • 6篇魏晓莹
  • 5篇郭庆明
  • 5篇刘万花
  • 5篇王建华
  • 4篇詹莹
  • 4篇黄培林
  • 4篇唐素兰
  • 4篇龚晓萌
  • 4篇王立玮
  • 4篇乔颖娟
  • 3篇张亚男
  • 3篇吴礼高
  • 3篇金爱萍

传媒

  • 17篇中国微生态学...
  • 8篇现代医学
  • 6篇临床与实验病...
  • 5篇中国人兽共患...
  • 5篇中国临床药理...
  • 4篇蚌埠医学院学...
  • 4篇东南大学学报...
  • 4篇检验医学
  • 3篇中华临床医药...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淮海医药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13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6篇2001
  • 3篇1999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16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07年
目的:探讨p16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核酸原位杂交和多重PCR的方法,检测68例脑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p16的表达。结果:p16和mRNA在胶质瘤Ⅰ~Ⅱ级和Ⅲ~Ⅳ级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5),而多重PCR检测p16在胶质瘤Ⅰ~Ⅱ级和Ⅲ~Ⅳ级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16基因缺失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有关;p16低表达在人脑胶质瘤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后评估指标之一。
甘怀勇俞岚陶仪声何杰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P16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探讨鼻NK /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要点和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分析总结 13例鼻NK/T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期、病理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标记情况 ,并随访 10年。结果 :鼻NK/T细胞淋巴瘤病理特征为溃疡坏死组织背景中及其深部存在密集的异型淋巴细胞 ,肿瘤细胞具血管侵袭性 ,免疫组化显示表达CD3ε、CD45RO、CD5 6、Pf和GrB。 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 46.1%和 5 3 .8%。结论 :诊断鼻NK/T细胞淋巴瘤时要密切结合临床 ,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鉴别诊断。肿瘤临床分期及生长状态与预后有关。
姚青何杰钱宏郭庆明魏晓莹
关键词:鼻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临床病理特点CD56CD45RO
RegⅣ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RegⅣ蛋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60例临床大肠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30例大肠腺瘤组织中RegⅣ蛋白的表达.结果:RegⅣ蛋白在癌旁组织、腺瘤和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0%、86.6%和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egⅣ蛋白与大肠癌进展无显著相关性(P>0.05).RegⅣ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egⅣ蛋白是一个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差异表达的肿瘤相关基因,可能在腺瘤向腺癌转化的早期阶段起作用,而与肿瘤的进展无关.
郑声琴何杰黄培林王建华
关键词:大肠癌免疫组织化学
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最小成本分析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考察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并对两种治疗方案进行最小成本分析。方法:将60例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兰索拉唑治疗组30例,泮托拉唑治疗组30例,2组均未使用其他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经济学分析。结果:2组治疗方案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96.67%,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经检验后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进行经济学评价。兰索拉唑治疗组和泮托拉唑治疗组的成本分别为11 611.60元、13 445.09元。结论: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症状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但相较于泮托拉唑,使用兰索拉唑治疗成本更低、经济性更好,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用药。
厉伟兰詹莹杨凯斯向琼仙何杰金书韵邵华
关键词: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成本-效果分析
结核分枝杆菌L型感染C57BL/6N小鼠致病与致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探讨结核菌L型的致病性与诱发小鼠肿瘤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临床分离的1株结核菌L型分别经腹股沟皮下注射和经尾静脉注射感染C57BL/6N小鼠,观察90 d后,用HE、IK抗酸及免疫酶染色(ABC法)分别检查感染小鼠主要脏器组织学改变、结核菌L型及其抗原的分布情况.结果结核菌L型2种途径感染分别有8/12和7/11只小鼠出现病变,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间质性炎症,末见典型结核病变,病变组织内IK抗酸染色均检出抗酸菌L型,并经免疫酶染色证实.其中各有2例分别于肝、肺、肾和睾丸内见有典型抗酸杆菌,而结核杆菌感染小鼠组织内未见结核杆菌原菌型,抗酸染色检出结核菌L型.此外,L型感染小鼠中有1例肝脏梭形细胞瘤样增生,3例卵巢有卵泡膜瘤样增生,免疫酶染色示瘤样增生组织的间质及细胞内有结核菌抗原存在.结论结核菌L型仍有一定致病力,主要引起感染动物各脏器组织间质性炎症,结核菌细菌型与L型可在体内相互转变,并在结核病的病程发展与转归中起一定作用;结核菌L型可能有诱发肿瘤的作用,但其确切关系及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戴云海林特夫姚敏何杰张世馥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动物实验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菌L型感染在实验动物体内、外细胞增生和癌变中的作用
2001年
目的探讨细菌L型感染对C57小鼠体细胞和体外培养的猴肾细胞致瘤作用.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感染后,C57小鼠肝细胞及发生的小鼠肿瘤细胞中L型阳性率,以及用稳定的0.45μm滤过的金葡菌L型原生小体感染猴肾细胞后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和L型感染情况.结果小鼠肝组织及肿瘤组织中金葡菌L型PNA阳性率分别为30%(3/10例),70%(7/10例).体外培养显示感染L型原生小体后的细胞部分出现空泡样变样(类似病毒感染后的形态学变化),局部区域细胞密集(轻度增生).结论细菌L型感染后的体细胞内可出现L型DNA,更在肿瘤细胞内出现频率较高,推测其诱发体细胞增生和癌变中起重要作用,很可能和病毒的致病机理相似.
汪万英何杰姚敏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聚合酶链反应
细菌L型感染小鼠体细胞增生和癌变组织中PCNA表达的研究
2001年
目的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作为判断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探讨细菌L型感染对C57小鼠体细胞增生及癌变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小鼠正常肝组织、增生及异型增生组织(癌前演变)及肿瘤组织中PCNA的表达.免疫组化和革兰染色检测上述组织中L型抗原的表达及L型菌感染情况.结果小鼠肿瘤和癌前病变PCNA指数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 01.他们的L型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0%(7/10例),61.5%(8/13例),0%(0/10例);L型菌检出率分辊为70%(7/10例),53.8(7/13例),0%(0/10例).结论L型感染与小鼠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L型可致体细胞增生或异常增生.
何杰汪万英姚敏
关键词:细菌L型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化
少突胶质细胞瘤中PTEN基因突变和10q染色体的杂合性缺失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PTEN基因突变和 10q染色体的杂合性缺失 (LOH)在少突胶质细胞瘤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 方法 以 5 5例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混合性胶质细胞瘤为研究对象 ,PCR扩增PTEN基因所有 9个外显子 ,其产物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后 ,DNA序列分析检测PTEN基因突变。应用不同颜色荧光标记 10q微卫星标志物引物 ,PCR扩增后 ,其产物在自动测序仪上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用GeneScan软件分析LOH。 结果  2 5 5例有PTEN基因突变 ,1例是PTEN的第 9外显子的 2 0号T碱基缺失导致终止密码 35 1易位至 347,另 1例在 139位发生C到A的转换 ,使得Phe变成Leu。 2 3 5 5 (4 2 % )例出现染色体 10q的LOH ,其中 15 / 5 5例位于 10q2 3,3(D10S5 4 1) ,其为PTEN基因位点 ,12 / 5 5例 10q微卫星标志物位点完全缺失。 结论 在少突胶质细胞瘤中PTEN突变较少见 ,而 10qLOH较频繁 ,尤其在恶性度高的少突胶质细胞瘤中表现明显 ,提示 10qLOH与少突胶质细胞瘤恶性进展有关 ,且
何杰汪万英徐杰Hoang-Xuan KheSanson Marc
关键词:少突胶质细胞瘤PTEN基因基因突变杂合性缺失
抗感染药物导致血糖波动的研究进展
2024年
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常需联合应用抗感染药物。然而,抗感染药物可能引发血糖波动,导致患者血糖管理负担加重。为了预测和减少因抗感染药物使用不当造成血糖波动的不良事件发生,本文检索了近5年的国内外文献,探究抗感染药物造成血糖波动的可能机制与后果。抗感染药物造成血糖波动的原因主要包括:抗感染药与降糖药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对健康人群胰岛产生损伤从而阻断胰岛细胞正常功能,在年老及肾功能不全患者中出现难以解释的血糖异常升高或降低及其他并发症等。综上,本文建议临床规范使用抗感染药物,选择适当的抗感染药物并应用合适的疗程,对于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的特殊患者应严密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减少抗感染药物造成血糖波动引起的不良后果。
董高秋张学丽胡琳璘何杰李梦雪邵华
关键词:抗感染药物血糖波动糖尿病降糖药物
再生基因家族与消化系统肿瘤被引量:2
2008年
再生基因家族自1988年被发现以来,其在糖尿病、炎症创伤和肿瘤尤其是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越来越多的再生基因家族成员被发现.随着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入,再生基因家族在肿瘤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尤其是RegⅣ在消化系统肿瘤中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郑声琴何杰
关键词:肿瘤消化系统肿瘤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