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晓春

作品数:14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文学
  • 6篇小说
  • 4篇诗歌
  • 4篇作家
  • 3篇女作家
  • 3篇文学奖
  • 2篇德语
  • 2篇课堂
  • 1篇代文
  • 1篇德国作家
  • 1篇德文
  • 1篇德语文学
  • 1篇跌宕
  • 1篇叙事
  • 1篇艺术
  • 1篇意象
  • 1篇中德文化交流
  • 1篇中国现代女作...
  • 1篇散文
  • 1篇散文家

机构

  • 12篇华东师范大学
  • 8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柏林自由大学

作者

  • 14篇冯晓春
  • 4篇张帆
  • 1篇傅翀
  • 1篇杨梦

传媒

  • 4篇外国文学动态
  • 2篇世界文学评论...
  • 1篇戏剧之家
  • 1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安顺学院学报
  • 1篇外国文学动态...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跌宕的人生,华丽的终曲——评《玛尔塔是谁?》
2014年
2013年1月15日,德国沙米索文学奖评选结果揭晓,来自乌克兰的作家玛雅娜·加佩内克(MarjanaGaponenko)凭借小说《玛尔塔是谁?》(Wetist Martha?2012)一举夺魁,并将一万五千欧元的奖金收入囊中。
冯晓春
关键词:跌宕华丽文学奖小说
碎片记忆的印象重构——解读《阿珀斯托洛夫》
2011年
德国女作家西比勒·列维恰洛夫(Sibyllc Lewitscharoff)凭藉家庭历史长篇小说《阿珀斯托洛夫》问鼎2009年莱比锡图书奖。评论界赞誉列维恰洛夫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她“对细节执着入微的热爱和一丝无政府主义的气息令广大读者如痴如醉”,
冯晓春张帆
关键词:记忆历史长篇小说
从毕希纳文学奖管窥德语文坛的创作动向被引量:3
2012年
毕希纳文学奖是德国最重要最负盛名的文学奖项,至今已有近九十年历史(1933至1944年纳粹统治期间,该奖曾一度中断)。作为颇具传统底蕴的纯文学奖项,其一贯沿袭着严格的评奖标准:只颁给用德语写作的作家和诗人,
冯晓春张帆
关键词:文学奖德语文坛评奖标准纯文学奖项
赫塔·米勒诗选
2012年
去年 鞋厂 为查拉兰博先生颁奖 原因 不详或许他 不得而知 或许 根本
冯晓春傅翀杨梦
关键词:诗歌文学作品现代文学
诗意空间和思辨课堂——对创新德语诗歌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2019年
在高校德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德语诗歌教学是文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难度却使人望而生畏。如何创新诗歌欣赏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充满诗意又不乏思辨,感性和理性兼容,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从德语课堂教学来看,创新教学模式应当全面调动多媒体设备丰富课堂组织形式、创设情境教学以及强调跨文化、跨学科视野和方法对诗歌阐释的重要性。此外,必须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并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使教学双方在互动交流中相互成就,共同成长。
冯晓春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
从边缘迈向中心——论新世纪以来德国移民女作家的崛起被引量:1
2014年
新世纪以来,德国移民女作家频频问鼎各类文学奖项,在德国以及世界文坛广受瞩目,成为德国文坛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基于此,逐一介绍目前德国重要的移民女作家及其创作,评价她们的文学表现,探讨她们群体性崛起的原因,并指出女性写作在全球化进程和多元化社会中的巨大潜力。
冯晓春
关键词:跨文化写作
中国现代女作家与德语文学
中国现代作家与德语文学的关系问题属于中德文学关系史的范畴,而中国现代作家如何接受德语文学(或者德语文学对现代作家的影响)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本文尝试从性别视角切入,审视中国现代女作家与德语文学的关系,一是考虑到以往的研究对...
冯晓春
关键词:中国现代女作家德语文学实证研究
文献传递
破碎的艺术:赫塔·米勒的诗歌
2012年
罗马尼亚裔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Herta Miiller)集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于一身,因作品“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真,描绘了被放逐者的生活图景”而荣膺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继奈丽-萨克斯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德国女作家,也是历史上第12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女性。
冯晓春张帆
关键词:诗歌诺贝尔文学奖艺术女作家散文家小说家
胡兰畦和中德文化交流
2015年
胡兰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待"钩沉"的女作家,也是中国近现代留德史上仅有的几位女性之一。她曾两赴德国留学,与作家安娜·西格斯等德国名流展开交往,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报告文学作品《在德国女牢中》为她赢得了世界声誉。论文将她置于中德文化交流的视野之下,讨论她在中德文化关系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冯晓春
关键词:中德文化交流
论赫塔·米勒诗歌中的意象拼贴与诗化现实被引量:5
2011年
一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Herta MUller)以政治性的故事体小说“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真,描绘被放逐者的生活图景”蟾宫折桂,享誉文坛,却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她的“诗人”身份,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马尔库斯·诺尔特所言:“自从获得诺奖,她的小说就成了畅销书。然而,有一点似乎被人们遗忘了,今年全球最重要的文学奖项事实上也是献给了一位独立执著的诗人”。
张帆冯晓春
关键词:诗歌诗化拼贴意象文学评论家畅销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