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胜莲

作品数:13 被引量:106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分娩
  • 6篇产妇
  • 4篇阴道
  • 3篇阴道分娩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硬膜外分娩
  • 2篇硬膜外分娩镇...
  • 2篇镇痛
  • 2篇妊娠
  • 2篇胎儿
  • 2篇列线图
  • 2篇后出血
  • 2篇分娩镇痛
  • 2篇产后
  • 2篇产后出
  • 2篇产后出血
  • 2篇初产
  • 2篇初产妇
  • 2篇出血

机构

  • 13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北省中医院

作者

  • 13篇倪胜莲
  • 4篇赵扬玉
  • 3篇刘鹭燕
  • 2篇张研红
  • 2篇王妍
  • 2篇李葆华
  • 2篇赵艳
  • 1篇郑修霞
  • 1篇陶立元
  • 1篇魏媛
  • 1篇原鹏波
  • 1篇曾鸿
  • 1篇刘国莉
  • 1篇邢丽莉
  • 1篇赵艳
  • 1篇朱秀
  • 1篇胡家颖
  • 1篇陈练
  • 1篇许琦
  • 1篇王晓晓

传媒

  • 3篇中国护理管理
  • 3篇中华现代护理...
  • 2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 1篇护理管理杂志
  • 1篇护理研究(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风险初产妇产后出血风险预测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低风险初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与之相应的预测模型,为早期识别产后出血和及时给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规律产检并经阴道分娩、无妊娠合并症或其他妊娠风险的低风险初产妇600例,年龄18~34岁。其中经阴道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500 mL)的300例为病例组,同期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小于300 mL的300例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低风险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产妇年龄、孕周、分娩前血红蛋白、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会阴侧切和新生儿体重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第二产程时间(/10 min)、第三产程时间、会阴侧切、新生儿体重(/100 g)均为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0(95%CI:1.02~1.18)、1.05(95%CI:1.01~1.09)、1.07(95%CI:1.03~1.12)、1.44(95%CI:1.01~2.05)、1.12(95%CI:1.06~1.19),分娩前血红蛋白(/10 g/L)为产后出血的保护因素,OR值为0.65(95%CI:0.56~0.76)。利用上述回归模型预测低风险初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概率的列线图,显示预测模型C-index为0.71(95%CI:0.67~0.75)。结论年龄、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会阴侧切和新生儿体重为低风险初产妇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娩前血红蛋白为低风险初产妇产后出血的保护因素。
倪胜莲曹琳琳郭志超卢㛃陶立元赵扬玉
关键词: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列线图
经阴分娩经产妇生育间隔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经阴分娩经产妇的生育间隔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有再生育计划的妇女提供孕前咨询及临床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6 年1—12 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住院经阴道分娩的所有经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生育间隔长短分为3组,第1组为生育间隔0~35个月,共134例;第2组为生育间隔36~71个月,共274例;第3组为生育间隔≥72个月,共256例。分析生育间隔与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产程时间和产时出血及围产儿结局等妊娠结局的关系。应用 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胎膜早破第1 组18 例,第2 组37 例,第3 组58 例;子宫肌瘤第1 组7 例,第2 组17 例,第3 组31 例;不同生育间隔组间胎膜早破和子宫肌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值分别为9.379、8.143;P< 0.05);校正母亲年龄等混淆因素后,胎膜早破和子宫肌瘤患病风险自生育间隔72个月后升高(OR值分别为1.888、2.519;P<0.05)。结论较长的生育间隔与胎膜早破和子宫肌瘤发生风险增加相关,应针对较长生育间隔产妇的特点,加强孕前和孕期教育,保证母婴健康。
赵艳赵扬玉张研红刘鹭燕倪胜莲卢?
关键词:妊娠胎膜早破经阴分娩经产妇子宫肌瘤
新生儿不同放置位置结合延迟断脐对母儿结局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新生儿不同放置位置结合延迟断脐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12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规律产检的初产妇及其足月顺产分娩的新生儿共200对,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在胎儿娩出后直接将其放置在低于产妇阴道口约20 cm的产床上;b组在胎儿娩出后直接将其放置于产妇腹部(约高于阴道口水平15 cm),两组均在胎儿娩出后60~90秒断脐。比较两组母儿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对于产妇,b组产妇的第三产程时间比a组短(P<0.05),产后2 h出血量比a组少(P<0.05),产后1日血红蛋白值高于a组(P<0.05);对于两组新生儿,出生即刻血红蛋白值、出生即刻脐动脉血液pH、出生第1天和第2天经皮胆红素值、出生第1天和第2天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组的研究方法可缩短产妇第三产程时间,减少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但不增加新生儿黄疸的发生风险,因此建议将经阴道分娩的足月新生儿放置在产妇腹部并延迟断脐。
曹琳琳王彩云倪胜莲郭志超郎春跃魏娜卢㛃
产房护士对助产专业培训需求的调查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通过对产房护士接受助产专业培训的情况及培训需求进行调查,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助产专业培训计划。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助产专业培训情况与培训需求调查表,对4所医院的81名产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中29.63%毕业于助产专业,70.37%毕业于护理专业;82.72%的被调查者在独立进行助产工作前接受了助产专业培训;93.83%的护士认为需要接受助产专业培训,主要包括相关的政策法规、助产理论等。全部护士均认为新进入产房工作的护士需培训助产理论与助产技能。结论助产工作专业性强,产房护士应接受系统的助产专业培训,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培训对象分别制定,助产应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倪胜莲郑修霞朱秀
关键词:产房护士助产
404例产妇阴道分娩后排尿情况的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通过对经阴道分娩者产后排尿情况的观察与相关因素分析,探讨预防产后尿潴留的护理措施,以期降低其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2月经阴道分娩者产后排尿情况进行分析,包括产妇年龄、产次、会阴完整性、新生儿出生体重、总产程、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分娩至产后2h出血量、产后2h入量等。[结果]经阴道分娩的404例产妇中,16例发生了尿潴留,发生率为3.96%。尿潴留组较非尿潴留组新生儿出生体重重、总产程时间长(P<0.05);产妇年龄不同、总产程时间不同,排尿时间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出生体重、总产程时间是产后尿潴留的高风险因素;产妇年龄、总产程时间影响产后排尿时间。
赵艳倪胜莲卢
关键词:阴道分娩排尿时间
挤压脐带与延迟断脐对早产儿临床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系统地比较挤压脐带与延迟断脐对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ofScience、EMBASE、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有关挤压脐带与延迟断脐对早产儿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892例早产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挤压脐带降低了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率[OR=0.64,95%CI(0.41,0.99),P=0.04]、提高了早产儿2岁时认知和语言能力[认知:OR=0.24,95%CI(0.07,0.77),P=0.02;语言:OR=0.45,95%CI(0.22,0.90),P=0.02],但在早产儿住院期间死亡率、出生24 h内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胆红素峰值、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输血率方面,与延迟断脐效果相似,合并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延迟断脐相比,挤压脐带降低了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提高了早产儿2岁时认知和语言能力,但仍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行验证。
曹琳琳魏媛卢倪倪胜莲
关键词:早产儿META分析
腹电式动态胎儿监护仪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3年
目的评价腹电式动态胎儿监护仪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于2022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招募130例妊娠晚期孕妇,采用腹电式动态胎儿监护仪和传统胎心监护仪分别进行监护,比较两组胎心数据一致性、胎心监护图形临床判读结果符合率、宫缩信号的一致性、母体心率一致性数据点,以及腹电式动态胎儿监护仪与多普勒胎儿监护仪的一致性、连续性及完整性。结果130例孕妇中,因器械缺陷等因素剔除15例(11.54%,15/130)。129例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中,平均胎心数据一致性占比为95.18%(95%CI:94.21%~96.15%);符合方案集(per protocol set,PPS)中,平均胎心数据一致性占比为95.15%(95%CI:94.18%~96.12%)。FAS和PPS中,胎心监护图形判读符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78.26%和78.76%(95%CI:70.29%~86.23%;70.78%~86.74%);两种监护仪器械平均宫缩信号的一致性分别为80.00%vs 80.00%(95%CI:74%~87%;73%~87%);母体心率一致性占比平均分别为98.46%和98.45%(95%CI为96.73%~100.18%;96.71%~100.19%)。使用设备(3±1)d内患者无局部皮肤皮损或过敏反应等不良事件。结论与传统的多普勒胎儿监护仪比较,腹电式动态胎儿监护仪有效性高,安全可靠,可实现24 h长时间胎儿监护,可以有效判断胎儿宫内情况。
许琦王楠邢丽莉倪胜莲刘国莉王妍
关键词:胎儿心电图胎儿电子监护胎儿心率形态学分析
产时胎心短间隔反复性减速与新生儿酸中毒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产时胎心短间隔反复性减速与新生儿酸中毒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分娩的177例足月单胎产妇。分娩前持续行胎心监护并记录。分析产妇及新生儿一般资料,包括妊娠合并症、产程时间、脐带胎盘因素、羊水性状以及新生儿和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结果。分娩前1h内胎心监护20min内出现反复减速(50%以上的宫缩伴减速),且减速之间的间隔(即前一个减速结束至下一个减速开始的时间)≤60s者占50%以上,称为“短间隔反复性减速”。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存在短间隔反复性减速患者的信息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结果177例中,存在短间隔反复性减速24例(13.6%)。将这24例作为研究组,其余153例作为对照组。2组产妇的年龄、分娩孕周、产程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研究组产程中Ⅱ度及以上羊水粪染的比例高于对照组[16.7%(4/24)与5.2%(7/153),χ^2=5.204,P=0.045]。研究组新生儿脐血pH值和碱剩余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20(7.13-7.28)与7.29(7.25~7.33),Z=-4.490;-6.10(-9.62~-4.67)mmol/L与-3.20(-4.90~-1.55)mmol/L,Z=-5.044;P值均〈0.01],出现新生儿酸中毒的比例高于对照组[50.0%(12/24)与7.8%(12/153),χ^2=31.456,P〈0.01]。2组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时胎心短间隔反复性减速与新生儿酸中毒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为0.774(95%CI:0.579~0.969)。结论产时胎心短间隔反复性减速提示新生儿酸中毒风险明显增大。
陈练王妍赵扬玉李淑芳原鹏波倪胜莲赵艳
关键词:酸中毒减速胎儿心脏心率胎儿血气分析
不同分娩镇痛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比较不同的分娩镇痛方法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阴道试产的孕足月初产妇397例,根据医患共同决策分为4组:硬膜外镇痛组(镇痛组)102例、导乐陪伴组(导乐组)102例、导乐联合硬膜外镇痛组(导乐+镇痛组)91例和对照组102例,比较各组产妇的产程时间、缩宫素催产率、疼痛评分、产后出血率、中转剖宫产率等。结果镇痛组、导乐组、导乐+镇痛组在干预后30 min、1 h及2 h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镇痛组的第一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导乐组和导乐+镇痛组(P <0.05);镇痛组缩宫素催产率高于对照组、导乐组和导乐+镇痛组(P <0.05);导乐组、导乐+镇痛组中转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导乐陪伴联合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显著减轻分娩疼痛,缩短初产妇产程,降低中转剖宫产率。
倪胜莲曹琳琳赵扬玉郭志超郎春跃卢㛃曾鸿庞汝彦
关键词:初产妇阴道试产导乐陪伴硬膜外分娩镇痛
二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预测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二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月-2023年3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规律产检的2 500名二胎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失血量,将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500 m1的产妇作为病例组( n=278),同期分娩的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500 ml的产妇作为对照组( n=2 222)。采用单因素分析、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二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基于筛选出的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一致性检验。 结果:2 500名二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12%(278/2 500)。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产前体重指数、会阴侧切、新生儿体重、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手取胎盘是二胎阴道分娩产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 P<0.05)。根据影响因素建立预测二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发生概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C- index为0.70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0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χ 2值为7.720( P=0.461)。 结论: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产前体重指数、会阴侧切、新生儿体重、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手取胎盘是二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对于预测二胎阴道分娩产妇的产后出血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曹琳琳王彩云李葆华倪胜莲卢㛃刘鹭燕王晓晓郭志超
关键词:产后出血阴道分娩列线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