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亚旻

作品数:10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项目“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木豆叶
  • 2篇胆碱
  • 2篇胆碱酯酶
  • 2篇豆素
  • 2篇学成
  • 2篇皮质
  • 2篇皮质酮
  • 2篇细胞损伤
  • 2篇化学成分
  • 2篇活性
  • 2篇PC12细胞
  • 2篇PC12细胞...
  • 1篇胆碱酯酶抑制...
  • 1篇丁酰胆碱酯酶
  • 1篇毒性
  • 1篇毒性研究
  • 1篇毒性作用
  • 1篇独活
  • 1篇杨梅

机构

  • 8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10篇刘亚旻
  • 9篇潘瑞乐
  • 5篇姜保平
  • 4篇李宗阳
  • 3篇郭智
  • 3篇夏方博
  • 3篇宋波
  • 2篇斯建勇
  • 1篇刘新民
  • 1篇彭冰
  • 1篇曾祖平
  • 1篇刘文丛
  • 1篇杨瑞武
  • 1篇常琪
  • 1篇李鹤
  • 1篇王君
  • 1篇吴祥英
  • 1篇刘新民

传媒

  • 3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药学学报
  • 1篇中成药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南药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胡毒性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2年
通过对近10年有关柴胡毒性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与归纳。对柴胡毒性作用的物质基础、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柴胡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柴胡皂苷和柴胡挥发油是柴胡的主要毒性成分;毒性靶器官主要为肝脏,肝损伤机制同多途径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关。不同品种、不同炮制方法、不同提取方式等对柴胡的毒性有影响。柴胡的毒性是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逐渐发现的,其毒性大小与柴胡皂苷和含挥发油量有关。
刘亚旻刘新民潘瑞乐
关键词:柴胡毒性研究肝毒性
前胡挥发油胆碱酯酶抑制作用及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运用微孔高通量筛选方法研究前胡挥发油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以Kovats指数鉴定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显示前胡挥发油对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前胡挥发油浓度为1μL/mL时,其抑制率分别为(63.76±1.99)%和(51.53±1.70)%;其挥发油共鉴定出32种化学成分,主要有α-蒎烯、左旋-β-蒎烯、月桂烯、1-甲基-3-(1-甲基乙基)苯、(R)-1-甲基-4-(1-甲基乙烯基)环己烯、萜品醇、2-羟基-5-甲基苯乙酮等。本研究结果提示前胡有可能对老年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刘亚旻宋波李宗阳姜保平潘瑞乐
关键词:前胡挥发油胆碱酯酶抑制剂GC-MS
木豆叶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研究木豆Cajanus cajan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正相硅胶色谱、中压反相硅胶色谱(ODS)、反相大孔树脂(MCI)、Sephadex LH-20凝胶等多种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木豆叶醇提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豆素(1)、木豆素A(2)、木豆素C(3)、木豆内酯A(4)、球松素(5)、荭草苷(6)、异牡荆苷(7)、牡荆苷(8)、cajanol(9)、cajanin(10)、樱黄素(11)、红车轴草素(12)、(2R,3R)-2,3-二氢-5-7,4’-二甲氧基黄酮(13)、10’,16'-二羟基棕榈酸乙酯(14)、香草酸(15)、十七烷酸乙酯(16)、2-O-甲基肌醇(17)、2,3,4-三羟基异戊酸(18)、豆甾醇(19)、桦木酸(20)、十七烷酸(21)、β-谷甾醇(22)和β-胡萝卜苷(23)。结论化合物10~19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刘亚旻姜保平沈胜楠郭智李宗阳斯建勇潘瑞乐
关键词:荭草苷牡荆苷桦木酸
木豆叶醇提物对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建立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并观察木豆叶醇提物及不同组分对皮质酮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以100μmol/L的皮质酮诱导PC12细胞损伤;损伤后的PC12细胞与木豆叶醇提物及不同组分孵育24h,通过形态学观察、MTT检测、LDH测定,研究各组分对皮质酮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PC12细胞与皮质酮孵育48 h后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而LDH水平显著升高。而加入木豆叶醇提物及各组分时上述效果明显减轻,且存在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从以上结果可知,木豆叶醇提物及不同组分对皮质酮损伤的PC12细胞均有保护作用,且醇提物的效果最好。
姜保平刘亚旻李宗阳宋波潘瑞乐
关键词:木豆叶PC12细胞皮质酮MTT
木豆叶神经细胞保护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神经细胞保护是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性痴呆、重症抑郁症、帕金森症和中风等疾病的重要机制。豆科木豆属植物木豆[Cajanus cajan(L.)Millsp.]的叶子作为传统药物在民间被广泛使用,近年来发现...
刘亚旻
关键词:木豆叶神经细胞保护活性成分
木豆素A对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皮质酮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研究木豆素A对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应的保护途径。采用100μmol.L1皮质酮与PC12细胞作用48 h,诱导PC12细胞损伤,然后与不同浓度的木豆素A孵育24 h。检测细胞存活率、LDH渗漏量、细胞内Ca2+浓度及caspase-3活性。结果显示,PC12细胞与皮质酮孵育48 h后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而LDH漏出量、细胞内Ca2+浓度及caspase-3活性均显著升高;木豆素A(4.0、8.0及16.0μmol.L1)具有改善作用,但量效关系不明显。研究表明,木豆素A对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Ca2+浓度及caspase-3活性来实现的。
姜保平杨瑞武刘新民刘亚旻常琪斯建勇潘瑞乐
关键词:LDH[CA2+]ICASPASE-3
山豆根和苦参生物碱类成分UPLC/Q-TOF MS^E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使用UPLC/Q-TOF MSE对山豆根和苦参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50 mm,1.7μm);流动相:乙腈-5 mmol/L甲酸铵水溶液;流速为0.5 m L/min;检测器: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Q-TOF),正离子检测模式。根据离子流色谱图中色谱峰的分子量及其二级质谱碎片离子的裂解规律,结合参考文献进行结构推定;利用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山豆根总生物碱中鉴定12个主要成分,从苦参生物碱中鉴定了11个主要成分,其中有10个是相同的结构,但相同成分在两种药材中的含量差异很大;聚类分析表明山豆根和苦参具有显著的差异。本研究表明山豆根和苦参的主要生物碱成分虽然结构相同,但含量差异很大,二者临床疗效差异,可能由于生物碱含量的差异,或生物碱以外的其他成分所引起。
曾祖平郭智彭冰沈胜楠夏方博刘亚旻潘瑞乐
关键词:山豆根苦参生物碱
李氏膈食散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
2014年
目的研究李氏膈食散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水提和醇提的方法提取李氏膈食散的复方中的水溶和醇溶性成分。MTT法测定水提物和醇提物对肝癌细胞(HpeG-2)、胃癌细胞(MKN-45)、食道癌细胞(EC-109)的抑制作用。结果两种提取物对三种肿瘤细胞株均有体外抗肿瘤作用,且以乙醇提取物效果更好。乙醇提取物对HpeG-2、MKN-45、EC-109三种肿瘤细胞株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622.89、173.41和210.17μg/mL,最大抑制率在90%左右。结论李氏膈食散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抑制HpeG-2、MKN-45、EC-109生长的作用。
夏方博李徐刘亚旻郭智沈胜楠潘瑞乐
关键词:体外抗肿瘤
杨梅树皮中一个新的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
2015年
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和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方法从杨梅树皮甲醇提取物中得到14个化合物,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UV、IR、NMR、MS等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得到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4个、黄酮类化合物3个、三萜及甾醇类化合物7个,它们分别是:3,5-二甲氧基-4-羟基杨梅醇(1)、杨梅醇(2)、杨梅酮(3)、myricanol 11-sulfate(4)、杨梅苷(5)、槲皮素(6)、槲皮苷(7)、柽柳醇(8)、熊果醇(9)、熊果酸(10)、蒲公英赛醇(11)、杨梅萜二醇(12)、β-谷甾醇(13)和β-胡萝卜苷(14)。其中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8和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沈胜楠夏方博李鹤刘亚旻潘瑞乐
关键词:杨梅化学成分
独活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活性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研究独活乙醇提取物及不同萃取部位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方法应用薄层色谱(TLC)-生物自显影技术和微孔高通量筛选的方法。结果在TLC-生物自显影抑酶实验中独活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和氯仿萃取部位呈现阳性结果;微孔高通量筛选实验中独活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及氯仿萃取部位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丁酰胆碱酯酶(BuChE)均具有抑制作用,浓度为1mg.mL-1时,3个萃取部位对AChE的抑制率分别为(16.88±0.42)%、(11.82±0.55)%、(44.33±3.21)%,对BuChE的抑制率分别为(13.97±1.17)%、(14.64±1.10)%、(18.63±1.24)%。结论独活乙醇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位及氯仿萃取部位对2种胆碱酯酶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氯仿萃取部位对胆碱酯酶抑制率最高,为主要的抑酶活性部位。
宋波李宗阳刘亚旻姜保平王君吴祥英刘文丛潘瑞乐
关键词:独活乙酰胆碱酯酶丁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