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作品数:22 被引量:128 H指数:7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 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间隙连接蛋白32和43基因在不同分化类型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间隙连接蛋白Cx32,Cx43基因表达水平对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用RT-PCR法分析Cx32和Cx43基因在不同分化类型胃癌细胞株GES-1、N87、BGC-823中的表达,并分析该基因表达对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的影响。结果:在Cx32表达谱中,N87、BGC-823与GES-1相比明显低表达甚至缺失(P<0.05),N87与BGC-823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Cx43表达谱中,BGC-823表达均低于低转移潜能细胞株GES-1和N87。结论:Cx32、Cx43在胃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王雯 刘丹 张波 周红凤 吴瑾关键词:胃癌 间隙连接蛋白 胃癌组织中的MUC1和VEGF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VEGF和MUC1的表达情况,研究二者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和MUC1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两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有无远处转移、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MUC1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两者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U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组织VEGF与MUC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10,P<0.05)。结论:VEGF和MUC1在胃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检测胃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 周红凤 付冬伟 胡晓薇 栾英红 岳晓龙 刘文涛 刘丹 刘文明 张锟 吴瑾关键词:胃癌 VEGF MUC1 lncRNA MIAT通过miR-203调控NPAS4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胃癌细胞HGC-27,探究lncRNA MIAT能否通过靶向miR-203调控神经元PAS结构域蛋白4(NPAS4)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方法 体外培养HGC-27与GES-1细胞,qRT-PCR法检测各细胞中lncRNA MIAT、miR-203、NAPS4 mRNA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MIAT与miR-203、miR-203与NPAS4之间的靶向关系。将对数生长期HGC-27细胞分组并进行转染:对照组、si-NC组(转染si-NC)、si-MIAT组(转染si-MIAT)、miR-NC组(转染miR-NC)、miR-203组(转染miR-203)、anti-miR-NC组(转染anti-miR-NC)、anti-miR-203组(转染anti-miR-203)、si-MIAT+anti-miR-NC组(转染si-MIAT+anti-miR-NC)、si-MIAT+anti-miR-203组(转染si-MIAT+anti-miR-203)、pc-NC组(转染pc-NC)、pc-NAPS4组(转染pc-NAPS4)、pc-NAPS4+miR-NC组(转染pc-NAPS4+miR-NC)、pc-NAPS4+miR-203组(转染pc-NAPS4+miR-203),qRT-PCR法检测lncRNA MIAT、miR-203、NPAS4 mRNA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MMP-3、MMP-9、CyclinD1、NPAS4蛋白表达。结果 与GES-1细胞比较,胃癌细胞HGC-27中lncRNA MIAT、NAPS4 mRNA表达显著升高,miR-203表达显著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lncRNA MIAT能够靶向miR-203调控NAPS4(P<0.05)。沉默lncRNA MIAT可显著降低细胞活力以及迁移与侵袭能力,下调MMP-3、MMP-9、CyclinD1蛋白表达,降低NAPS4 mRNA和蛋白表达(P<0.05);过表达miR-203可显著降低NAPS4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细胞活力以及迁移与侵袭能力,下调MMP-3、MMP-9、CyclinD1蛋白表达(P<0.05);而抑制miR-203表达则与miR-203过表达作用相反,且抑制miR-203表达可显著逆转沉默lncRNA MIAT对细胞活力以及迁移与侵袭能力的抑制作用(P<0.05);过表达NAPS4可显著促进HGC-27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上调MMP-3、MMP-9、CyclinD1蛋白表达(P<0.05),同时其对细胞恶性行为的促进作用可被miR-203过表达削弱(P<0.05)。结论 沉默lncRNA MIAT可通过靶向miR-203调� 刘丹 吴瑾 周红凤 刘东辉 胡晓薇关键词:胃癌 增殖 迁移 血清VEGF、bF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VEGF、bFGF的表达水平,研究VEGF、bFGF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探讨VEGF、bFGF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复发转移患者血清VEGF、bFGF的... 吴瑾 周红凤 王翠华 张波 刘丹 王雯关键词:胃癌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文献传递 胃癌组织与血清中VEGF和bFGF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VEGF,bFGF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二者的相关性及组织和血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VEGF,bFGF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技术(ABC-ELISA方法)检测73例胃癌患者术前血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VEGF,bFGF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VEGF,bFGF的表达.结果:胃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YEGF:101.8±53.3 ng/L vs 16.1±22.5ng/L,P<0.05;bFGF:152.9±42.7ng/L vs 25.0±11.4ng/L,P<0.05).胃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均随胃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而增高(P<0.05),而与年龄、性别及病理类型无关.胃癌组织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71.2%,癌旁组织中VEGF均未见阳性表达,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32.1,P<0.05);胃癌组织中bFGF的阳性表达率为63.0%、癌旁组织中bFGF阳性表达率为(10%),二者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X^2=17.7,P<0.05).胃癌患者组织VEGF,bFGF的表达水平均与胃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及病理类型无关.胃癌患者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与血清bFGF的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439,P<0.01),胃癌患者组织VEGF的表达水平与组织bFGF的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391,P<0.01);胃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与组织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6,P<0.01),术前血清bFGF的表达水平与组织bF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304,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VEGF,bFGF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胃癌术前诊断、术后随访、复发转移监测、评价抗血管生成药物疗效和化疗效果判定的新的肿瘤标志物. 周红凤 吴瑾 王翠华 张波 刘丹 王雯 赵宁关键词:胃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清MG7-Ag与PG联合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8 2008年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MG7-Ag和胃蛋白酶原(PG)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G7,胃蛋白酶原A和C含量,分析三种指标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sMG7Ag含量从浅表性胃炎、胃粘膜糜烂溃疡、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到胃癌组有升高趋势,各组间比较统计学上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组sMG7Ag含量最高。sPGA含量从浅表性胃炎、胃粘膜糜烂溃疡、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到胃癌组依次降低,sPGC浓度从浅表性胃炎、胃粘膜糜烂溃疡、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到胃癌组有升高趋势,但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sPGA/sPGC比值依次下降,浅表性胃炎组与胃癌组比较统计学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胃癌患者血清MG7-Ag、PGA、PG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61%,32.26%,64.52%;联合检测阳性率MG7-Ag+PGA=70.97%,MG7-Ag+PGC=87.10%,PGA+PGC=70.97%,MG7-Ag+PGA+PGC=93.55%(P<0.05)。结论:血清MG7-Ag、PGA、PGC对胃癌诊断有特异性,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也可作为监测病情、判定疗效之用。 吴瑾 刘丹 吴华星 赵宁关键词:胃蛋白酶原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肿瘤标志物 胃癌 VEGF、p53和MVD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和血清中VEGF、组织的p53、MVD的表达,并观察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技术(ABC-ELISA方法)检测73例胃癌患者术前血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VEGF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VEGF、P53和CD34的表达。结果:胃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VEGF:101.8±53.3ng/Lvs16.1±22.5ng/L,P<0.05)。胃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表达水平随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而增高(P<0.05),而与年龄、性别及病理类型无关。胃癌组织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71.2%,癌旁组织中VEGF未见阳性表达,P<0.05;胃癌组织VEGF表达水平与胃癌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及病理类型无关。胃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与组织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346,P<0.01)。胃癌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远处转移有关,P<0.05。MVD值在胃癌组织中明显高于胃癌癌旁组织,并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无远处转移有关(P<0.05)。胃癌患者术前血清与组织VEGF表达水平分别与p5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16,P<0.01;r=0.290,P<0.05);胃癌患者术前血清与组织VEGF表达水平分别与MVD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34,P<0.01;r=0.512,P<0.01);胃癌患者p53与MVD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31,P<0.01)。结论:胃癌患者VEGF、p53与MVD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胃癌术前诊断、判断转移危险的新的肿瘤标志物。 周红凤 吴瑾 栾英红 王雯 付冬伟 刘丹关键词:胃癌 P53 微血管密度 不同分化胃癌细胞系中间隙连接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间隙连接蛋白(Cx)Cx26、Cx32、Cx43、Cx45在转化的人胃细胞系(GES-1)、胃高分化腺癌细胞系(N87)和胃低分化腺癌细胞系(BGC-823)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x26、Cx32、Cx43、Cx45在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并分析该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在不同分化胃癌细胞株中,Cx26、Cx32、Cx43、Cx45表达呈现1个由高水平到低水平表达直至无表达的梯度分布,既Cx26、Cx32、Cx43、Cx45在GES-1中高水平表达,在N87表达减少,在BGC-823中无表达,并且表达部位有差异。结论Cx26、Cx32、Cx43、Cx45的表达与胃癌细胞的分化关系密切,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王翠华 吴瑾 周红凤 刘丹 王雯 张波关键词:连接蛋白 间隙连接通讯 胃癌 CX43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胃癌BGC-823细胞系的表达 2012年 目的:构建并鉴定CX43-IRES2-EGFP的重组腺病毒小质粒表达载体,观察其在人胃癌BGC-823细胞系中的表达。方法:将目的基因CX43片段与IRES2-EGFP进行PCR拼接,重组到腺病毒穿梭载体pAd/CMV/V5-DEST上,构建成腺病毒表达载体pAd-CX43-IRES2-EGFP;经酶切后转染293A细胞进行包装,测定滴度;重组病毒转染人胃癌BGC-823细胞后,通过RT-PCR检测耐药基因MDR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CX43超表达。结果:经测序验证,腺病毒载体pAd-CX43-IRES2-EGFP构建成功。pAd-CX43-IRES2-EGFP病毒的滴度为:2.8×106ifu/ml。转染人胃癌BGC-823细胞后经Western blot检测到CX43蛋白超表达,耐药基因MDR受到抑制。结论:成功构建腺病毒载体pAd-CX43-IRES2-EGFP高效体外转染表达体系,检测其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系具有超表达CX43和抑制耐药基因MDR的作用,为CX43基因转染的研究及基于CX43为靶标的基因药物筛选平台的奠定了基础。 吴瑾 刘文涛 李永庆 周红凤 刘丹 岳晓龙 孙喜文 石光跃 赵艳滨 王亚丽 仇鑫关键词:连接蛋白43 腺病毒 血清与组织中MG7抗原表达对胃癌前病变风险预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2008年 背景与目的:多年来,许多科研人员致力于探索诊断胃癌及癌前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胃黏膜活检组织胃癌相关抗原(MG7-Ag)的表达和血清MG7-Ag含量的检测,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对胃癌前病变风险预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5例胃黏膜活检组织及其血清标本(正常胃黏膜12例,浅表性胃炎21例,胃黏膜糜烂溃疡24例,萎缩性胃炎15例,异型增生22例,胃癌31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染色检测胃黏膜标本中MG7-Ag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MG7-Ag的含量。结果:①MG7-Ag在12例正常胃黏膜中无表达,在31例胃癌中表达率为93.55%,由浅表性胃炎(14.29%)或胃糜烂溃疡(33.33%)进展至萎缩性胃炎(86.67%)或异型增生(81.82%)再进展至胃癌(93.55%),MG7-Ag表达率依次逐渐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血清MG7-Ag含量从浅表性胃炎(3.0±0.6)、胃黏膜糜烂溃疡(2.8±2.0)、萎缩性胃炎(3.8±1.2)/异型增生(3.9±1.7)到胃癌组(7.0±4.6)有升高趋势,并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胃癌患者血清MG7-Ag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胃病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从浅表性胃炎到胃黏膜糜烂溃疡进展至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再进展至胃癌,随着其病变组织MG7-Ag原位表达的上升,其血清MG7-Ag浓度有上升趋势,并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s=0.346,P=0.001)。结论:①MG7-Ag在胃疾病的动态表达提示胃黏膜细胞恶性程度与MG7-Ag的表达呈正相关,血清MG7-Ag与组织MG7-Ag表达有良好的相关性。②临床有望将MG7-Ag作为胃癌前病变随访,进行癌变风险预测以及早期诊断胃癌的预警标志物。③以血清标本代替组织标本检测MG7-Ag具有取材方便,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吴瑾 吴华星 刘丹 李北莉 赵宁 李迎军 王国年关键词:胃癌 胃癌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