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卉

作品数:18 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肿瘤
  • 8篇成像
  • 6篇磁共振
  • 5篇脑肿瘤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性病
  • 2篇运动皮层
  • 2篇入路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皮层
  • 2篇中枢神经
  • 2篇中枢神经系统
  • 2篇小脑
  • 2篇颅内
  • 2篇囊性
  • 2篇囊性病变
  • 2篇囊肿
  • 2篇内镜
  • 2篇灌注

机构

  • 18篇天津市环湖医...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昆山市第一人...
  • 1篇天津市神经病...

作者

  • 18篇刘卉
  • 11篇韩彤
  • 9篇刘梅丽
  • 8篇刘力
  • 7篇郭军
  • 6篇雷静
  • 6篇崔世民
  • 5篇刘钢
  • 5篇郭迎
  • 5篇杭伟
  • 4篇靳松
  • 3篇郝妮娜
  • 3篇卢醒
  • 2篇向华东
  • 2篇张晓晨
  • 2篇翁旭初
  • 2篇张强
  • 2篇白旭
  • 1篇杨天昊
  • 1篇张蕾莉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神经...
  • 3篇中华耳鼻咽喉...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观察脑肿瘤致大脑运动功能重组患者运动神经网络变化的功能性连接MRI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应用功能性连接MR成像(fcMRI)技术,观察中央沟附近脑肿瘤所致功能重组患者运动神经网络的改变,为理解肿瘤所致运动功能重组的机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1.5TMR成像系统,对6名正常志愿者及14例功能MRI(fMRI)显示运动功能重组的中央沟附近脑肿瘤患者行fcMRI。分别得到以正常受试者左和右主运动(M1)区、脑肿瘤患者肿瘤侧半球和非肿瘤侧半球M1区为种子体素(兴趣区)的功能连接图。对与以上种子体素呈明显相关的功能连接区的位置、范围、体积进行评估。将所测数据进行t检验和单向方差分析。结果fcMRI显示6名正常志愿者单侧M1区的功能连接脑区遍布于双侧大脑半球,包括双侧M1区、双侧辅助运动区(SMA)、双侧运动前区(PMC区)等与运动相关的皮层,左右对称分布。左M1区的功能连接区[(9514.17±186.92)mm^3]与右M1区者[(9364.67±382.75)mm^3]范围基本一致,二者在体积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组fcMRI显示:(1)与肿瘤侧M1区所连接脑区的体积[(11193.14±811.29)mm^3]明显大于非肿瘤侧M1区的功能连接区[(6549.86±400.94)mm^3](P〈0.01)。肿瘤组肿瘤侧M1区所连接的脑区与正常对照组单侧M1区的功能连接脑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明显扩大(P〈0.01),提示肿瘤侧M1区与其他运动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增强。其连接脑区的范围与受累手对指运动时同层面mRI显示的运动功能重组区范围基本一致。(2)肿瘤组非肿瘤侧M1区的功能连接区的体积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者有减少的趋势(P〈0.01),特别是肿瘤侧半球内,提示非肿瘤侧M1区与对侧半球的功能连接破坏。结论肿瘤组患者肿瘤侧M1区功能连接区的增多提示运动功能重组可能与运动功能传导路径重组或潜在
韩彤刘梅丽崔世民向华东刘力靳松雷静刘卉郭军郝妮娜郭迎翁旭初
关键词:运动皮层神经网脑肿瘤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SC-PWI)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价值,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治疗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和(或)闭塞提供脑血流灌注变化的影像学证据。方法共76例行单侧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患者,分别于术前1个月和术后1周内行头部MRI常规和DSC-PWI检查,观察手术前后基底节区层面(搭桥近端)和半卵圆中心层面(搭桥远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相对脑血流量(r 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 MTT)和相对达峰时间(r TTP)]。结果术后患侧基底节区层面(搭桥近端)和半卵圆中心层面(搭桥远端)r CBF均较术前升高(P=0.000,0.001);仅基底节区层面r CBV较术前升高(P=0.021);基底节区层面和半卵圆中心层面r MTT(P=0.000,0.000)和r TTP(P=0.000,0.000)均较术前降低。结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可以改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血流灌注。DSC-PWI能够完成对脑缺血区域血流动力学的评价,是评价手术疗效和动态观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最佳无创性技术。
刘卉方江雨韩彤
关键词:脑血管重建术颞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血流动力学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颅内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颅内囊性病变中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脑脓肿及囊性坏死性脑肿瘤(单发囊性转移瘤、神经上皮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004年5月-2006年5月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50例颅内囊性病变患者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表皮样囊肿10例、蛛网膜囊肿10例、脑脓肿10例、单发囊性转移瘤8例及神经上皮肿瘤12例,均进行常规MRI平扫及DWI检查,生成DWI图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观察囊变区信号特征并测量该区的表观扩散系数值。结果(1)表皮样囊肿在扩散加权成像显示为高信号,其表观扩散系数图显示为低或稍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测量值为(0.92±0.12)×10-3mm2/s,蛛网膜囊肿扩散加权成像显示为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图呈高信号,测量值为(3.09±0.21)×10-3mm2/s;两组表观扩散系数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78,P=0.000)。(2)脑脓肿之囊变区于扩散加权成像显示为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图呈低及等信号,表观扩散系数测量值为(0.52±0.08)×10-3mm2/s;单发囊性转移瘤和神经上皮肿瘤之囊变区在扩散加权成像上显示为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图显示为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测量值为(2.35±0.41)×10-3mm2/s,与脑脓肿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39,P=0.000)。结论不同颅内囊性病变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上的表现特点及病灶囊变区表观扩散系数测量值的变化,具有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刘卉崔世民刘梅丽韩彤
关键词:脑疾病囊肿脓肿脑肿瘤
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常见的认知障碍综合症的一种,临床上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之间。MCI被医学界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约有10%~15%的患者病情最终发展为AD。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MCI患者进行检查,探讨核磁成像技术对MCI的客观诊断方法,力争早期发现,让临床及早干预MCI,阻止其进一步发展。
刘卉靳松
关键词:轻度认知障碍
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治疗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的诊治经验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总结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治疗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的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行内镜扩大经鼻蝶手术切除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5例颅咽管瘤患者中,肿瘤部分切除11例,近全切除4例。术后主要并发症:腺垂体功能减退(11/15),尿崩症(8/15),鼻出血(3/15),脑脊液鼻漏(1/15)。给予对症或再次手术治疗,好转10例,嗜睡1例,多器官衰竭3例,死亡1例。结论: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治疗颅咽管瘤手术术前需充分评估、掌握好手术适应证,术中保护重要的神经血管,避免损伤正常垂体、下丘脑,完善颅底重建,以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鼻内镜的标准步骤以及临床医师的手术经验非常重要,且需多学科共同合作。
卢醒杭伟刘卉薛凯张晓晨刘钢
关键词:内镜经鼻蝶入路颅咽管瘤并发症
内皮祖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降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研究进展
2021年
颅内动脉瘤(IAs)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一种常见脑血管病,降低其破裂的手术干预方式是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但这两种治疗方式一旦出现术后并发症,将会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PCs)缺陷所致的血管修复能力下降是IAs破裂的主要诱因。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发现,EPCs来源的外泌体(EPCs-Exos)可有效地降低IAs的破裂,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综述旨在探讨EPCs-Exos降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机制,并基于相关理论提出外泌体以及miRNA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新策略,为临床转化提供理论参考。
尉辉杰刘卉刘首峰杨贵莉俞凯岳树源江荣才张建宁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外泌体颅内动脉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被引量:3
2007年
患者 女性.23岁,临床主要表肌为耳鸣伴头痛,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MRI检查显示脑膜异常强化。病理诊断: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
刘卉刘力刘梅丽
关键词: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LYMPHOMA神经系统检查MRI检查阳性体征病理诊断
鞍区常见囊性病变磁共振成像特征及鉴别诊断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鞍区常见囊性病变的磁共振(MRI)特征性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提高对鞍区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74例鞍区囊性病变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包括Rathke裂囊肿68例,颅咽管瘤48例,垂体瘤囊变56例,鞍区蛛网膜囊肿2例。比较鞍区囊性病变的生长部位、质地、形状、囊性部分、实性部分、侵袭周围组织情况以及囊肿最大直径等特征。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athke裂囊肿、颅咽管瘤与垂体瘤囊变MRI特征的分析结果显示,每种疾病在不同序列影像上分别有特异性表现。Rathke裂囊肿形状主要为类圆形,多囊结构较少,质地无实性部分,最大直径明显小于颅咽管瘤及垂体瘤囊变[(17.37±6.12)mm比(30.29±13.51)mm比(28.18±11.13)mm,t值分别为6.680、5.838,P值均<0.05]。囊内结节多见于颅咽管瘤。垂体瘤囊变的囊壁的T1WI与T2WI均无高信号。鞍区蛛网膜囊肿的MRI信号与脑脊液基本相同,T1WI、DWI信号强度低,T2WI信号强度高,无增强信号。结论鞍区常见囊性病变在MRI不同序列影像上分别有特异性表现,其形态学、信号强度、最大直径等指标特点可为鉴别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刘卉卢醒杭伟刘钢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囊肿RATHKE裂囊肿垂体肿瘤
颅内神经鞘瘤与脑膜瘤的磁敏感加权成像表现及比较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颅内神经鞘瘤与脑膜瘤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表现,从肿瘤内微出血的角度评估SWI区分神经鞘瘤与脑膜瘤的价值。方法 2008年至2011年于本院手术,经病理证实的42例神经鞘瘤与31例脑膜瘤患者入组,患者术前均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及SWI。评估并比较二者肿瘤内磁敏感性低信号(ITSHIA)发生率及IT-SHIA频数评分的差异。结果神经鞘瘤瘤体内ITSHI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膜瘤(χ2=40.958,P=0.000)。神经鞘瘤瘤内ITSHIA的半定量评分明显高于脑膜瘤(Zc=6.088,P=0.000)。结论 SWI能够评估肿瘤内部结构和病理特征。由于微出血及其代谢产物的敏感性使SWI成为鉴别诊断神经鞘瘤与脑膜瘤的有效序列。在除外钙化的情况下,该序列可作为常规序列的补充。
韩彤刘力雷静白旭刘卉郭军韩静张晓晨廉凯西刘梅丽
关键词:脑膜瘤
侵袭性垂体腺瘤磁共振成像特征与预后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常规MR、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和动态对比增强征象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应用,研究其影像学特征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天津市环湖医院4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s,IPA)的T1WI、T2WI、ADC、动态对比增强MR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特征、病理学资料等;并与16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non-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NIPA)进行比较,观察两者在MR征象、ADC值和T1WI、T2WI图像上的肿瘤/白质信号强度比值和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强化峰值时间、平均强化速率方面的差异。所有病例术后复查MR增强扫描以及相关激素表达水平,用来评估预后,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IPA影像学特征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的位置、形状、大小、Knosp分级、ADC值在IPA与NIPA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344、21.818、28.596,t值分别为5.869、11.720,P值均<0.05)。T1WI、T2WI和增强不均质信号大部分发生于IPA组(P<0.05),IPA呈快速强化和快速消退的双期强化特征,鞍内瘤体与海绵窦侵袭性瘤体强化峰值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T1信号强度、扩散受限、双期强化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2WI瘤体/白质信号两者的比值和ADC值与IPA瘤体质地呈明显相关性。IPA中全切除9例(19%),次全切除25例(53%),部分切除13例(28%)。术后治愈9例(19%),症状改善29例(62%),缓解6例(13%),未愈3例(6%)。术后进行药物治疗7例,放射辅助治疗15例。术后随访7~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5个月,复发8例(17%)。IPA肿瘤质地不同,其手术全切/次全切除率、术后症状改善率、术后需要辅助治疗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Knosp分级、肿瘤大小、T2WI瘤体/白质比值与IPA复发有关(P值均<0.05)。结论通过MR、弥散加权成像征象分析肿瘤在蝶鞍区的分布、形状、大小、ADC值及信号差异,有助于�
刘卉张强杭伟刘钢
关键词:垂体瘤侵袭性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